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黄磊的女儿才知道,父母规划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
导读:社会在和我们灌输一个观念:穷孩子、富孩子,起点不一样,成长起来更是没法比。虽然说养孩子处处要用钱,可一个成功的孩子,真的是用钱堆出来的吗?其实,很多父母都忽略了教育的真谛——养出一个真正懂得规划自己、活出自己人生的孩子。
预计阅读:3分钟
小飞老师说:
最近,我对一句话感触颇深。
赵丽颖在一部电视剧中,母亲教育她: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赵丽颖在剧中,处处被母亲限制。
很多时候,她并不理解,母亲为什么要处处限制自己。
其实她身为庶女,只有低调,才能活得轻松些。
一时的委屈,是为了长远的未来。

小飞老师觉得,这个话题真的很值得聊一聊。
毕竟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快乐很重要。
所以他们为了让孩子不丧失愉快的童年,就尽可能地减少学习时间,保护孩子的天性。
怎么说呢,这种行为,可能不太好。
毕竟,社会是在竞争的,你不努力,别人在努力。
等孩子长大了,跟浑身本事的人竞争,有什么胜算?
一个处处挫败的人,又谈何活得开心?
说到父母有规划,我首先就想到了多多。
每次看到黄磊的女儿,我都会发现她又优秀出了新高度。
她8岁翻译英文小说,10岁给英文电影配音,与世界顶级导演斯皮尔伯格聊电影,都丝毫不怯场。
小学三年级就创作剧本,并担任自己剧本的主演。

在父母的刻意安排下,多多10年看了500多场话剧,且终于在去年登上了话剧舞台。
舞台上的多多,从容镇定,表演出彩,连何炅都说后生可畏,黄磊夫妇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我相信,在看话剧时,多多也一定觉得奔波赶场很累,在写剧本时,也一定觉得苦思冥想很难,在学英语时,也一定因为枯燥无味痛苦,在学习乐器时,也一定会因为没有进展焦虑。
然而,当这一切,促使她站在话剧的舞台上,我们会发现,她的眼中,只剩兴奋的光芒,一切吃过的苦都不算什么了。
甚至,迷恋到不愿意离开。

黄磊与女儿多多
这种开心,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吗?
在父母的督促与规划下,让孩子掌握有难度的知识,那随之而来的成就感,才是真正极致的开心。
孩子都喜欢玩手机,不喜欢写作业,喜欢看电视,不喜欢练琴。
所以才要有人约束,这也正是家长存在的意义。
孩子有什么样的规划,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能像多多一样,主要是因为没有钱。
其实比起钱的障碍,家长本身没有规划的意识,才更致命。
有一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
就是为了研究,人究竟为什么贫穷,阶层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导演找一帮孩子,每七年拍摄他们一次,记录他们的人生。
从7岁开始,富人与穷人家的小孩,的确就开始有了明显差别。
7岁的“穷孩子”没有自律性,会打扰别人,被富人小孩嫌弃,没有任何规划,甚至不知道大学是什么。
而7岁的“富孩子”,读金融时报,讨论慈善与教育话题,知道自己以后会读什么小学,什么中学,什么大学,以及以后从事什么行业。

这差别太大,让人一阵阵眩晕,觉得,穷人孩子还怎么跟富人孩子比?
然而,等拍到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时,这种疑惑就该消失了。
其中一个“富孩子”说了一番话,他说:
你们总在说什么阶层固化,那其实,我家也没有钱,只能算曾经有钱。
我的父亲很早就去世,母亲靠打工供我读私立中学。
我自己也不停地打工,来支撑学业。
反观一些穷人小孩,他们的父母,宁肯花钱买一辆好车,也不给孩子更多教育投资。
他们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却不教他们节制欲望。
当我打工时,他们在约会,当我拼命熬夜准备考试时,他们在娱乐。
我是现在的样子,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我的阶层,也许的确给了我一些便利。
但穷人不是没有机会,只是他们自己抓不住。
就算我们有便利,如果不好好抓住机会,也是没用啊。
举他的例子,不是想证明阶层固化是不存在的,而是——个人的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的目标是做知名律师/从政,走入上层社会。
所以他才需要拼命读书,进入顶尖学府,考取证书,结交优秀的人,培养自身品格和才艺!
这个孩子的一生,完美诠释了,家里有没有钱不重要,父母会不会教育,和会不会帮孩子规划未来,才重要!
而且纪录片中的“穷孩子”都表示,自己有无数机会可以让生活过得更好,完全有可能做任何想做的事。
只要能把自己的计划坚持下去!!
小时候没有计划,长大后坚持不了计划。
穷孩子的思维,是每天都想改变,但每天都得过且过,直到再也没机会。

这一部纪录片拍下来,穷孩子有些再也没有了任何借口,有些则是恼羞成怒,拒绝再拍摄。
因为他们的一生都呈现在了世人眼前,他们有翻身的机会,但都自己放弃了。
在最该努力的年纪,他们放肆享乐,结婚生子,在发现生活的残酷时,早已无力回天。人最残酷的,应该就是失去可能性吧。
尤其是其中一个“穷孩子”,对比更是刺眼。
他只是个出租车司机,但最后住着别墅,偶尔客串演员,儿孙满堂,富足喜乐。
这仅仅是因为,他虽没有长远规划,但总有阶段性计划,且都会付诸行动。
想赛马?那就退学去做学徒,等发现自己可能没有天分后,马上寻找其它出路,考驾照,开出租车,并且任劳任怨,努力挣钱。
想演戏?就去演!
不会演就学,并借助自己纪录片的名气,积极寻找演戏机会。
想投资?就去考察!
每一个7年,他都在做自己的规划,而且真的努力去完成规划。

一个贫民窟出来的出租车司机,最后都能多金快乐!
他没有跨越阶层,但一生富足也够了不是吗?
可见,计划,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
有什么样的规划,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教育可以不拼钱,但一定拼爹妈!
我们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孩子有自我成长能力。
前几天有个妈妈就跟我说,她都不敢教孩子。
因为她觉得,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自己强太多了。
有时候,孩子的见解,都超出了她的理解范围,所以她不敢教,怕拉了孩子的后腿。
就只能努力挣钱,把孩子送去更优秀的地方学习,帮孩子开阔眼界。
其实站在这位妈妈的立场上,她的做法是对孩子最好的。
孩子是未来人,我们是过去人,我们根本不知道,教给孩子的东西,是不是已经落伍。
如果自己的见解与视野有限,能不用自己的框架去限制孩子,就已经很好了。
我们只需要教孩子学会做人,拥有学习能力、自控能力、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
就已经完成了自己作为父母,最基本的任务。

而想让孩子养成这些能力,有钱不一定起作用,必须父母懂得怎样教育才行。
真正的拼爹拼妈,是拼会教育的爹妈,而不是拼有钱的爹妈。
富有的孩子,的确会有更多机会,更多助力,和更便捷的路走,但这不表示富人垄断了所有机会!
我们没有那么富有,更需要好好研究教育方法,让孩子能有力量自己行走,有能力抓住机会,未来光明。
教育的真谛,是让孩子自愿成长
看到这里,可能有家长会觉得,小飞老师怎么有点前后不一呢?
之前才写文章提倡让父母不要总想着控制孩子的人生。
现在却又说,最好给孩子做人生规划。
所以到底是要控制,还是不要控制呢?
其实这就搞错了一个概念,教育与控制,是不同的。
孩子必须要教育,但不能控制。
教育需要讲究方法。
不能是强势的,无视孩子独立人格的,蛮不讲理地让孩子听话。
而应该是有智慧地引导,让孩子自愿听你的话。
比如,当孩子沉迷手机时,你一把夺过去,并训斥他,孩子只是因为怕你,才不情不愿写作业,这就是控制。
而找到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摆脱问题,就是有智慧的教育。
控制,简单粗暴,只会说我是为你好,然后让孩子屈服。
教育,柔和尊重,会根据孩子的不同特性,去研究与孩子的沟通方法。

所以,同样是为孩子好,有智慧的教育,要比粗暴的控制,好太多了。
而且,控制之下,必出叛逆小孩。
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你如果还是黔驴技穷,不懂教育方法,只会粗暴管制。
那是一定控制不了孩子的,到时候问题就严峻了。
为了以后更省心,我们现在就该多学些育儿知识。
不是控制孩子的身体与行为,而是学会引导孩子的心。
不是让孩子表面上屈服,而是养成无需监督的好习惯。
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努力生活,才是家庭教育的真谛。
今日话题
你有做计划的习惯吗?
你的孩子有没有坚持做了很久的事?
在留言区告诉小飞老师吧
猜你还想看
真正的教育是拼爹?!肯花钱,也不一定能让孩子见世面!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用这3招培养孩子社交力!
你这样鼓励孩子,反而会害了ta!
当孩子失败时,你千万不要这么做……
高管爸爸:如何养育一个不“贫穷”的孩子,这个秘诀你一定要知道
老板说
每一条评论
都给小飞老师一块钱奖金呢!
一个分享转发两块!
我加班的宵夜就靠泥萌了
拜托拜托

本文编辑:小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