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敏感,遇事退缩,怎么办?养育敏感孩子,睿智父母这样做
最近,一个朋友打电话跟我倾诉,她的女儿今年3岁,从小就显得特别胆小敏感。
比如带她去玩沙子,别的孩子直接脱掉鞋子跳进去,而她就只肯穿着鞋子小心翼翼地踩在沙子上,或者用手指头捏几粒沙子玩,而一旦有沙子进了鞋子,就会急得大声哭闹。
平时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时,看见活跃的小朋友也会害怕躲闪,别说跟别人分享玩具了,就算自己玩具被别人抢走,也吓得不敢吭声。

孩子玩沙子时小心翼翼
对于孩子这种胆小敏感的性格,朋友很担心,觉得孩子"太矫情""太玻璃心",认为这是一种性格缺陷,孩子以后会被人欺负、没有竞争力或者融入不了社会。
朋友的着急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外向勇敢,适应能力更强呢?
但是,如果把这种性格看成是一种缺陷,那就不太正确了。因为这不是缺陷,而是一种正常的性格特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就曾给这种性格下过最准确的定义,称这样的孩子为"高敏感儿童"。
对于高敏感儿童,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帮助他们成长。而想要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我们得先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1、什么是高敏感孩子,他们有哪些性格特点?
高度敏感是一种先天个性,从出生时就存在了,人群中15%-20%的孩子都具有这种性格。
首先,高敏感孩子更关注细节。他们的神经系统更敏感,大脑处理信息更全面,会在行动之前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加工,因此别人的情绪、温度的变化、物体质地等别人不容易注意到的事情,他们都能捕捉得更细微。

敏感孩子情绪体验更强烈
其次,高敏感孩子容易受到过度刺激。他们容易关注细节,因此更容易被过多的信息困扰,在喧嚣和复杂的陌生环境里更容易崩溃。比如处在高强度的声音、高密度的人群之中。
所以,他们会尽量避免过多的刺激,比如喜欢一个人玩耍,只选择熟悉的食物,待在同样的地方,因此会显得胆小羞怯,不太合群。而当他们无法回避这些刺激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比如焦虑、恐惧或者悲伤,这就会使父母觉得他们"太胆小""太脆弱"。
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反而是他们独特的优势。
他们善于关注细节,因此,觉察力强,会比一般人更容易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变化,更容易理解别人的感受,充满同理心。

敏感孩子更具爱心,善良正直
同时,对事物的情绪体验更强烈,会使他们更无法容忍不公平的事情,更具爱心,善良正直。比如,他们会对虐待动物感受到更深刻的哀伤,看到别的孩子被欺负,自己也会难受,甚至跟着一起哭。
可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这种性格,一味地采用错误的做法,强求孩子变得勇敢外向,这就很容易让原本敏感多思的孩子,受到很深的挫败,变得更焦虑烦躁,或者干脆把自己封闭起来,把恐惧和不满埋藏在心里。
2、那么,在养育敏感娃的时候,父母都有哪些错误的做法呢?
第一点,父母否认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说太热了、太冷了、衣服让人发痒,或者害怕人多的场合时,很多父母会说孩子无理取闹或者太娇气,给孩子贴上"胆小怯懦"的标签,这其实对孩子的伤害很大。

父母否认孩子的感受
这是因为,如果我们否认孩子的感受,指责孩子情绪的话,他就很可能不再愿意,或者害怕在我们面前表达情感,这种长期压抑情绪的后果是,孩子不仅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情绪,还会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寻求别的情感出口,比如早恋、赌博、暴力,到那时候,问题可就更难办了。
第二点,父母硬逼孩子面对。
很多父母为了训练孩子的胆量,使孩子勇敢独立,会在孩子畏惧退缩的时候,硬推一把、逼迫一下,想帮他跨过这个"坎"。
我曾经在妈妈群里听别人说过这样一个事情,有个孩子在洗澡的时候,被澡盆里的水烫到了,那个水温妈妈觉得不烫,但孩子觉得烫,虽然妈妈看到孩子大叫就加了很多凉水,但孩子从此以后就再也不肯洗澡了,看见澡盆就害怕。

孩子害怕洗澡
看到孩子这样,妈妈就表现得很着急,反复劝说,当她在发现劝说没用的时候,竟然直接把孩子硬按进澡盆,孩子吓得尖叫发抖,睡觉都会惊醒。
这种"用力一推"的方法是非常错误的,会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因为天生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因为重推而更加恐惧,产生很深的挫败感,甚至出现心理阴影,非常可能的结果是:他会恐慌害怕,不要说不敢洗澡了,可能见到水都会吓得发抖。
第三点,父母的负面情绪影响了孩子。
发展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实验,叫做"视崖实验",其延伸实验就说明了父母情绪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实验是这样的,把一岁左右的孩子放在平台上,平台的另一边是人为设置的"悬崖",这个悬崖上面是透明的玻璃,下面是和孩子所在平台一致的图形。妈妈站在"悬崖"的另一边,做出开心兴奋或者担心害怕的表情。

视崖实验
实验发现,如果妈妈的表情是害怕的,那么大多数孩子都会后退,不会爬过"悬崖",而如果妈妈表现得开心兴奋,则大部分孩子都会勇敢地爬过 "悬崖"。这个研究证实了,当孩子不确定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时,他们会将妈妈的情绪作为参照物。
而对于更容易紧张的高敏感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比如,当高敏感孩子遇到陌生人时,他们不确定是否安全,因而很可能会躲在妈妈背后或者怀里,不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孩子不打招呼,妈妈焦虑
这个时候,如果妈妈一脸焦虑和气愤,很着急地催促孩子打招呼的话,孩子很可能会因为妈妈紧张的表情、语气,而更加紧张,退缩的更厉害,更难适应环境了。
3、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养育敏感孩子呢?
首先,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情绪紧张的时候,父母要认同孩子的感受,因为这是他真实感受,他就是容易被一些小小的不适和变化搞得很不自在。
而面对孩子的退缩,我们不用感觉丢脸,而要充当孩子最大的保护伞,因为只有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被理解了,他才能有安全感,才会习惯在我们面前自由表达情感,更愿意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父母要当孩子的保护伞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接受孩子的个性,然后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感受,理解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其次,父母自己的情绪要稳定。
当高敏感孩子对于环境不确定,感觉很焦虑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去看父母的反应。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因为如果父母表现地很不安和焦虑,孩子就会更紧张。

父母自己的情绪要稳定
比如,当高敏感孩子遇到陌生人,躲在妈妈背后的时候,如果妈妈不着急,也不催促孩子,而是很淡定地和朋友开始轻松愉快的聊天,那么孩子也会慢慢放松下来,即使不主动和别人说话,也会安静而好奇地观察妈妈们聊天。
最后,父母可以"轻推"孩子适应新事物。
比起逼迫孩子,放慢节奏、循序渐进的"轻推"就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新事物。
比如,当孩子害怕洗澡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让孩子伸手摸摸水,然后把自己的玩具小鸭放进澡盆里游一下,再然后把脚踩进去试一下,这样温和耐心地引导孩子慢慢适应,孩子就会确认眼前的环境是安全的,也就能慢慢克服恐惧了。

"轻推"孩子适应新事物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不愿意,我们不能强迫,而每当孩子勇敢地迈出一步时,我们就要及时给与鼓励。
另外,在进入新环境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提前告知的方式,使孩子对新环境有一个预判,有一个缓冲的时间。
比如在第一次带孩子去海边之前,可以提前告诉孩子,大海就像是特大号的鱼缸,海浪就像你在浴缸里动来动去弄出来的水花,在带孩子去一个新地方参加聚会时,可以告诉孩子,这次聚会就像上次奶奶过生日一样。

父母要珍视敏感孩子
在养育高敏感的孩子时,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敏感,就觉得他丢脸,认为他需要"磨砺",我们要做的,是坚定地和他站在一起,告诉他,他是多么特别和珍贵。
就像伊莱恩·阿伦在《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一书中说的那样,"拥有了一个敏感的孩子,也就拥有了上天赐予你的独特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