想要宝宝变聪明,0-3岁最关键,用对方法,让娃成为“最强大脑”
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婴儿刚出生时,大脑却已经发育出了几乎所有功能:也就是说,小婴儿拥有了未来大脑中几乎所有的神经元。但和成人唯一的差别是,这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还没有完全形成,要想大脑得到充分发育,就需要这些神经元产生链接。

怎么连接跟传递呢,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些来自外界的“有益”刺激,包括环境、与大人的互动等等等等。
一、五感刺激
五感指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自周围环境、外界的所有刺激,都会通过五感传递到孩子的大脑、以此来促进大脑中突触的生长。
其实宝宝从出生起,就已经在努力的尝试调动自己全部的感官啦,要抓住并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在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去探索、用各种“五感”去感知这个世界。
喜欢啃东西,那就拿个安全的给他啃(味觉)。

去公园,让孩子看树叶、看树枝,还给他摸摸树干(视觉、触觉);直勾勾地盯着花?好啊来闻闻(嗅觉)。

日常也会喜欢放音乐,哼唱儿歌之类的给他听(听觉)……

有了这个意识,随时随处都可以是早教场,留心观察孩子在好奇些什么、顺应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慢慢去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手指精细动作、运动能力、智力、社会能力等,也都会得到发展。
二、多和孩子说话
说话多会影响到孩子吗?是的!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听到的词汇量,相比工人阶级和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一年会多800万个,到3岁时,差距则达到3200万个。而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3岁时会说的词汇量,则是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两倍。

几乎无一例外,家长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的词汇量增长越快,孩子3岁后测试出来的智商也会越高。
不仅如此,词汇量还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成功能力和潜力:
大脑掌握思考和学习的区域,在孩子前3岁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父母对孩子说了多少话,以及如何对孩子说话,是影响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建立安全依恋
很多人都会提到安全感,其实安全感,就是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他会通过哭、闹发出信号,需要我们能够及时、积极的回应。当孩子的需求被满足了,他才会回到宁静的状态中。
有这样一个实验:
在孩子笑起来的时候,妈妈会笑着回应他。在孩子指某个地方的时候,妈妈的脸会配合着看那个地方,孩子明显很开心。

之后实验人员要求妈妈不做任何表情的看着孩子。
孩子立马就注意到了妈妈的变化,然后开始采取各种方式吸引妈妈的注意,试图把原来的妈妈找回来,但妈妈还是无动于衷,继续没有任何表情。
只有短短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孩子崩溃了,他开始大哭并且挣扎。

实验人员还发现,在母亲对孩子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孩子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他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死亡。
虽然只有几分钟,妈妈后来和孩子说话、及时做了安抚,孩子又恢复了平静,但如果长时间如此,孩子和妈妈的安全依恋关系就会被破坏,他的大脑发育、情商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想要孩子大脑发育更好,那么就需要在0-3岁给孩子正确的“刺激”。
如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或者转发给更多的朋友~
搜索“请问阿铠老师”,关注公众号,里面有你想要的育儿经哦!搜索“张旭铠-阿铠老师”,关注微博,看看育儿专家每天都在做什么,可以从中学着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哦!张旭铠(阿铠老师)是蒙迪教育的联合创始人,是台湾著名的感统专家,比较擅长帮助家长找到孩子的优势并加以培养,倡导:“孩子轻松育儿,孩子快乐成长”。
如果您遇到了有关孩子成长的问题,可以来问问阿铠老师,搜搜张旭铠(阿铠老师)关注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