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很多人都在“过度抚养”孩子却不自知

文 /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2019-03-22 15:00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直升机父母”这个词?这是教育学家对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普遍性的“过度抚养”父母的定义,是指这些父母像极了直升机,在孩子上空盘旋、转悠,不肯撤退,随时需要随时俯冲下来,每时每刻都在观望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不仅仅在中国,最近几年国外也出现了父母对孩子“过度抚养”“过度介入”的行为。直升机父母越来越全球化了!

但是,我们不要以为“过度抚养”距离我们很遥远,仿佛都是电视剧、新闻里或者书上才有的事情。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把握好这个界限,不自觉地就会越过这个界限而不自知!

非常典型的例子,大家都很容易理解。比如朱雨辰,他是《奋斗》里的华子,也是他妈妈的宝贝疙瘩,是一个40岁仍然需要妈妈全方位360度无死角照顾的儿子!看到儿子会做饭了,这位妈妈居然感慨自己太失职!于是,拿着锅碗瓢盆就跟着朱雨辰到处跑,凌晨四点起来给儿子熬汤。

朱雨辰的妈妈说,她是在用整个生命在爱她的儿子!可是,这种全身心的、舍己为儿的爱,却压得朱雨辰喘不过气来!朱雨辰逃不掉又无法直接去反抗,他能做的,就只能变成一个桶,不断的去接受,直到没了自己!

小心!很多人都在“过度抚养”孩子却不自知

网络图

我们会想:我才不会这样呢?真是太愚蠢了!我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先别急着站队,给上了小学的孩子喂饭、给上了初中的孩子穿衣服这类过度代劳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都会尽量避免。

那么,是不是做到了这些,就没有“过度抚养”呢?

我们来看看这些事情,大家是否做过?

  1. 孩子比赛失败了或者考试成绩很差,就会非常忧伤,产生很多负面想法;孩子赢了或者考第一了,比孩子还更高兴更兴奋,恨不得昭告天下;
  2. 牺牲掉自己的所有休息时间,带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却不知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3. 给孩子的未来制定各种规划,并让孩子执行;
  4. 帮孩子装书包、帮孩子规划作业时间、帮孩子处理同学间的纠纷;
  5. 过度在意孩子的感受、把孩子放在首位,大人老人都要以孩子为主;……

看过这些以后,大家中了几条?如果这些事我们都正在做着,那么,我们也是“过度抚养”的一份子!只是,程度没有那么厉害、后果也没有那么糟糕而已。

家长们正在全方位的渗透进孩子的生活,从酸奶的牌子、衣服的挑选、零食的口味到特长班的安排、小伙伴的挑选、活动的限制等等,大人都要参与都要过问。

有一种过度抚养叫包办!

不管孩子的意见与感受如何,都要听家长的安排!我不需要你做什么,只要你听我的,按照我预想的规划来走就可以!

还有一种过度抚养叫捧你上天!

太注重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生怕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生怕孩子产生不快,特别关注孩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这是虎妈或控制型妈妈的反面,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有一个妈妈,要带孩子去姥姥家,孩子不愿意去,但因为没人在家陪他,于是哄着孩子上车了。可是,到了姥姥家,孩子一直闹情绪,就是不下车。妈妈特别关注孩子的感受,总是尝试同理孩子,疏导孩子的情绪,想让孩子能开心的主动下车。可是,两个小时过去了,妈妈来了四五遍,想尽沟通办法,孩子依然不下车。又担心孩子在车里渴了饿了,还拿东西到车上。

她没有想到,此刻的姥姥和姥爷心情该是多么难受!看到外孙子不愿进到自己家,看到自己的女儿如此费尽心思的哄孩子……

这在我看来,也是一种“过度抚养”!

有时候人们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应对能力,而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和期待,这种过度抚养不但会加深孩子的挫败感,还会让孩子失去了反思的能力,或者越来越自我!

父母给孩子的爱,不应该是支配的,也不应该是垄断的。当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孩子的爱需要进行一下转化,与孩子之间形成一种有境界的距离,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孩子们才能体会到父母更多的爱,才能更加茁壮、幸福的成长。

以色列的教育家说:爱的距离是一门艺术。因为爱的距离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爱的距离是没有办法量化的。

小心!很多人都在“过度抚养”孩子却不自知

网络图

如何避免过度抚养呢?

除了避免包办代劳之外,这里还有几个建议,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

(1)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如果小一点的孩子一个人在那发呆,我们可以做到闭上嘴,静静的看着他发呆,就很不错了。我们要忍住别去碰碰他或者问问他:宝贝,你在想什么呢?孩子发呆的时间是很宝贵的,这是他在思考,这也是属于他的独立时间。

如果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真的给他一定的自由时间。比如昨晚家庭作业的时间,你可以自主安排。我见过很多家长,孩子七八点写完作业时,真的会让孩子玩一玩。可是,如果孩子五点就把作业写完了,有的家长也许就会安排其他的学习任务了。那么,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干涉,一种过度控制。

当然,如果你和孩子约定好的,每天除了家庭作业之外,还需要完成什么才可以去玩。这没问题。最让孩子恼火或不快的就是,他为了多一些时间玩,早早的写完了作业,却又被你拉到学习桌旁做临时加出来的内容。这不但是过度控制,而且还会让孩子失去“努力提高写作业效率”这件事的动力!

(2)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当孩子生气的时候,会自己到卧室坐一会,或者在某个他喜欢的特定的空间呆一会。如果孩子不是用这种方式吸引你的注意,让你过去安抚他的话,那么他这种独处,我们是要给予尊重的。

而且,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属于他的空间,或者在某个时段内属于他的空间。他可以尽情的在那里玩耍、大笑或发泄不满。

我的两个孩子有时在玩的时候,会关起房门,两个人站在床上,一人手里拿着一个枕头或者毛绒玩具,开始玩打架游戏或枕头大战!每到这时,我都刻意不进去,既不送水又不送吃的,给他们独立的空间,让他们随心所欲的释放。每次两个人都是意犹未尽加满头大汗,开心的不得了!

小心!很多人都在“过度抚养”孩子却不自知

网络图

(3)培养孩子自我服务及服务他人

孩子小的时候,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如自己吃饭、穿衣、大小便、洗手、洗脚等。

当孩子慢慢变大,就可以培养孩子服务他人的意识。家务,是一定要让孩子参与的。在我家,妹妹收拾餐桌和扫地,哥哥端菜端饭。如果我带着孩子们出去吃饭,那么叫服务员、点菜、拿消毒碗筷都是两个孩子做的事情。我一进餐厅,就负责坐在那里等着吃饭。

(4)家长要学会自我减负

中国有句老话:儿孙自有儿孙福!

无论孩子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成绩上升了还是下降了,我们都不应该比孩子们的情绪更强烈!如果我们情绪比孩子还要强烈,就要反思一下,我们是否过度抚养、太过紧张或焦虑了!

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在走。孩子们有孩子们的人生,我们也有我们的人生。我们与孩子的人生会交织,但不应纠缠不清。

我常说: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比孩子更着急更焦虑,那么孩子的状态可能反而会越来越糟糕!

只有家长和孩子都明白,学习就是孩子的事情,我们可以引导,可以支持,可以鼓励,但不能代劳,不能比孩子还焦虑还用心!

因为你的焦虑和用心,一定会落实到对孩子的控制上!

小心!很多人都在“过度抚养”孩子却不自知

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减负!让自己更淡定一些,更接纳一些。

自我减负不意味着对孩子不管不问,而是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主动做,不会做的事学着做!

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独立于我们存在的一个平等的人来培养,才不会在当下全民焦虑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