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了解孩子哭声背后的需求,并及时回应?

文 / 儿科医生李洁的专家团
2019-05-06 09:00

家庭是孩子在人生马拉松路上汲取爱与力量营养液的第一站,也是终身重要的补给站。孩子的某些重要能力品质和心理素养要从小培养,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父母如何了解孩子哭声背后的需求,并及时回应?

注重孩子的培养

哭,是孩子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人世间的第一声宣告:我来啦。至于人间值不值得,宝宝的判断标准就是:我的哭是否有人回应。有回应,就是爱,就是光,就是人间值得的印证!没有回应,家就是绝境。

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弗洛伊德在他的《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3岁的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所以,大家务必要重视回应这件事,回应,就是爱的互动,是孩子发展共情能力、同理心的重要体验学习。婴儿需要在和母亲等抚养者的互动中,逐渐发展出一个清晰的、坚韧的、复杂的心灵。

父母如何了解孩子哭声背后的需求,并及时回应?

爱需要回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切记:情感互动胜于饮食照料。如果缺乏良好的人际互动回应的滋养,哪怕这个孩子住在金屋子里,吃穿奢华高档,他仍然是不可能感受到被爱和被需要的。

网络上曾经有一个很火的帖子,《美国人带孩子的17个绝招》,其中提到了在国外盛行的“哭声免疫法”——当孩子入睡后醒来哭闹时,不要马上回应,应等待几分钟再回应,每次延迟的时间逐步增加,直到孩子不再哭泣自行入睡。

现在国内也开始流行的哭声免疫训练法,许多明星也都采用过哭声免疫法,哭声免疫法见效快,所以得到很多父母的青睐。这个方法究竟科学育儿还是坑儿?我们先来听听马伊琍的微博节选,她在微博中这样写道:

如今随着妹妹的成长,我越来越后悔在爱马一岁时进行的哭声免疫训练,虽然两天就成功让她学会睡整觉,可一岁半时又开始反复,睡着后她总会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发现没人理之后只好再哭着睡着,而我固执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睡着,麻痹自己去漠视她的无助,甚至以为她长大了不会记得这些哭泣的夜晚。这种煎熬于我于她于全家都是巨大折磨,最后听我妈妈的劝,把她的床紧挨我的大床,半夜醒来就伸手拍拍她,从此我们和她都睡得无比踏实。

现在的妹妹,未经任何训练,哭就抱,饿就喂,满一岁就已自然睡整觉也不吃夜奶,想来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么呀!

这段话,无疑是写给正在纠结或未来会为各种养育问题过于着急,或者总在跟别人的孩子比的妈妈,放松自己也放过孩子,在心里对自己说:孩子,你慢慢来!

父母如何了解孩子哭声背后的需求,并及时回应?

切忌哭声免疫法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家长在使用哭声免疫疗法,这个让马伊琍都后悔的方法,它的危害性到底在哪?

使用哭声免疫法的父母,可以尝试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你被关到了一个黑房子里,有一扇门,你推、推不动,你呼喊帮忙,没有回应;再推再呼喊,还是纹丝不动,多次之后,你是什么感受?难道不会感到害怕、恐惧和绝望吗?

其实,这就是被哭声免疫法训练的婴儿的感受!

婴儿是有情绪的,不舒服就哭,如果一直有人及时响应,小婴儿就逐渐建立了对世界的信任。反之,婴儿会觉得:我都哭成这样了,还没人理我,这个世界好残忍,这是一个多么冷漠的地方,随之而来的,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焦虑和紧张。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中,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建立对外界的信任感,这里涉及到人最基本的需求:生存下来。生存需求被满足的越好,孩子越容易融入这个世界,日后才能够和周边的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和有效互动。

同理,被哭声免疫法修整长大的孩子,后来轻则难以发展深入、亲密的人际关系,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

父母如何了解孩子哭声背后的需求,并及时回应?

快乐小宝贝

要了解哭声免疫法危害为何如此大,我们可以从宝宝幼年时期大脑和神经发育规律方面了解。

宝宝出生的时候,Ta已经拥有了1000亿个神经元细胞。宝宝的神经系统就好比一家超级工厂,里面摆放了许多先进仪器,但仪器们之间还没有进行任何调试,还没有组网,还不能有效运行。

这时候父母、尤其是母亲,是宝宝生存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当宝宝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即母婴同室,母婴不分离,妈妈和宝宝做肌肤接触、按需哺乳、眼神交流、和宝宝说话、做表情逗宝宝玩等等,那么这些丰富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信号就能不断地传递到宝宝大脑,促使那1000亿个神经元细胞相互激活、发生联结、组织成网,并构成复杂回路。最后,神经元突触之间发生髓鞘化,脑区的功能不断得到强化,超级工厂完成“联调联测”,便开始了“正式运营”。这也是回应的必要与重要性,尤其是孩子出生头6个月内。

那么,哭声免疫法是不是一无是处呢?一般而言,哭泣免疫法只适合有特殊睡眠依赖的孩子,在使用的场景和尺度上也有较高的要求,家长们一定要慎用

父母如何了解孩子哭声背后的需求,并及时回应?

父母回应很重要

其实,哭声背后的需求很单一,就是要有回应。话说到这里,我们做家长的必须明白一点:回应不等于及时满足。例如你最近感冒严重,半夜听到宝宝开始哼哼唧唧哭了,需要喂奶了,你真的很幸苦的爬起身来准备喂奶,这时良好的回应是接纳他的哭声并柔声回应:“哦,宝宝饿了呀,妈妈知道啦。”不良好的回应是:“你就知道哭,我生病很难受呀,你就不能耐心点吗?”1岁多的宝宝一回家就吵着要吃刚买回来的苹果,你在洗苹果切苹果的过程中他就等不及哭着说:‘我要吃苹果。”这时,良好的回应是温和坚定的说:“我知道你很希望快点吃上,苹果一定要洗干净才可以吃哦。”他急,你不急,逐步训练1岁后的大宝宝学会等待,懂得适当延时满足。及时回应展现了母爱的本质,绝对不是简单地满足孩子的饥饿和干渴的需求,它的核心是满足心理营养:语言关怀、拥抱、抚触、亲昵互动。

读懂孩子哭声背后的需求并做到及时回应,对很多妈妈来说并不困难,因为在产后,妈妈们体内都会分泌一种叫本体胺物质帮助妈妈为宝宝提供生理上的乳汁与心理上无条件的爱。妈妈情绪越稳定,这种物质的分泌量就越充足,因为初为人母的手忙脚乱,偶尔出现情绪不稳定也是正常的,不要过分自责。

愿每位妈妈都能被温柔以待!

——出自我们专家团娟娟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