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得矮,什么在作怪?附上增高“指南”
现在生活普遍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好日子,荤素都有,手机必备,电脑也多了,有的人经常熬夜。可有的人就不注意健康了,不注意调节,光吃肉或垃圾食品,,跟着熬夜看电视玩手机的小孩子也不少,这样就有可能影响发育了。

“孩子在班里最矮,是不是发育出了问题”“现在矮不用担心,还没到蹿个儿的时候”“家长不高,孩子也高不了”.......……这些说法我们时常听到,但身高问题不是简单的问答题,它与很多因素有关。

“在班里最矮”有没有参考意义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如果个头在班里最矮,就一定有问题吗?
严谨地说,这个问题不是医生说了算,而需要专业数据来判断。这里所说的专业数据是指生长曲线。目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正常儿童生长数据范围,这些数据连接成曲线,就是生长曲线表。生长曲线表一般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体块指数(B MI)等要素。
其中,B 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随着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人的生长趋势会发生变化,生长数据每十年左右也会更新一次。根据国家认可的生长曲线表,医生来判断孩子的身高在现阶段是否正常。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曲线的第3百分位或两个标准差(-2 SD,标准线称SD)以下,就可以诊断为矮小症。
一般来说,矮小症患儿每年的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当怀疑孩子个头矮小的时候,需要到专业医院找专科医生排查原因,详细评估后才能得知是否患有矮小症。

每年长高多少算生长迟缓
除了生长曲线外,生长速度是判断生长是否迟缓的另一指标。这就需要知道正常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每年应该长多少厘米。
人在出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约25厘米,而且最初半年长得最快:0-3月,每月平均增长3.5厘米;4-6月,每月平均增长2厘米;7-9月,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10-12月,每月平均增长1厘米。人在出生后第二年,身长平均增长10-11厘米,此后每年增长5-7厘米。如果身高增长达不到上面的标准,就需要找专业医生咨询。
人大约从两岁开始,因受到双亲遗传的影响,生长速度会稳定在某一百分位线上。也就是说,按照遗传身高增长,个头高矮的区分由此开始。3岁时的身高,与最终成人期的身高相关系数高达0.8。民间也有类似“3岁看老”的说法。
如果人在3岁至青春期之前每年生长速度<4-5厘米,或青春期每年生长速度<6厘米,均可判断为生长迟缓,也需要进一步寻找原因。在生长曲线表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类孩子的生长曲线处于向下偏离的状态。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疾病
总生病会影响生长发育,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影响生长发育的疾病分为两大种类型,分别为内分泌疾病和非内分泌疾病。
我们重点先介绍非内分泌疾病。比如,消化系统疾病。各种原因的慢性腹泻都会导致营养物质的大量丢失,如婴幼儿期牛奶蛋白过敏、炎性肠病、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等。各种原因造成的肠坏死、肠梗阻,势必要做肠切除手术。而切掉的肠子越多,肠吸收功能就越受影响,最终影响生长发育。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如此,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治疗药物会影响消化功能,造成患儿食欲差,食量小,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此外,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慢性肾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可以引起生长发育落后。
内分泌疾病则包括“小于胎龄儿”(指出生时体重低于同胎龄、同性别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也称之为宫内发育迟缓)“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染色体疾病”“性早熟”等。
二、营养不良
目前狭义的营养不良定义是: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引起的身体组织、形态及功能方面出现明显异常的一种营养状态。营养不良是一个结局,原因有多种,任何较长时间造成摄入少、排出多、消耗多的疾病,都可能致使患儿发生营养不良,从而引起生长发育落后。
三、遗传
遗传对身高的影响可以占到70%。在青春期快速生长阶段,身高的突增时间及突增高度也受到遗传影响。
四、心情
在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即精神心理性身材矮小。它常发生在结构混乱的家庭中,如孩子与监护人关系不能良性发展、父母有精神或心理疾病等。受到家庭影响,这类孩子可能出现精神状态不正常,语言、智商发育落后,身高、体重落后,青春期发育延迟等。所以!!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发育十分重要。

“生长激素”能否治疗个子矮
治疗矮小症,目前临床认可的惟一有效方法就是生长激素。也有一些家长出于希望孩子再蹿个儿的想法,询问能否将生长激素用到身高正常的孩子身上。
我们要强调的是,生长激素的应用是非常专业和严肃的问题,有严格的适应症要求。它必须由专业医生指导应用,不是任何人想长高都可以用药的。
不过,重组人生长激素是否完全适合上面这些患者,并且明确能改善身高,还需要更多证据和评估,切不可常规应用。
有一个更受关注的问题是“药物副作用”。如果确定可以应用生长激素,那就需要每天应用,甚至长达数年,这样一来会不会有副作用呢?目前国际医学界认为,由于重组人生长激素的结构与人体自然生成的生长激素完全相同,又积累了几十年的全球应用数据,其总体结论是安全有效的。但在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专业医生指导,其次是需要定期复查。

医师释疑 这几种说法不对
误区一:现在高,以后更高
孩子现在个头高不意味着以后成年身高也高,孩子的长高空间关键看骨龄。比如,早熟的孩子体格提前发育,骨骺闭合也会提前,有可能成年后反倒比一般孩子矮。当然,不是所有早熟的孩子都矮。总之,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误区二:现在矮,因为“晚长”
受遗传因素影响,有的孩子“晚长”也是有可能的,这类孩子通过检查可以发现,虽然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但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内分泌激素都正常。但有一些孩子骨龄落后是因为营养不良,睡觉太晚,压力过大,运动少,从而导致生长激素无法充分分泌,他们的个子现在不高,以后也不一定能长高。对于这类孩子,家长除了记录身高增长情况外,还可以咨询医生,别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因等待孩子“晚长”蹿个儿而耽误治疗的病例并不少见。
误区三: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对于儿童身高发育的影响,父母的遗传因素占到70%,后天环境因素占到30%。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联系,但遗传给的只是一个身高的范围,上下有8厘米的偏差。如果往遗传的下限靠近,孩子的身高就较矮。我国约有30%的孩子长大后达不到遗传身高。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监测孩子的生长曲线来及时发现问题。
另外,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后天环境的影响可让孩子的最终身高有上下10厘米的差距。婴幼儿时期和青春期,是长高的两个黄金期,所以务必抓住这两个黄金期。
误区四:以形补形
不要认为吃牛骨汤等天然碳酸钙食品会有效,因为,这些食物同时还含高磷,而人最佳的钙磷比例是2:1,高磷反而会促使钙的流失,所以,认为以形补形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幸的是你喝牛骨汤的时候不可能分开钙磷,所以,喝了也没用,如果磷过量可能还有反作用!
误区五:科学增高药物
千万不要相信百度上的科学增高的药!这些链接里大肆吹鼓增高效果。至今还没有针剂或药物能肯定增高的,所以,除非你的钱太多了,建议不要购买市场上的增高安慰剂。如果谁说他有绝对增高的秘方,他不是骗子就是手持金饭碗在要饭,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请不要弱智的认为有人有让别人绝对增高的药物,而他没有因为这个秘方成为中国首富。

健康增高五建议
建议一:最迟22时前入睡,许多研究表明,睡眠可以影响身高。一般晚上9点到凌晨1点为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而且分泌生长激素的前提是深睡眠,这段时间是长高的主要时间,所以不要错过哦!人入睡半小时或1小时后才能进入深睡眠,因此我们建议孩子8点半就上床睡觉。
如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最迟晚上10点前要入睡。睡前不要吃太饱,睡眠环境保持安静、黑暗。
建议二:合理饮食是关键,钙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是人体主要的“建筑材料”。在孩子生长发育期间,一定要保证每日优质蛋白质和钙的摄入。理想状态是: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建议三:每天运动半小时,调查发现,白天进行运动,晚上睡眠时所分泌的生长激素比没有运动过的人要多,成人如此,儿童更明显。运动要有多样性、持续性,户外运动更好,能晒到太阳,有助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身高发育。
建议四:定期测量身高,3岁至青春期前生长速度小于4-5 cm/年、
青春期生长速度小于6 cm/年,家长就应带孩子就诊,查明原因。家长也可以通过2-18岁男孩女孩的生长曲线图来监测身高。
建议五:保持好心情
常鼓励孩子,定期带孩子出去散心,接触大自然,保持好心情。除此之外,维持健康的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