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为人父母最大的恶是,生而不养
1
如果为人父母要考试,你能拿几分?
看综艺《超级育儿师》,有一对母子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小男孩浩浩陪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一路都在问问题。但面对着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妈妈不仅没有耐心讲解,反而三番五次吼道,“不要再烦我了。”
而当浩浩追着让妈妈抱的时候,又被她厉声吼开:“我拎着东西怎么抱你?”
一旦浩浩开始哭闹,妈妈恨不得立马暴跳如雷:“吵不吵,天天这个样子!”

但这位妈妈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颐指气使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不安。还不解地向育儿师咨询:“为什么自家孩子总是喜欢哭闹,特别烦人?”
节目组把她带到了一个“小黑屋”,播放了一段神秘录音。
当平日里的叫嚷声如潮水般涌来时,她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最后崩溃地蹲下身子,抱头痛哭。

这个故事不禁让人反思,如果为人父母需要考试,很多人会不及格吧。
还记得前段时间 “13岁男孩住进养老院”的新闻么?

父亲被拘、母亲消失,就连亲戚都不愿收留。小男孩无依无靠,无奈之下,只能向民警求助。
可当民警好不容易联系上家人之后,母亲却哭诉了一通自身难保,便无情地挂了电话,全然不顾这个13岁的孩子,以后将要怎么办。
是枝裕和说:“生命自有缺陷,需要他人来填满。”但本应该为他们填补生命空隙的父母却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只管生,不管养——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恶。
2
生不是父母,养才是
去年入围戛纳电影节并斩获奥斯卡提名的电影《何以为家》,讲述的也是这样一个“生而不养”故事。
电影的一开始,12岁的孩子赞恩把父母告上法庭,状告的理由是:他们生了我。

赞恩全家生活在贫民窟,家里还有七个弟弟妹妹。一家子过得贫困潦倒、食不果腹。
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赞恩小小年纪就要摆地摊卖果汁、去药房帮父母骗处方药制毒、送比自己还重的煤气罐挣钱……能做的不能做的,他都做了。
但父母从没有给过他应有的宠爱、呵护、教导,反而是指责、辱骂、暴力。
更过分的是,明明没有养育孩子的能力,赞恩父母还是在一股脑地生。在这个家庭中,孩子失去了“人”的尊严,仅仅是被当作一个劳动力被利用。

记得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赞恩想要去上学,父亲没同意,母亲倒是同意了,不过理由却让人无比悲愤:
因为上学能够从学校带食物、衣服、棉被回来,救助弟弟妹妹,接济家里。
而赞恩年仅11岁的妹妹,则被父母逼着嫁给了房东的儿子,抵还房租。最后导致她怀孕难产而死。
虽然说生恩、养恩都是恩。
但如果像赞恩的父母这样生而不养,不仅无恩,而且有罪。因为他们逃避了自己的责任,施加给孩子只会是终其一生难以磨灭的伤痛。
就像是金星在综艺《妈妈咪呀》中说的:“如果你不想当妈,不想养孩子,千万别生。生了你不养,你生她干什么?”

3
养育之恩,是一场轮回
为人父母,是需要负责的。
生了要养,养了要教,正是因为这个过程不容易,所以自古而今,我们才宣扬一个“孝”字。
但如果当初你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又如何奢求子女的回报呢?
想起之前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一则“拒养”事件。
浙江绍兴有个王女士,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因为超生的缘故,便把年仅1岁的小儿子(张先生)送养给了别人。
现如今,自己老伴去世,两个儿子生意失败,生活拮据,便想到了儿子小张。希望他能承担起赡养的责任,理由是:我穷,没有办法。而儿子小张现在年薪55万。

这件事报道后,网友众说纷纭。其中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是:
年薪55万也是养父母教的好,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说,养育之恩其实是一场轮回。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或许有些父母会为自己辩驳,我的选择是不得已的,我也没有办法。就像是电影中,赞恩的妈妈在法庭上的申辩:
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还敢批评我?你有什么权利批评我,你有我这种处境吗?

但贫穷也好,无能为力也罢,这些都不能构成自己不负责任的借口。
影片中赞恩逃离家庭后遇到的黑人女工拉希尔,就是与他爸妈截然不同的母亲。
拉希尔是一个单亲妈妈,有年幼的儿子尤纳斯要抚养。
为了购买身份证明,她一个人同时打好几份工。可即使生活再难以为继,也从没有动过卖掉孩子换钱的念头。
在收留了流浪街头的赞恩后,她也会在偷偷把客人没吃完的蛋糕,带回家给两个孩子吃。

你看,爱其实是一种选择。
起初,我们因血缘聚在一起。但归根结底,只有天长地久的陪伴、日积月累的扶持,才能让彼此成为一家人。
4
何以为家?是爱与羁绊
不论是状告父母的赞恩,还是拒绝赡养的陈先生,他们经历过的苦楚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父母何以为父母?家何以为家?
难道生了孩子就理所当然是父母了吗?只要有一个容身的地方就是家了吗?
其实不然。
如果爱缺失,那么即使是血脉相连的父母子女,也会和陌生人无异。但若是爱与责任存在,哪怕是住在铁皮箱里,也可称之为家。
所以,比起血缘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后天形成的羁绊。
或许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独自长大的,没有陪伴、没有爱,世界扔给他们的只是孤独、不安,以及不敢期待的明天。
但姑娘始终相信,会有那么一个真正的家,让他们真诚地露出微笑。

4月29日,《何以为家》将在国内上映,希望大家能走进影院去看一看这部片子,借此思索为人父母的真谛。

最后,也希望世间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