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劳作体验式育儿: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回归正常平凡的生活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彦廷
1有人说,孩子的未来拼的是父母,生活在有钱人家的孩子,起跑线往往已经决定了终点。
这样的孩子,就能百分百的成才吗?
好的物质条件,虽然可以给孩子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但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成长一定是健康的。
孩子的未来,确实和父母有很大关系,但拼的不全是钱,因为有钱人家也会养出败类。
优秀的孩子离不开出色的父母,这个出色不一定是财富、地位、学历,更多的是父母的价值观、他们的言传身教、他们给孩子的爱。
最近有这样一则新闻上了热搜,让人又暖又意外:
霍启刚在微博中晒出了自己跟太太郭晶晶带着儿子到乡下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图片来源网络
有的人起初以为他们的周末是休闲的农家乐,但其实不然,这恰恰跟我们想象中的相反,郭晶晶霍启刚带着儿子到乡下,不是去享受的,而是去下地体验农民的劳作的。
他们两人的目的在于,希望用实际行动让儿子明白不能浪费粮食,明白劳作不易。
郭晶晶夫妇的举动得到了大批网友的点赞,但其实他们俩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多人早已有所耳闻。
虽然他们在教育上的投资,也是和大多数豪门家庭一样不惜重金,让儿子上14万一年的幼儿园,但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却十分“接地气”。
在郭晶晶嫁入豪门后,曾多次拍到她和普通人一样,简简单单的柴米油盐,衣服反复穿,发圈用3块的,过着低调朴实的生活。而相较于给予孩子物质方面来说,郭晶晶与霍启刚更为重视孩子的教育。
霍启刚曾发过一张照片,照片中一家三口在街头卖旗筹善款,穿着朴实,在街头显得低调自然,这样的行为既锻炼了儿子的生活能力,又树立了公益意识,郭晶晶夫妇的教育方式让网友们大为感动,有人说,这才是豪门该有的气质。
郭晶晶带着儿子跑步时,自己跑不动了,儿子还鼓励她让她坚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若是缺少了正确的三观引领,所谓“富养”就会变成为娇生惯养,“穷养”也会导致我们意想不到的后果。
父母的三观,必然会影响着孩子的习惯。能否将儿女培育成才,关键在于用正确的观念,引导孩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格。
比起花大笔钱,重视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回归平凡,体验生活,才是一种真正的富养。

图片来源网络
在亲子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2》中,蔡少芬和她的两个女儿圈粉无数。其中让观众赞不绝口的,是蔡少芬的女儿在节目中“特别接地气,特别能吃苦”的表现。
有一期,蔡少芬和两个女儿的任务是去山顶上,找一位养鸡的爷爷,终点距离他们出发的地方相隔十万八千里,本以为生在明星家庭里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遇到这样的情况必定叫苦连天,但两个孩子的表现,让人为之惊叹。
默默跟在妈妈蔡少芬后面走着,一句苦不喊,一句累也不吭,在蔡少芬问女儿开不开心的时候,孩子竟然回答了一句“开心,好开心”。
整个节目在高温的笼罩下进行录制,连摄影师都热到连喘粗气的时候,两孩子还在对着镜头做鬼脸。
谁也想不到,这两个孩子会出自明星豪门。
蔡少芬曾说:
“我觉得男孩和女孩其实是一样的、平等的,我可以给她们钱,但钱买不来一辈子的平顺。”
就是出于这样的一个理念,才使得蔡少芬愿意让两个女儿体验生活,去吃苦,去锻炼,然后成长、进步。蜕变。
她明白,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缺少了“盐分”,注定是不健康的。

图片来源网络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泰国5岁男孩,早上起来不愿意上学,父母怎么劝都没有用。于是,他的妈妈帮他请了一天假,带着他去捡垃圾。
起初,孩子因为不用上学而感到开心,但没过多久,就开始喊累了,最后因为自己没能坚持下来,还是想要回去上学。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方式,告诉了孩子一个道理: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释迦摩尼佛在成佛之前就是因为在街上看到了很多因疾病痛苦的人,才会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烦恼病痛,如果他作为太子一直在皇宫中不去看看民间,也不会看到众生万象,更不能有后来的修行成佛。
一个人只有亲身经历了生活的真相,才能体会常人的感受,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拥有,为之努力。
3怎么样让孩子“接地气”呢?
1. 适当的让孩子学习做家务
说起做家务,很多父母往往认为离孩子很远,家务活当然是家长的事情,孩子只要认真学习就行了。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不会做家务,将来他如何独立的生活?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对于年龄段比较小的孩子而言,我们可以把家务劳动巧变成游戏,将不同的家务劳动设定为不同等级的关卡,先给孩子做示范,增加趣味性,防止孩子一开始难以接受,产生抵触心理。
孩子参与了家务劳动,等同于参与到家庭建设中来,在家庭也是一个主导地位,其责任心、创造力等方面自然会得到进步。
做家务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为父母分忧解劳,而在于帮助孩子练习基本的动作技能、了解父母的不容易、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共情力。
2. 带孩子亲近自然
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曾说过:“上100堂早教课,不如带孩子在大自然中走一天。”
孩子本能会对自然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心,自然教育是打开孩子想象力、创造力、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门。
让孩子去体验、感受真实的世界,一来可以帮助孩子打开感官、放飞想象力,去感受,享受邂逅的快乐。二来,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锻炼孩子的身体和毅力。
3.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最大的好处是让孩子真正地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社会,去亲自体验生活,克服学校那种纯理论的空洞说教和脱离实际的弊端。
张雪峰曾经在演讲中说过一段话,如果孩子不想读书,就带他去四个地方看看:汽车客运站,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
请在孩子的学习之余,带他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感受一下不同的人生,“接地气”的教育终将会让孩子明白,并不是每个人的境遇都一样,见世界,见天地,见众生,得以让他生慈悲心,常精进。
4有无数的事实证明,无论月薪多少,中国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付出都是不遗余力的。
有些父母加班加点地拼命赚钱,好吃好喝地供养孩子,给孩子报最昂贵的课外班,勒紧裤腰带努力给孩子最好的配置,只希望他做到:好好学习。
但这并不是好的教育。
南怀瑾先生说过:教你怎么做人,才是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
华人首富李嘉诚从来不用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而是让他们每天挤电车,他极少给孩子零花钱,鼓励他们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董明珠的儿子从小到大都是自己坐公交车回家,甚至会为了坐一块钱的公交车而多等半个小时。
曾身为创业者的他们深深明白:温室里的花朵,很难经受风雨的洗礼。
父母的爱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给予满足,最重要的是教他学会怎么做人,一味的放任和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
这些豪门里的“精英”教育,告诉着我们:
真正的富养,其实是“接地气”的,让孩子回归正常平凡的生活,是用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善良、独立、自强、坚韧的重要性。
带孩子体验人生百态吧,让他养成好的习惯和品质,这样才能创造富一代,富得过三代。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