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看的书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日本绘本之父说“是的”

文 / 想陪你长大
2019-05-07 01:00

“很多时候是我们低估了孩子,限制了孩子”。

有日本绘本之父之称的松居直先生曾表明了这个观点。他直言,很多时候是大人在限制孩子本身的发展能力、缩小孩子的发展空间,继而浪费了孩子本身的天赋。

给孩子们看的书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日本绘本之父说“是的”

给孩子们看得书能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我们究竟该如何科学的完成早教任务呢?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为孩子考虑?其实是在浪费孩子的天赋

“这么点的小孩,学习能力能有多强。给他买个简单点的,不要太复杂的”。因为害怕孩子看不懂,而刻意给孩子挑选一些简单的书。这样的做法并不少见,甚至是合情合理。

记得以前同事还和我吐槽过,“现在的图画书一点都不可爱,根本就不应该让孩子看这个”。同事想尽办法的挑选,终于选到一本适合同事认为的符合自家孩子年龄的书。但孩子很快就厌烦了,不断地吵着同事说是想要之前的那一本,让同事很是头疼。

“小女孩一定要买这种书,公主风,多好啊!”“小男孩要买这样的书”“这么大点的小孩,买这个才好”,我们总在刻意的限制孩子视野,总是在圈定孩子的知识面。

给孩子们看的书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日本绘本之父说“是的”

这样的做法的确可以帮助我们过滤一些对于孩子成长不利的内容。但做得太过,反到屏蔽了、压抑了孩子原本的成长空间。让孩子白白浪费自己的最佳学习期。你知道,这阶段的孩子学习能力有多强吗?

1、孩子们的超强学习能力被我们浪费了

美国的一家脑研究机构曾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当孩子到了周岁的时候,他的体重仅占成人体重的一半(50%),而孩子的大脑发育却在孩子出生6个月后便已经达到50%。孩子大脑的发育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而另一份研究表明,一个3岁孩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受父母学历水平、家庭环境质量与亲子互动时的词汇量影响。换句话说,我们与孩子的沟通质量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决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模仿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

以简单的孩子学说话为例。我们都知道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段,但并不意味着孩子们就必须在这个年龄段内学说话。有的孩子很早就会呀呀学语,但有的孩子过了这些年龄段依旧不会说话。这个就是孩子们的学习水平各有差异的体现。接触的早,孩子就学得好;接触的晚,孩子就会得晚。

2、我们在刻意的打造我们心目中的孩子

培养孩子和培养你想要的孩子,绝对是两件事。

孩子想要的娃娃和孩子就应该需要这样的娃娃,绝对是两个概念。但总有父母把自己心目中的孩子形象强加给孩子。

给孩子们看的书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日本绘本之父说“是的”

很多父母都觉得小孩子说话叠词很可爱。但在孩子眼里这只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孩子说话叠词,本该是孩子学习语言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

一位妈妈总觉得自己家的孩子说话没有叠词,觉得孩子这样不可爱。因此,经常在自己给孩子读书的过程中,用叠词的方式来念给孩子听,甚至连平常的交流都是如此。

效果很明显,不用多少天,孩子也开始学会叠词了。“这是兔兔”、“该吃饭饭”、以及“该睡觉觉了”。但后遗症也出现了,等到了孩子需要学习说话的时候,不管妈妈怎么教,孩子依旧说不好,甚至连呀呀学语时的水平都没有。

究其根源,还是我们太在乎自己心目中的孩子角色了。把孩子刻意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结果反到压抑了孩子原本的正常需要。结果只能是耽误了孩子原本的学习能力。

给孩子们看的书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日本绘本之父说“是的”

盘点那些可以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早教模式

1、多样化的教育模式绝对很重要

多样化的阅读是绝对符合孩子这阶段大脑发育水平的。但我们总习惯拿孩子的那一套去限制孩子们的阅读面。久而久之,原本应该多样化的教育反到变成了一枝独秀。

“小女孩爱公主”、“小男孩爱汽车”等等,都是我们对于孩子读物的第一要求。但很不巧,孩子们并不这样认为。

同事曾很是无奈的告诉我,自家的孩子对于汽车等元素的读物完全没兴趣。自己买了无数汽车模型,孩子也是兴致缺缺。与其他同龄人不同是是,孩子对于积木情有独钟,宁愿母亲少买书,也要让母亲多买积木。

当孩子们还没决定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时候,一定不要私自的替孩子做决定。因为你也不知道你的孩子究竟最喜欢什么?

给孩子们看的书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日本绘本之父说“是的”

2、让孩子做自己

让孩子做自己,而绝不是做父母手中的提线木偶。

一位妈妈总觉得自己的儿子特别依赖自己,即使早已经到了另立门户的年纪,但依旧需要妈妈的帮忙。儿子也曾直言“妈妈就是他的主心骨,没有妈妈他什么都做不了”。如果让你评价他,你会怎么说呢?

妈宝男、没主见、还是被父母宠坏的孩子?其实,都不是。如果从客观的角度来讲,每个不想长大的孩子背后,一定都有一位不想让孩子长大的父母。比起孩子离不开父母,我更倾向于父母更离不开孩子这个观点。因为父母总想操控孩子,孩子要么心甘情愿,要么奋起反击。不论哪一种,对孩子未来的影响都是消极的。

把孩子刻意打造成父母想要的样子,是早教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白孩子想要与我们想要孩子要什么的差距。只有这样,才是不浪费孩子天赋的最佳途径。

不想浪费孩子的天赋?你就需要这样做

1、为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

一条老鱼碰见两条小鱼,老鱼问:“孩子们,今天的水怎么样?”,两条小鱼跟老鱼道别后,其中一条问另一条:“刚刚它说的水是什么啊”。

如何给孩子讲明白书中的道理?估计很多父母都会犯难,毕竟我们众所周知的问题孩子们并不知道。父母说了一大堆,孩子最后依旧什么都不懂。鸡同鸭讲,毫无意义。但如果你让孩子先去想呢?

孩子会喃喃自语、专注的想着故事情节。即使最后的版本和原本的故事毫无关系,但不可否认这就是孩子的创造力。孩子坚持的过程可比孩子认识多少字、知道多少道理有用得多。

给孩子们看的书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日本绘本之父说“是的”

无数研究者都曾证实,童年是人一生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正因为如此,一些儿童读物总偏重“图比字多”等模式,想让孩子通过看图猜意思来激发创造力。但总有父母好心办坏事。“害怕孩子看不懂,先念给孩子听”、“孩子没说话,父母先开始解读图片”。我们怕孩子看不懂,但却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素有日本绘本之父之称的松居直先生曾这样说道,能够仔细读插图的人,才能算是懂绘本。早教教育最偏重的就是对于孩子能力本身的开发。换句话说是激发孩子本身的潜能。当我们试图以我们的想法与阅历来指示孩子时,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已经被我们抹杀掉了。

2、尝试用自己的童年经历来解释故事

老鱼问小鱼今天的水好不好,但小鱼却不知道什么是水;

父母想让孩子听话懂事,但孩子却连懂事听话这两个词都不知道;

父母问孩子这本书好不好,但孩子却连书的意思都不知道,只觉得书很惊奇,点头称赞。大人与孩子的差距就在这里。我很努力的和你说,但你却什么都不知道。但父母如果用小朋友的角色来说呢?

抛开父母的阅历与经验,用孩子的目光陪着孩子读童书。道理不必太深奥,但孩子绝对很享受这个过程。

适合亲子阅读的读物推荐

松居直曾大肆称赞“绘本=文×图”模式,认为这样的模式才是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让人感同身受的好方式。因此,这里推荐的读物大都以这种方式排版的。

1、让孩子爱上读书:《图书馆狮子》

相信它的开头,就会吸引小朋友的目光。一头安静的狮子走进了图书馆,不吵不闹,甚至心甘情愿的给孩子当靠垫。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与生动活泼的配图,一定会让你家的孩子爱不释手。

给孩子们看的书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日本绘本之父说“是的”

2、教育读本:《朱家故事》

朱家一家人,都依赖着朱太太一人做家务。直到一天,朱太太留下一张字条“你们都是猪!”后就消失了不见了。少了朱太太的3个男人们,会怎么渡过难关呢?

如果你想和家人们讨论“家务谁做”的这个话题。不妨,先一起读下这本书吧。

给孩子们看的书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日本绘本之父说“是的”

3、论读书好处:《一只有教养的狼》

用狼的视角,探索读书的好处。让孩子感兴趣的同时,也可以让孩子爱上读书。

给孩子们看的书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日本绘本之父说“是的”

4、亲子阅读入门必备:《好脏的哈利》

绘本之父松居直盛赞的作品。完成于1956年,很多人都承认的儿童经典作品。是每个绘本专家入门前,都要看的一本书。

给孩子们看的书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日本绘本之父说“是的”

5、孩子幻想的父母模样都在这了:《我爸爸》《我妈妈》

每位小读者都曾幻想过自己有和书中一样的爸爸和妈妈。

给孩子们看的书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日本绘本之父说“是的”

6、让孩子爱交友:《我爱交朋友》

让孩子相信友情,勇于尝试一下主动交友这件事。

给孩子们看的书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日本绘本之父说“是的”

陪孩子读书的终极奥义从不在于孩子学了多少东西

享受愉快安静的亲子时光,才是陪孩子读童书的终极奥义

一位教育专家曾这样总结,让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比让孩子学到多少东西更重要。孩子学得多,可能会烦。但如果孩子学得有兴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陪孩子读书,绝不是让孩子只做一个听众。把孩子带入情节之中,让孩子体验到书中情感体验。从而积极的与我们互动。

这样的亲子时光绝对比我们严肃的要求孩子说道理要好。让孩子享受愉快的阅读体验,才是我们陪孩子读书的最终目的。这个目标请你一定不要忘记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