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莫慌张,物理退烧大盘点
北京终于下雪了,前段日子的流感可真是折磨了太多的小宝宝,全家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跟着着急上火。宝宝发烧之后,小脸一红,身子一蔫,大人就特别容易慌张,害怕高温烧坏了脑子,害怕留下了后遗症,于是乎,各种退烧方法轮番上阵,理智一些的爸妈还可能会考虑先来物理降温试试。但是,到底哪些物理降温更靠谱呢,圆圆今天便来给大家盘点一下。
一、退热贴

这个被无数家长奉为神器的退热贴,基本构造由料膜、非织造布以及医用高分子凝胶、薄荷、冰片各水组成的,凝胶层为其主要部分。以凝胶为载体,当退热贴和宝宝额头肌肤接触时,通过凝胶内水分的汽化带走宝宝局部大量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从原理上看,圆圆觉得其实跟用冰袋敷头或冷毛巾敷头差不多。
但是,人体血液是循环流动的,额头局部温度的降低并不能让宝宝的体温降下来。也就是说退热贴并不能真的让宝宝退热。
圆圆觉得,退热贴的最大作用是对家长的心理安抚,面对发烧的小可怜,贴个退热贴总比家长什么都不干,在旁边观察的心里好受些吧。退一万步讲,退热贴里含有薄荷、冰片之类的东西,能让孩子头部凉快一些,可一定程度缓解发烧不适。
但是圆圆提醒大家,如果宝宝对退热贴不反感也不会过敏,用一下也无妨。一旦宝宝过敏或者不愿意贴,那就不要强迫他了。
二、捂汗退热

相信对于年轻的父母,绝大多数都经历过并从上一代继承下来一种古老秘方——捂汗退热大法!简单来讲,其实出汗是退烧后的结果,而不是只要出汗就能退烧。
对宝宝来说,盲目捂汗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引起“捂热综合征”。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较弱。而且宝宝本来就产热量较多,而出汗散热很慢,产热和散热不能达到平衡状态,容易引起高烧。如果再给宝宝捂汗,会使其机体散热受到影响,体温不但不降,反而会快速升高,同时,捂热还会使宝宝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大,引起宝宝呼吸不畅和缺氧。
若宝宝还小,自己不能从“捂热”环境挣脱出来,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机体功能出现衰竭,身体代谢发生紊乱,这就是“捂热综合征”,会引起昏迷、抽风,甚至休克、死亡等严重后果!
三、酒精擦拭

酒精擦拭身体能降温的原理在于,它能通过皮肤血管扩张,增强皮肤血管散热能力,使体温下降,缓解症状。
然而,这种做法适合大人,对宝宝却并不好。宝宝发烧后,酒精蒸发确实能使皮肤凉下来,但酒精挥发太快,容易对宝宝产生负作用。此外,宝宝的皮肤非常稚嫩,角质层薄,黏膜血管丰富,酒精很容易通过皮肤和呼吸进入宝宝体内,引起酒精中毒,严重者危及生命。
之前就有悲剧引以为戒,一个宝宝因为父母不懂,发烧擦拭了工业酒精,结果宝宝当场就不省人事,送到医院还是没能挽回生命。
四、温水擦浴

温水擦浴是一种爸妈们最爱的简易有效的降温方法,水温最好在32到34摄氏度,低于病人皮肤温度,可以很快将宝宝的皮肤温度传导发散。同时,皮肤接受冷刺激后,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继而又扩张,擦浴时又可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动扩张,因而更促进了热的发散。
但是,擦浴之后,常常是体表温度暂时降低,体温量起来发现发热并未消退。而且,圆宝前段时间发烧,昏昏沉沉一直想睡觉,这个时候还被摆弄起来擦浴,就会很不开心的哭闹,反而适得其反。
因此圆圆建议,只要宝宝不特别抗拒,可以尝试温水擦浴,但是如果体温持续上升,该用药还是要果断用退热药物,不应该死守着物理降温的方法不放。
五、温度适中,少穿少捂

说来说去,真正最科学最直接有效的物理退烧,讲究这么八个字:温度适中,少穿少捂。保持屋里温度适中,冬天不要太冷夏天不要太热,以宝宝舒服的温度为宜。另外,不要让宝宝穿的太多,睡觉的时候被子不宜太厚,让热量可以更快的散发出来。但是,如果宝宝在体温上升期出现寒颤怕冷的时候,还是要适当保暖。总之,冷保暖,热脱衣,遵循这个大原则即可。
总的一句话,给宝宝物理退烧,怎么舒服怎么来。
最后提醒,如果宝宝年龄较小,或者症状比较严重,别犹豫,抓紧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