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

文 / 亲子教育
2019-05-09 09:00
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

本期专家:刘晓晔

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

教育部幼儿园教师国培专家

北京市幼儿园名园长工程导师

专注于儿童早期阅读与语言教育研究

发表多部专著,主持多项教育部、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

《教育》说:

4月19日,郑渊洁在微博上回应了为何不愿进入中国童书作家榜单的事,在发文中,童话大王直言不讳地指出:

这个榜单,主要是以童书销售量为排名,而中国童书销量的泡沫很大,甚至有些上榜作家,为了销量,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人不得进入中小学校园推销商品。

矛头直指曹文轩。提到曹文轩,妈妈肯定都不陌生了,知名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奖者。

郑渊洁认为,学校以讲座的名义邀请曹文轩进校讲座,并将他的书,以无任何折扣的价格兜售给学生,这种行为扰乱了童书市场,违反了国家法规。

这件事,在社会上也引起不少的反响,很多家长都反映“确有其事”。但,学校和家长,却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名家的书,本来就应该要让接孩子多读,就算强制买,也是为了孩子好。“

的确,我们编辑部,每天也会接触无数名家、经典的读本,我们也会精选其中更好的,推荐给大家,因为经典不管什么时候,都值得好好读一读,特别比起市面上各种粗制滥造的读本,选择书的时候,直接选择名家和经典,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这个办法,也是有点“偷懒”。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不经过仔细甄别和理解,再好的书,孩子不喜欢读、家长不会读,也会让这本书失去原本的意义。

问题来了。如何让妈妈挑到更好的经典、更适合孩子读的好书呢?

为了解答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我特别邀请了儿童阅读专家刘晓晔教授写了一篇《给孩子挑书的文章》,让专家手把手教你选书,干货满满的,受益匪浅。

现在,就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同为爸妈的你。

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得选对书。

书若无趣,不如不读。对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要想让他们读书,首先得让他们觉得“好玩”。

为什么大多数人选择去游乐场,而不是图书馆?因为游乐场更好玩。那么,书有没有可能更好玩呢?当然!

什么样的书让孩子觉得好玩?

要想了解什么样的书“好玩”,就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了。

中国人的笑话美国人听不懂,美国人的笑话,中国人觉得不好笑。

给孩子选书也一样,大人觉得“好玩”的,孩子未必喜欢,因为俩人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要想选对书,得先对上频。

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

童年的想象与奇遇世界

问题:大山上有什么?

成人:大树。

儿童:山怪!

这就是孩子的心灵世界,他们喜欢想象,所以也更善于想象。

即便没有玩具,他们也会拿着扫帚玩“骑马”或是“打妖怪”的游戏。

看到一个树洞,他们就会开始幻想,说不定里面住着个一群精灵。

因此给孩子选书的时候,如果故事有关想象和奇遇,那么就是必选。

比如:

《米奇啦,魔奇拉,咚咚》孩子掉进树洞里遇到了藏宝大仙;

《棉被山隧道》中不愿意睡觉的孩子顺着被子钻到了一个奇幻世界;

《魔法瓶》里幻想着超市里的瓶子被人施了魔法,可能从饮料瓶里爬出来一头大象哦……

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巴巴爸爸》《神笔马良》,其实这些都是亘古不变的想象与奇遇的主题。

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

用孩子的“火星语”写成的故事

什么?唐老师?

棒棒糖的糖吗?一个甜甜的老师!

什么?闫叔叔?

咸盐的盐吗?一个咸味儿的叔叔!

这太搞笑了。

我们原本可能只是想给孩子介绍一下老师,却没想到孩子们当成了“笑话儿”来听。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故事能有几个这样的片段,孩子是不是会立刻读来精神百倍?

低龄的孩子很喜欢“嘟嘟囔囔”地说些“咒语”,或者像说外语一样“胡说八道”。

所以如果故事里有“巴拉巴拉变”“吃饱了,阿平朵的金苹果,九拉呀,米奇啦,魔奇拉,咚咚”这样的胡言乱语。

或者是像《有史以来最棒的豚鼠》中口吃不清地将“我是最棒的豚鼠”说成“吾至最棒的纯煮”,就刚好跟他对上了频道。

这阶段的孩子还开始具有语音意识,善于利用语音来进行联想,就像《我是小齐齐》中说“蔡老师不给我们打菜,他教我们画画;

范老师不给我们打饭,她教我们唱歌”孩子读来就会倍觉趣味。

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

书是和“我”有关的

通过和孩子的生活有诸多共同点的图书,唤起孩子更高一级的阅读兴趣。

孩子喜欢什么?没错,当然有屎尿屁。

从孩子最原始感兴趣的尿尿,逐步过渡到通过阅读了解男孩、女孩,以及身体的不同;通过感兴趣的屁,了解响屁和蔫屁,甚至动物的粑粑,生物的饮食……

孩子感兴趣的还有吃饭和睡觉,甚至做梦。吃的东西去了哪里?别的动物怎么吃东西?植物怎么吃东西?

孩子通过读“自己”,渐渐地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世界万物,了解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所以那些与孩子有关的关于上学、上幼儿园、不爱洗澡、不爱洗头的故事,都十分受到孩子的欢迎。因为他们在书中读到了自己,就像成人在小说中看到现实的影子一样。

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

书是有用的

您什么时候去图书馆看书?为什么会去图书馆看书?

心情不好的时候。


需要写报告的时候。


……

总之是需要的时候。

孩子读的书也是一样,要想保持孩子长久的阅读兴趣,让他爱看、想看,就要能够满足孩子了解世界的需要。

比如蚯蚓吃什么?蚂蚁洞里是什么样的?苍耳的种子怎么会挂在衣服上?蒲公英怎么会飞起来?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灵,您家里的孩子对哪些现象和问题好奇,那么您就需要为孩子挑选相应的图书。

如果孩子只看舰船的书,没问题啊!看呗,可能从舰船到推进器,从推进器到雷达,从雷达到电波……要相信,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随着那些“有用的书”一起成长。

每个孩子的兴趣不同,所以“书单”切忌照单全收。

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

家长要发挥“营养搭配”的作用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阅读这件事儿上,家长同样必须当好老师。

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了兴趣、形成习惯之后,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均衡饮食”。儿童时期并不是兴趣和职业定向时期,他们的成长需要很多基本营养。

就像奶类、主食、蔬菜、肉类、蛋类和坚果要均衡搭配一样,书也要均衡搭配。

比如孩子喜欢恐龙,那么别只读“史前时代”,还有《恐龙警察大冒险》这样以恐龙为主人公的趣味故事呢。

如果孩子喜欢太空,也别总是读“漫游银河系”,还有《伟大的一步》这样的名人传记呢。

如果孩子喜欢《仙女的魔法棒》,还有《女娲补天》这样的传统神话可以读。

书的类型、体裁多种多样,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生活故事、寓言、科普、童谣、散文、各种图书都接触一下才好。

兴趣只是个引子,平平淡淡才是真

幼年甚至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大部分孩子并未真正建立起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因此需要兴趣的吸引,但是一旦孩子有了比较稳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就不能再简单地强调这些外在的躯壳了,还得让孩子感受到书中那些“有趣的灵魂”,有序地通过图书引导孩子回归真实和平淡。

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

*注: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

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郑渊洁怼曹文轩,不要迷信“名家书单”,你得这样给孩子挑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