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就像布局,错一步就满盘皆输——幼儿习惯养成之教育学习习惯
现在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习惯,可谓是孙悟空的金箍棒,改正了这个坏习惯又出现了那个坏习惯,家长是应接不暇。很多家长都能意识到孩子专注力的重要性,但是对孩子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并不了解,存在着对孩子注意力水平要求过高,没有掌握适合孩子发展注意力的教育方法。
注意力永远是第一位3岁以下的 孩子一般不讲注意力,年龄决定他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力只有几分钟。但是3岁以上的孩子的注意力就会提高了,5--6岁的孩子的注意力通常能达到15分钟,6--7岁能达到20--25分钟。
注意力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集中注意力,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是不感兴趣的事情就容易思想分散。
有研究证明,大脑的聪明与否,与其说与大脑本身的天赋有关,倒不如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脑能否在一段时间内完全集中于某一问题上的能力。所以重视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对他的未来具有预防学习困难的意义。
培养孩子注意的时间久一点 孩子打游戏的时候,尽管家长都怕孩子打游戏时间太长,但是孩子正在专注的玩游戏的时候,大人不要打扰,不光是玩游戏,玩沙子,玩水,玩其他的东西的时候,都不要打扰,这是他们自主发展注意力的过程。
以孩子的初始记录为基础,每次活动时间延长一点点,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能急于求成。
成人适当的参与孩子的游戏,当孩子对玩具不再感兴趣的时候,吸引他注意力的就是家长变着花样的和他一起玩。

有些孩子不敢大胆发言多数是家长包办代替无所不包,生活上衣来生手,行动上一出门就抱,坐车,语言上只要孩子一个眼神或者动作,家长随即心神领会,不用孩子动口,导致孩子的口语表达机会严重不足。
小孩子存在小气胆小的现象,大孩子也会这样,尤其表现在公共场合发言与表演行为中。爱不爱发言提问体现出孩子愿不愿意说出来,更说明孩子是否有一个勤于思考,敢于表达的头脑。孩子进入4岁以后就到了“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时期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或者不是问题的问题都会在他的脑子里出现,而且迫切希望得到一个准确的答复。可是是否能形成爱发言爱提问的好习惯,与家长的反应和态度密切相关。很多时候大人对孩子的问题都是心不在焉的,甚至被认为是麻烦,孩子受到冷落以后,他们去动脑子提问题的热情就没有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鼓励孩子多思考,有助于孩子的主动表达。家长平时与孩子多交流,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他纵向思考,长期下去,他也习惯于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还要减少直接给孩子灌输知识的做法,遇事先设悬念,再启发,让孩子自己悟出道理。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家长可以把孩子的底细告诉老师,请老师设计一些适合孩子的问题,给孩子举手发言的机会。

幼儿园规定早上9点30分入园,妞妞却没有时间观念,早上起来就赖床,一说她,她就说马上,她不知道她的马上到底是多久。
时间观念包括理解时间顺序,时间长短,年龄时间,认读钟表和时间估算的能力。其中,时间估算能力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孩子比较准确地估计自己和他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多少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需要花多长时间,直接影响孩子守时,定计划,执行计划,统筹安排等多方面的生活能力。
时间观念比较抽象,时间估算能力又是一种心理时间,需要孩子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主观意识,积极的教育引导能够有效的促进孩子时间观念的发展。
把时间和具体生活联系到一起说,对年幼的孩子擦能有一点点作用,比如:“现在早晨7点了,该起床了”,“晚上9点了,我们洗洗睡吧。”把早晨7点起床和晚上9点洗洗睡觉一起说,有利于孩子准确的理解和使用时间词语。
家长一直都是孩子学习的范本,家长的时间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打的,有的家长生活习惯比较散漫,做事风格拖拉,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如此。孩子习惯了父母的拖拉,以后也会用同样的态度来处理问题,“等一下”就成了孩子的口头禅。

孩子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最初的兴趣以自然的直接兴趣为主,家长是无法干预和强迫的,所以只要是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兴趣,不管家长喜欢不喜欢,符合不符合家长的愿望,家长都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家长对兴趣班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不是所有的兴趣班都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相反,有些兴趣班的宣传是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想法,诸如培养孩子的特长,对孩子进行大量的训练,有的科目还要考级,这样做可能对孩子的兴趣有损害,兴趣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兴趣,而不是培养特长。
孩子的兴趣水平比较低,以外在的,短暂的兴趣为主,所以在最初的学习过程种,家长不宜要求孩子学的有多好,他学多少是多少,学习结果不令人满意也没关系,如果家长过于要求结果,可能 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他可能就会产生出厌学的态度来。
兴趣是多种多样的,孩子的兴趣绝不是在兴趣班里就能满足的,所以多带孩子出去,接触大自然,特别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需要积极勭嚎鏉操作和观察,这样才是发展兴趣价值的所在。

我是妞妞妈,头条号:@酷创联明霏如月,一个职场妈妈,在育儿路上一路奔波。欢迎大家讨论育儿话题,让我们避开 那些坑,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