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男人怎么敢给他生二胎

文 / 丹妈读童书
2019-05-09 09:00

最近和家人聊天,很自然地被各种问到 “ 什么时候要二胎?”,虽然我都报以“叮当才刚满两岁”“我是剖腹产,至少等三年吧”的无奈表情,但都难掩婆婆和亲妈孜孜不倦地劝导:是时候可以备孕了!再晚就高龄产妇了!!反正都要生,晚生不如早生!!!好吧,我

(哑口无言.....)

其实关于二胎问题,之前总觉得叮当还小,这不关我的事。但是经过这一轮又一轮的洗脑轰炸,竟也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了(一胎的坑还没过去,又感觉要入坑了)。

想看看其她妈妈们的一些想法,没想到一搜到这样一组数据:

● ● ●

二胎政策被打脸,80/90后都不敢生了

全面二孩政策开放后,有专家预言:“中国人口将迎来一次爆发式增长,2017年,中国至少应该有2023万人口出生。”

事实是怎样呢?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组数据:

“ 2017年我国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万,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口出生率为12.43‰,新生儿和出生率双降,二孩占比达51.2%。

以上数据说明了两点:

1、二孩生育数量远低于预期值(有300万的数字缺口);

2、总出生人口下降的情况下,二孩数量提升,反而说明了一孩出生数严重下滑。

数据狠狠打脸了专家的预言,现实的情况是:80后不想追生二孩,而90后连一孩都不想生了。

确实,如今,80、90后都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压力。高房价、高教育投入,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医疗社会保障不健全等社会现状。

“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存压力,已经摧毁了大多数人的生育热情。

也有专家表示困惑和不解:为什么大家都不生啊?

● ● ●

理性思考,添一个娃不是1+1=2这么简单

网上查资料听了各种心声,发现生二胎这件事情,外在环境不理想,内在的环境也是。

经济条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对于很多人,我觉得可能还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因为虽然说养孩子成本高,但这里面还有个“怎么养”的区别,有些人觉得“既然生了孩子,就要什么都给他最好的”;也有人觉得“穷养富养都一样长大”。

两种观点都没错,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根据自己的育儿理念,来做相应的经济储备和规划。

就比如对我来说,再生一个孩子,从经济方面上来说,是允许的,让我更发愁的是,生二胎,可能会带给我家庭内部各种关系一个全新的挑战

1 / 亲子关系

我需要考虑的最现实问题是,我喜欢孩子,想要孩子(曾经发誓要生一个足球队啊)。但我最担忧的是,在亲子问题上,我有没有足够精力再多照顾一个孩子;二孩到来后,我能不能协调照顾好老大。

目前来说,我一边带娃,一边写公号,确实挺累的。有时忙起来也有顾不上叮当,会觉得对他挺愧疚的。如果再生一个,对叮当的关注可能又会减少很多。

前几天刘先生代班,也被很多读者问到二胎问题,后来我问他,基本上他的担忧和我一样,就是生下来,我们的精力和时间能不能同时照顾好两个孩子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很火的视频,一个女孩哭着数落爸爸“凭啥下班了还在单位,你根本就不爱我”,让人看的很心疼。

渴望忙碌的父母能多陪陪自己,这估计是很多孩子的心声吧。可有哪个父母是不想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呢,忙碌也是一种现实的无奈啊。

有个好友跟我吐槽,为生计不得已把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结果孩子被长期分离的心理失落,老人疏于管教养成了一些坏习惯,让她和老公背上了“既然不好好养就别生”的骂名。

生容易,养不容易。

2 / 夫妻关系

在带娃这件事情上,应该说刘先生是我很好的“搭档”,多数时候,我们合力带娃,互相补位。

但不能否认的是,我们也难免在育儿问题上有分歧。虽然很多问题都随着沟通解决了,但还存在着一些没有被磨合彻底的问题。那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会不会带到养育二胎里去,这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这种算还好,还有很多家庭最大的夫妻关系问题——“丧偶式育儿”。父亲的缺位,让妈妈一夜之间变成了超人,女汉子,在“为母则刚”的光环下过得很辛苦。

母亲的角色是没有过渡期的,成为妈妈那天起,就被赋予了这样的角色定位。

而爸爸呢,还是照旧“打游戏、应酬朋友,日子过得像从前”。甚至还会时不时蹦出一句“不就是带个孩子吗,你怎么那么矫情”之类的风凉话。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韩国催泪短片《妈妈的日常》,让无数妈妈看完泪崩,几乎是所有妈妈的日常写照:

一边上厕所一边需要安抚着不断拍门的娃(上个洗手间都成了奢侈的事);

这样的男人怎么敢给他生二胎

孩子睡着了,赶紧扒拉几口半凉不热的饭,结果没吃两口,孩子醒了,只能抱着孩子吃(哪个妈妈没都有过抱娃吃饭的体验?)

这样的男人怎么敢给他生二胎

因为抱孩子,手抱出了腱鞘炎,腰劳损,然后还是没得选择地带着病痛“工作”。

这样的男人怎么敢给他生二胎

因为没有帮手,只能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导致自己蓬头垢面、没有时间打理自己。

这样的男人怎么敢给他生二胎

昔日的小仙女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凌乱,一个中年欧巴桑的形象。

我觉得这个视频,真是戳到了所有妈妈的痛点,男人们忙事业被认为理所当然,而女人的梦想则自然地被遗忘。所有妈妈的付出都被当做理所当然,女人们的母爱被无限放大,也被人忘记,我们曾经是“弱女子”。

夫妻这种本来一体的“左手累了右手来帮忙”的补位关系被忽视,妈妈的超负荷工作,都让妈妈们对二孩这个话题如临大敌:

“这样的男人怎么敢给他生二胎”、“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我们可不要再来一遍”。“这样,我们的背上可能就得背上三个娃了。”

3 / 婆媳关系

就目前来说,因为我是请了表妹,跟我一起自己带娃,所以暂时不存在婆媳问题。

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二胎不可避免的是,要请老人帮忙。所以学会处理好边界问题非常重要,不然就很容易陷入万劫不复的婆媳问题里。

我一个闺蜜和婆婆最大的纠结在于育儿问题,关于这点,我觉得最重要是夫妻达成共识,明确“责权”:一方面,老人没有责任和义务帮我们带娃,另一方面,在孩子的问题上,他们给予我们更多的是“搭把手”,养育的决定权,始终在我们自己手里。

对他们的帮助,我们要心怀感恩,但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在面临事关孩子重要问题的时候,要坚持自己的态度。这点可能做起来挺难,但首先要下定决心,勇于去担当这个“第一责任人”的角色,也能慢慢地让家庭其他成员明白到这一点,逐步达成共识。

4 / 俩娃的关系

再来一个老二,俩娃关系怎么处理,是我所担忧的。

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很容易会忽略一个,或者难免有所偏爱?那被忽略的那个会不会产生心理落差?造成俩娃的矛盾?

知乎上有一个热帖“父母偏心,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有多大”。里面有很多网友都列出了现实中的各种例子,让人唏嘘。父母对待两个孩子可能会有着天壤之别,让另一个孩子彻底寒心,成年之后和父母、兄妹疏离。

正如网友举的韩剧《请回答1988》里的例子,很多父母对于他们的“偏心”无所察觉,是对孩子来说最痛的部分。

5 / 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对于养孩子来说,不管有多少人帮忙,妈妈都是逃不掉的累。

如果再要二胎,那在这漫长的育儿路上,我能不能处理好和自己内心的关系,学会自我调节和消化,而不是把问题转嫁到孩子身上。

因为疲累对孩子发脾气,甚至语言暴力、身体暴力,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慢慢修炼内心来改变的。

还有,二胎还意味着自由的丧失。生下来又得有三年的磨人时光,我的精力消耗肯定更大。工作和家庭,两头重担怎么挑好,我想不仅是我,也是大多数犹豫要不要二胎妈妈都普遍存在的难题吧。

和刘先生沟通了以上这么多,结果他最简单地来了句:问问自己的心,准备好了没有?

确实,只要我们心理上准备好了就勇敢去生,然后好好地拿出勇气去面临相关的难题,想清楚这点也就没啥好纠结的了。

现在不想生的,或者想好了现在以后都不生的,也要勇敢地坚持自己的内心,不为他人所动摇。

孩子不是必需品、二胎更不是。人生是自己的,不需要他人为你做决定,推着你往前走。

● 丹妈碎碎念 ●

以上是我在犹豫要不要生二胎的一些思考,希望和你们一起来探讨,特别是有经验的二胎妈妈哈。

有人说,哪来那么多理智分析啊,生二胎就是个冲动的事儿。我个人觉得理智分析还是要的吧,但是冲动的热情,盖过了理性,说明真的适合生了。

生与不生,都是一种选择,要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最重要的是,我们始终要有力量,去面对人生的难题。

比如我,现在的确还不想生,是因为我和刘先生都觉得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准备,那么我们就选择暂时不生。当有一天我们觉得都准备好了,对于这些难题,我们一定是有信心,也是会努力去面对的。

希望我们生孩子,仅仅是因为我们爱孩子,憧憬二胎生活的美好,而不是为了孩子给我们养老,或者其他更多的理由。

不是为了老人的要求、丈夫的要求而生,而是我们发自内心地想生。不是为了生一个儿子或者女儿,凑一个“儿女双全”的完美,而仅仅是为了爱一个生命,去迎接他的到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