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宝宝睡觉需摇晃,宝妈坚持的育儿经是错的?三个养娃误区要避免
果莓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养宝宝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他们脆弱、稚嫩,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每个家长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看书、查资料、上育儿课等等,知识内容涵盖医学、心理学、营养学,教育学,只盼望能够在育儿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即便如此,家长们仍然难免会进入一些养娃误区,最普遍的一个雷区就是哄宝宝睡觉一定要摇晃。尽管科学家们对这种现象也说不出确切的原因,但宝宝在摇晃的情况下确实更容易睡着。因此,这种方法一度成为深受在哄娃睡觉的战斗中筋疲力尽的宝妈们欢迎的育儿小妙招。

但宝妈们不知道的是,这种方法并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的,经常摇晃宝宝,很可能给宝宝的身心发育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不满周岁的婴儿,危害尤为明显。
一、 哄宝宝睡觉常常摇晃的危害1、宝宝产生依赖性,不晃睡不着
家长总是摇晃宝宝入睡,时间长了宝宝对这种入睡方式形成依赖,不晃就不睡觉。这种方式哄宝宝睡觉不但让宝妈们疲累不已,更不利于培养宝宝自行入睡的习惯,从而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2、可能会造成宝宝漾奶
宝宝的胃还未发育健全,如果家长这个时候摇晃宝宝,奶汁很可能会反流回食道,甚至从口中溢出。如果不小心呛入肺中,宝宝的免疫力较低,还有可能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给宝宝的健康带来隐患。

3、脑震荡
幼小的宝宝脑颅发育尚不健全,大脑组织不能像成年人那样稳固地存在于颅腔内。家长总是来回的摇晃宝宝,很可能会导致宝宝的大脑组织在颅内晃动,撞击颅骨,出现脑震荡的症状,如昏迷、抽搐、口吐白沫等。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一定的脑损伤,给宝宝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带来不可逆的伤害,使宝宝智力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四肢正常的运动。
4、脑部充血
如果家长摇晃宝宝的动作过于剧烈,可能会导致血液冲击脑部细胞组织,导致颅内血压升高。如果不及时就医,颅内急速上升的血压很可能会导致宝宝脑出血,给脑神经发育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使宝宝智力发育迟缓、肢体行动不协调甚至瘫痪,甚至还有更严重的后果。
5、颈部受伤
宝宝的头部比例比起成人要大的多,而颈部肌肉力量却远没有成年人的强劲有力,如果总是摇晃宝宝,很可能会导致宝宝脖颈骨折,危及生命。

可见,摇晃宝宝哄睡的方式存在一定的误区,对宝宝的成长发育存在危害。家长们应当避免这种养娃误区,改用更科学的方法去哄宝宝睡觉。
二、家长正确的哄睡方法1、 保证舒适的睡眠环境
想要宝宝安心的自觉入睡,首先要给宝宝提供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室内温度要适宜,不要过热也不要过冷,更不要给宝宝捂太多的衣被;家里要保持安静,不要过于吵闹;室内光线要暗,不要开着灯给宝宝睡觉,一定要关掉台灯,拉上窗帘。宝宝在这样舒适的环境里自然更容易顺利入睡。
2、 充足的睡前准备
如果该睡觉了,宝宝还没有吃饱,或者刚入睡就被臭臭憋醒,此时的睡眠对宝宝来说一定不是一个愉快的经历。家长可以在宝宝入睡前给宝宝吃奶,拍嗝,让他休息一会后引导宝宝排便,然后换好干净的尿布,做好充足的睡眠准备,以避免这些因素干扰宝宝睡觉。

3、 播放摇篮曲
家长在宝宝睡觉时给他播放一些舒缓的摇篮曲,让他在动听的音乐中渐渐睡着,也是个不错的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宝宝也不例外。家长可以多给他们播放几首音乐,看看他更喜欢听哪首,然后固定住这首曲子给他重复播放即可。如果音乐总是换来换去,反而影响宝宝睡觉。
4、 给宝宝唱歌或者轻拍哄睡
有些宝宝天生胆小,难以入睡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家长可以用手轻轻拍打宝宝的胳膊,同时给宝宝唱催眠曲或者发出一些缓和的声音,让宝宝知道你在他身边,他不再感到害怕就可以安心入睡了。

5、抱起放下法
这个方法受到很多育儿专家的提倡,却很容易被家长们误解为摇晃哄睡法。宝宝哭闹不睡时,家长可以轻轻地把他抱起,轻拍其后背,安抚一下他的情绪,然后停止继续摇晃或继续抱着,要立即并且坚决地将宝宝放下。不管宝宝是不是还在哭泣,至少他明白自己还是被妈妈关爱的,但抱着不是睡觉的正确姿势,躺下才是。这个需要家长们意志坚定,多试几次,宝宝慢慢就习惯自己躺着入睡了。
6、 固定时间入睡,养成规律的作息
在保证宝宝睡眠时间充足的前提下,家长最好固定住每次哄宝宝入睡的时间, 例如中午一点,晚上七点半等。这个需要家长坚持,不要失败几次就放弃,任由宝宝想几点睡就几点睡。宝宝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生物钟逐渐固定,家长就是不哄他,到了时间宝宝也会犯困,自觉入睡的。

总之,哄娃睡觉的方法有很多,前提是既要有效,又不能伤害宝宝的健康。家长们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入“坑”。其实,在育儿道路上,还有很多所谓的“育儿经”误导过家长。例如下面这些情况,家长们是不是很熟悉?
三、这些家长坚信的“育儿经”竟是错误的?1、 吃得多长得高
吃得多长得高是很多家长,尤其是宝宝的爷爷奶奶们比较深信不疑的“育儿经”。看到自己家宝宝比别的同龄宝宝个头矮小,就认为自己宝宝一定是吃的太少了,就给他加很多辅食,甚至在奶粉里添加膳食补充剂。一方面,这些补品中很可能被不法商家添加了一些违禁成分,例如雌激素等,危害宝宝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宝宝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只要状态良好,身体强壮,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吃过多膳食补充剂,例如钙片等,可能会导致宝宝血钙增高,引起结石等症状,危害宝宝的健康。

2、 “枕秃”就是缺钙
很多家长一看到宝宝后脑门秃了一块,就听信一些所谓的“育儿经验”,认为宝宝是缺钙了。其实宝宝在月龄较小时,由于不能随意的翻身,只能靠头部在枕头上摇来晃去来满足自己的活动欲望。由于这个时期的宝宝头发大多是胎毛,毛囊比较稚嫩,很容易会因为摩擦而脱落,就形成了“枕秃”。一般宝宝会坐会站以后,这些“枕秃”就自行消失了。
3、头发少,缺营养
看到宝宝头发稀疏,家长就着急的误认为宝宝是缺营养,便想方设法给宝宝各种滋补。其实,宝宝发量少大多数是正常现象。一般当宝宝发育到1岁左右时,新的毛发会逐渐替换掉胎毛,这个时候宝宝的头发变少是因为旧发的脱落而新发还未完全长出导致的。另外,如果家长头发不浓密,宝宝也可能会因为先天条件的决定而发量较少。所以,宝宝头发稀疏并不一定是营养不良,只要头发富有光泽且发量稳定,家长朋友们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言而总之,育儿道路千万条,安全健康第一重要。家长们一定要多学习,多思考,不盲从,选择适合自己宝宝的最佳育儿方法,让他们平安、健康的长大。各位宝爸宝妈们,您在育儿的道路上入过哪些“坑”呢?或者您还知道哪些常用的育儿经是错误的,欢迎大家与果莓妈妈一起探讨!
我是果莓妈妈育儿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都会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儿知识,帮助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