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前不要先考虑钱?心理专家告诉你什么最重要!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公园里、游乐场里,带着孩子玩耍的大肚子妈妈越来越多了。这在前几年还难得一见的场景,现在看来是那么的让人欣喜!
与此同时,有相当一部分适龄妈妈,出于经济、精力原因的考虑,放弃生育二孩,却让我不禁感到可惜。当然,且无论生育决定恰当与否,外人始终都无权评论他人的如此重大决定。但从我的内心,我还是深深觉得,两个孩子比一个孩子好太多太多了!
冯颖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院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两个孩子的妈妈,著有《二胎时代》

经济,真的是二胎最重要准备吗?
经济原因当然是我们考虑是否要二胎的重大因素,家庭用于孩子的花销预算的确是我们生育决定的重要前提之一。奶粉、尿不湿、衣服这些耗材预算当然必不可少,如果我们用“一个孩子的花费X2”来计算两个孩子的花费,那就大可不必!
吸奶器、消毒锅、奶瓶(当然奶嘴需要更新)等喂养用品其实大多是可以共享的。婴儿床、婴儿车、宝宝椅、童车等大件生活用品更是无需新增。玩具、图书等大量的娱乐用品只需要少量更新即可。
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戳中父母的焦虑和恐惧
现在很多城市宝宝,父母恨不得从百天甚至满月开始就让他们参加各类早教班。从认知、语言、运动、艺术,到各类智力开发,层出不穷,琳琅满目。各类早教班、兴趣班、辅导班、才艺班无情地侵吞着爸爸妈妈的钱包。
“起跑线上”的比拼,已经从单纯的智力领域扩展到了孩子的方方面面!时间点也已从小学、幼儿园,提前至婴儿期、甚至母孕期。而这与其说是一个经济问题,其实倒不如说是一个心态问题!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坑人的口号,戳中的其实并非仅仅是父母的钱包,更是父母焦虑、恐惧的内心——担心孩子得不到优于他人的早期开发,担心孩子上不了好的小学,继而担心孩子考不上好的中学、大学,担心毁了孩子的一生。
这一切的担心、焦虑究其源头,其实是出于我们对自己为人父母失败的恐惧!怕孩子如“我”般平凡、如“我”般不成功、如“我”般不幸福!再往深究,其实这是父母对自己生活状态不满的投射——孩子一定不能生活的如我这样,他一定要比我成功、比我幸福!
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他一定要比我聪明、比我学历高、比我能挣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早期教育的无度投入,就成了目前唯一的稻草!殊不知,焦虑是会传递的,而且越聪明的孩子接收到的越快、越充分!
当伴随着焦虑和极大目的性的教育投资被施加到孩子身上时,孩子也会产生慢性的焦虑。他们一方面不断变化兴趣点,要求父母报这个班报那个班。另一方面,他们是无法持续享受这学习的乐趣的,因为他们的学习已经与焦虑、要求、压力捆绑在一起了。

心态才是最佳的二胎准备
孩子需要早期开发,但这一开发是广义的。以我的理解,早期开发包括孩子情绪能力的开发、爱的能力的开发、人际互动能力的开发、规则意识的开发。
这些无形能力的开发,才是未来智力水平、幸福水平的基石。而这些能力是无法通过每周一两次的早教班教育能够达到的。
它需要父母每天高质量的陪伴,需要家人每天爱的浸润,需要小伙伴每天的玩闹互动,需要父母长期的实事求是、以身作则。
如父母随意发脾气,孩子何以情绪平和。如果父母缺乏爱的交流,孩子何以懂得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如果家庭环境缺乏互动,孩子何以能与他人自如交流。如果父母出尔反尔,孩子何以诚实可信。
如果父母整天无所追求,孩子何以好学乐知!因此,一对心态平和、自我认可、内心充满爱的父母,必将拥有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我、热爱探索的孩子,而这样的孩子未来必将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家庭的孩子。
所以,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教育、父母自我成长,是远远重要于孩子早期教育开发的重大事件!心态,绝对是远远重要于经济的教育因素!
再生一个孩子,是促进父母自我成长的好机会
其实,再生一个孩子,是一个天然的降低养育焦虑、促进父母自我成长的好机会!独生子女现象,是目前突显的养育焦虑的天然温床。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我们的期望是极高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作为我们唯一的作品,他一定要成功、幸福,否则我们就是失败的!
可是,如果我们可以有两个甚至三个孩子,那么我们的期望就可以有所分担。他们中的某一个,可以不那么成功、不那么出色,只要他幸福!或者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取得成功,而并非只是学习!
事实证明,当父母没有那么高的期望和要求时,孩子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他就可以跟随自己的内心,去探索他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各自的优势智力,但它并不一定体现在目前学校教育所强调的语言智力或数学逻辑智力上。如果父母不把那么多期待放在孩子的语言或数学上,其他方面的优势,就会在自由的成长中渐渐显露出来。
换句话说,如果孩子不是疲于奔命在各个辅导班之中,他们才能有时间,有机会去尝试、体验、探索、发现他的优势智力领域。而这,也正是两个孩子带给彼此的意外惊喜。

我家有两个男孩,但他们的优势各不相同
哥哥杭杭在2岁左右,就表现出他非常出色的肢体运动优势。两岁时,杭杭就能拍100多下成人篮球,4岁时骑儿童自行车有时连妈妈的变速车都追不上。
而弟弟睿睿似乎不那么喜欢运动,他的优势更多展现在语言方面。他几乎对所有的儿歌、童谣过耳不忘,而且两岁的睿睿就能自己在房间里看半个多小时的书,说是在给自己讲故事。
但我至今还不打算把杭杭送去专业的篮球训练营,也不打算教睿睿识字。因为说不定过一阵儿,他们又会显现出其他方面的天赋,过早定位他们的优势,必将会压制其他方面潜在优势的发展。
同时,两个孩子的存在,会分担父母的注意力,让孩子不必整天生活在聚光灯下。重要的是,父母在第一个孩子身上犯的错误,有机会在第二个孩子身上得到调整;在第一个孩子身上得到的领悟,有机会在第二个孩子身上得到验证!
搜索微信号16651450598进全国爸妈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父母世界Parents】精选欧美顶级育儿杂志内容,每天育儿干货喂饱你。
点击下方卡片,进入父母世界圈子,欢迎各位爸爸妈妈进群交流育儿心得~~~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