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偏心 令人心痛(原创)

文 / 牵住夕阳的手
2019-05-04 06:00
如此偏心 令人心痛(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都知道,家庭子女多的人家,如果子女之间关系不和睦,父母老了无人养,多数和父母的偏心有关。有些做父母的,从小就对自己的孩子区别看待,厚此薄彼,所以,最终酿成的结局是:从来不被待见的子女,从小开始就已经寒心了,因此,他们的心和人一样,早就离父母而去。而那些从小被父母宠着,爱着的,总会觉得好事都是自己的,麻烦事,累事都是其他人的,因此父母晚年需要赡养这种受累的事情,他们就让给那些从小到大都是吃苦受累的兄弟姐妹,然后自己躲得远远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父母老了没有子女养的根本原因。

难道真的是一碗水端不平吗?不是的。只是有些父母不想一碗水端平而已。父母的故意偏爱无意间在子女中制造了一些矛盾,导致的结果是爱者老了不爱他们,不爱者早就远离他们。因此说,有些老人老无所依的悲剧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怨不得别人。

今天给朋友们分享一个偏心老人的故事,希望所有为人父母的能够引以为戒,别犯同样的错误,以免老无所依后悔晚之。

“淑珍,你婆婆的病咋样了?”隔壁刘婶问。

“还那样,医生说需要手术治疗。”淑珍去医院给婆婆送早饭,回到家门口,遇到了隔壁刘婶在门口坐着,端着碗吃饭。

“那就赶紧给做手术啊,老挺着她多难受。”刘婶说。

“手术费没有着落。我公公让我拿钱,我哪里有钱。”淑珍说。

“手术费用很高吗?”刘婶问。

“大约需要六万元。”淑珍说。

“六万元你老公公还是拿得出的,他手里不是有十来万么?”刘婶说。

“新社不在家,公公让我准备钱,说他手中的钱要留给新会买房子用。”淑珍说。

“这老家伙,救人重要还是买房子重要。真是上海人说的令不清。”刘婶说。

“我已经给新社打电话了,让他想办法。我是没有钱。这些年,新社打工赚的钱,都给了公公。我和孩子花钱都要问公公要。现在让我拿钱给婆婆治病,我平时不孝敬娘家父母,这时候总不能去问娘家父母要钱吧。理上不通,你说是不是,婶。”淑珍说。

“你说的是,我让你叔去劝劝你公公,先把钱拿出来给你婆婆治病。新会买房子以后再说,新会也可以自己赚钱买房子,不一定非要父母给钱。人命关天,房子迟点买不是不行。”刘婶说。

“唉,要是我公公有您这样明事理就好了。婶,我先忙去了。”淑珍回到家里,草草吃了一些饭,收拾好厨房,去娘家父母那里。

淑珍见到自己的父母,说了家里的情况,父母都是善良人,不想让女儿太为难,父亲说:“淑珍,我可以给你两万元,拿回去给你婆婆治病。”

“爸,您的钱我是坚决不能要。因为是给我婆婆治病,我公公手里有足够的钱,但是他留着给小儿子买房,就是想逼我拿钱。不是我不孝,我是觉得公公做事不公平。再说了,我拿您的钱给婆婆治病也不像话,被弟媳妇知道了,她一定会怪罪您。以后您和我妈养老还要靠弟媳妇,我毕竟是出门的人了。我今天回来给你们说这些,主要是想告诉你们,我和新社有可能从婆家搬出来分开过,到时候你们不要不开心就行了。”淑珍说。

如此偏心 令人心痛(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淑珍回到婆家,接到新社的电话。新社在电话里说:“淑珍,我只凑了三万元,剩下的三万你自己想办法吧。我在这里实在没办法了。”

“我凑钱可以,你必须先答应我的要求,否则,我一分钱都不会给。”淑珍说。

“啥要求,你说,我都答应。”新社说。

“好。你爸手里有十多万,要留给你买房子,这摆明了是在坑咱们。以后你赚再多的钱,交到你爸手里,最后咱们都没钱用。如果你想以后老了能生活得好点,从现在开始就听我的吧。”淑珍说。

“行,都听你的。你说吧。”

“你妈的病必须治,不然很快会没命的。手术之后,还要长期用药来维护,心脏支架手术之后如果断药,病情会很快复发,这个我已经详细问过医生了。所以,我给你妈准备手术费的唯一条件是,手术费交给你爸那天,我们必须从你家里搬出来,以后我们自己单过,不再跟你父母有瓜葛,这个要求你答应吗?”淑珍问。

新社沉思了一会说:“我答应,不过你现在搬出来,跟孩子住哪里啊?”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个事情。你爸这人做事,让我很不放心。我们生活在一起,钱他掌管着,以后都给了新会。等你父母老了,新会和媳妇不管,还是我们的负担。你说我们图个啥。如果现在分开,你妈手术后的药费,我们可以拿一些。等他们老年,你弟万一不管,我们还有力量赡养他们。如果就现在这样吊着,到时候拿啥管他们?”淑珍说。

新社觉得淑珍说得有道理,对淑珍说:“听你的,不过我现在不在家,一切都要辛苦你了。搬出去,不管住在哪里,给我电话说一声,我就不担心了。”

“还有一点你要支持我,从现在开始,你打工挣的钱,不要再给你爸了,给了你爸,以后都是新会的。将来如果真的需要养老,我们从哪里弄钱去,再说,现在给你妈治病,这三万元我要去借,还要给人家还的。”淑珍说。

“行,这几天你就去办张银行卡,然后把卡号发给我,以后领了工资,我直接打到你的银行卡上。”新社说。

放下电话,淑珍立即出去找同学和朋友帮忙,无论见到谁,她都给对方保证,两年之内一定还清所借之钱。朋友们也都看在淑珍忠厚善良的份上,只要淑珍开口,多多少少都给一些。淑珍把借每个人的钱都记在一个本子上,时间,地点,写得清清楚楚,并且让对方也签了名。淑珍就这样,东拼西凑,弄到了三万元。

如此偏心 令人心痛(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在给老公公钱的时候,淑珍提前写好了一个协议:三万元给婆婆治病,从此自己和孩子从家里搬出去,不再跟这个家有任何关系。如果答应,请公公签字画押,三万元给公公。如果不答应,就当自己没说,三万元一分不给。

淑珍公公看完协议,气得头上青筋都暴了起来。他给新社打电话发脾气,说淑珍不孝,竟然要和他签协议。新社知道淑珍的目的,也没有问父亲协议内容,在电话里平和地对父亲说:“爸,你就按照淑珍的想法办吧。我在外地,也只能弄到三万元,你不按照淑珍说的做,拿不到钱,我妈手术啥时候做,救命要紧,别的就不要计较了。”

听儿子这样说,老头也没办法了,只能按淑珍说的做了。公公在协议书上签字画押之后,淑珍从包里拿出三万元给了公公。然后去问了医生手术的时间,就直接回家收拾东西了。

淑珍从家里搬出来,搬到一个邻居大婶家里。大婶一儿俩女,女儿出嫁,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大婶一人在家生活。淑珍搬过去对大婶来说也是个伴,所以,淑珍去找大婶,大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手术那天,淑珍去医院守在手术室外,看到婆婆手术成功,送到病房之后,她离开医院,每天去医院给婆婆送三次饭,直到婆婆出院。

多年后,新社自己盖起了两层小楼,一双儿女都有了不错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家,生活不用淑珍夫妻俩操心。新社年纪大了,也不再外出打工,有时候在附近打点零工。

新会在父亲的帮助下,在城里买了房,娶了媳妇,可是他不务正业,做啥啥不成。城里的生活不向农村,见日头就要花钱,自己挣不来,就靠老父亲。可以这样说,淑珍的公公把一辈子的心血都付给了新会,到了晚年,剩下孤老头一个人的时候,新会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咋能养老父亲。

前不久,新会为了补贴家用,要把父亲的老房子卖掉,亲朋好友都劝老头子不要听新会的,房子卖了,他就没窝了。可是老头子不听劝,愿意把房子卖了给小儿子贴补,也许老头子想跟着新会住城里,也许老头子在惦记着住新社的小楼房。

听说这几天总有人去看房子。假如老头子真的把房子卖了,以后会咋样生活?老二会给他养老吗?老大会让他住自己的小楼吗?

希望看到此文的朋友们在评论栏里说说自己的看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