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肛欲期正确训练孩子如厕,对孩子人格形成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最近一直在读有着四十年心理研究经验的著名作家玛丽·安德森的《普通控制》。书中讲到了这样一个案例:十四岁的彼得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随着课业的加重,他却越来越焦虑了,他想掌控一切,想让一切达到他理想中的样子,却常常事与愿违。慢慢地,彼得变了,成绩下降,但是他想掌控一切的心理却没有变化。
父母带着彼得去看了医生,经过仔细讯后后,医生认为彼得在肛欲期的经历可能导致了他目前的性格。肛欲期的经历真的会对性格有这么大的影响吗?儿童的肛欲期是怎样出现的?它在孩子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平稳度肛欲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0世纪初,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者和理论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了儿童心理(性)发展的五个不同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每一个阶段都标志着婴儿期主要冲动来源的改变。
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发育阶段从0岁到6岁不等。潜伏期从7岁到12岁左右。生殖期意味着青春期的到来。肛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紧随口欲期。
当孩子生活在口欲阶段主导时期,一个问题会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他想知道不同食物被摄入口中的感觉。然后,随着孩子的发育,消化的生理模型将作为从一个感知区域到另一个感知区域的过渡框架:从口腔区域到肛门区域。肛欲期紧随口腔期,形成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二阶段-肛欲期,这个时间大约从18个月到3岁不等。

肛欲期是孩子获得自我认知的开始。在专注于口腔区域之后,他的冲动集中在肛门区域。在进入肛欲期后,孩子会出现下面这些迹象:
1、控制肛门而感到快乐
从出生的第一天到18个月,婴儿把口腔和食道作为他们首选的刺激区域。口头上的快乐超越了饥饿。它们喜欢吮吸、舔舐、啃咬,喜欢把所有的东西衔到嘴里。
大约18个月到3岁,他们的冲动会集中在其他地方,虽然嘴巴里的满足仍然需要。在这个期间,孩子发现与肛门有关的控制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是肛欲期。它与孩子开始做的自我意识的时刻相一致。关于自我意识,可以查看昨天的文章。
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相当于获得括约肌控制,孩子在测试粪便滞留和排出的机制。弗洛伊德理论认为,孩子在控制和释放大便时感到快乐。

2、排便成为一个潜在的焦虑来源
在一些儿童中,粪便的排出可以被视为身体的一部分的损失。他们并不能真正分辨出自己的身体和排泄出来的东西之间的区别,所以排出粪便意味着放下一些自己的东西。这种对排便的恐惧促使他们想要保留他们的粪便,以免看到它们离开自己的身体。

3、肛欲期和对立期同时出现
孩子对便便的抑制或驱逐的快乐也反映在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上。大约2岁,甚至18个月后,由于宝宝已经可以到处移动,他会变得更加自主,并明白自己掌握了一些东西。这也是孩子经常说"不"的反对阶段-对立期出现了。
在这个年龄,孩子会测试成年人,他们想要行使自己的权力。他拒绝服从是一种使他快乐的形式。他知道他可以在抵抗命令和满足父母之间做出选择,以表明他有控制权。在这个年纪,反对父母是一种建立关系的方式。通过排泄粪便,孩子赋予了他与他人的关系以意义,他们知道自己可以掌控一些东西。

心理学家文森特·乔利认为,童年早期的发展阻滞可能会在成年后出现,成人期的生活方式并不完全由自己决定,而是与小时候所做的事情有关。
当婴儿肛欲期发展受阻,有些个性和需求在这个年龄没有得到解决和满足,这可能会在成年后产生一定的影响。

1、出现强迫症
婴儿肛欲期发展受阻长大成年后,会感觉被抛弃、分离或失去身份。这些焦虑会在成年时期中持续存在。
肛欲期的焦虑没有得到解决,通常会给成年人带来所谓的强迫性人格,即严格、要求高、追求完美的控制型人格。强迫症特质的人会不断关注清洁,不断检查,旨在填补自己的深切痛苦。这些障碍会侵入成年人的生活并使其扰乱其生活秩序。

2、攻击性和破坏性
最初,孩子对粪便是感兴趣的。他们听到人们谈论粪便或者臭臭会开心地大小,他们也经常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玩,帮助娃娃上厕所。孩子认为粪便是他身体的一部分。但是对成年人来说,粪便上盖着厌恶的印记。这样,心理维护与成年人的厌恶同时存在,孩子就会出现矛盾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发现粪便可以作为攻击对方的媒介,可以用粪便来表达自己的攻击性。这一攻击性会持续到成人时期。

3、强烈的控制欲
孩子在肛欲期的经历将对他后来对权力游戏的概念产生影响。对他来说重要的是谁是最强大的,谁能控制谁。在肛欲期没有被正确引导的孩子,会任由自己去控制自己的粪便,这种控制欲会持续发展。在极端状态下,它以一种暴虐、狡诈、伪装、谨慎、微妙或操纵的方式来诠释对权力的追求。它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行为。
本来开头提到的彼得的故事,就是父母在孩子肛欲期,任其自由发展导致的。
在了解的肛欲期孩子的特点以及肛欲期在孩子性格发展中的重要性后,我们就知道采用正确方法训练孩子如厕有多重要。如厕训练是获得孩子自主性的重要一步。这是一个迹象,表明他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自己,可以通过选择在适当的时候释放膀胱或肠道来控制自己的身体。

1、顺其自然
很多家长为了让宝宝在幼儿园不受冷眼或者看到别人的孩子已经大小便自如,就开始火急火燎。但是育儿专家表明:没有明确的年龄来训练孩子如厕。不必急着去想别的同龄孩子比你的孩子发育更好。对一些孩子来说,自主如厕会很早,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当进入幼儿园或晚一点才可以,这个每一个人的节奏,家长无需打乱。
孩子如厕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表明这个孩子已经足够成熟。一般来说,孩子在两岁后可以从神经上控制括约肌。我们还必须等待孩子智力的成熟,让孩子理解和表达自己,以及情感的成熟。

2、循序渐进
我们已经孩子如确取决于孩子控制膀胱和肠道的能力。这种控制括约肌的能力出现在18个月到2岁的孩子身上。在这个年龄,他也达到了生理、认知和情感的成熟,变得更加自主。
当孩子感到某些器官"满了"的时候,他会自然地表现出"尿"或"便便"的欲望。这标志着厕所训练可以开始了。然后,他必须学会察觉他即将小便或排便的时刻。最后才可以养成及时上厕所的习惯。
一般来说,如厕训练是循序渐进的,孩子们开始学习排便,然后排尿。让孩子学会夜间排便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在5岁之前,孩子不能醒来上厕所,也没有必要担心。事实上,即使孩子在白天开始自己上厕所,夜晚仍然需要尿布,这是很正常的。

1、帮助孩子排解焦虑
我们已经知道孩子排便慢的原因,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应该引起父母的愤怒,而是要有耐心地对待孩子。儿童精神心理专家文森特·乔利认为:排便慢不应该成为父母责备孩子的理由,因为他们不是有问题的孩子,他们只是焦虑。父母要告诉孩子,向他保证排出粪便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的一部分。同时,可以指给孩子看,便便进了厕所,但你还在那里。几次谈话以后,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大小便不能自理,会受到歧视,因此把训练孩子如厕看作是进入幼儿园前与时间赛跑。训练孩子如厕应该是在一种宁静的氛围中与孩子相处的一种方式。建议父母们忘记他们的成人关系,去"便便",他们必须与孩子沟通,对这一步感兴趣,让自己说话时不感到尴尬或羞耻。

2、正确引导孩子排便
学习排便需要几天到几个月的时间。这是自然的,80%的孩子会自发地学会排便。
首先,要知道,如果孩子不愿意,你不应该强迫他上厕所。只有在孩子表现出学习排便的兴趣的时候,你才可以鼓励他。
和所有的学习一样,模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陪你孩子上厕所,他才会逐渐想要像大人一样。当孩子穿着脏尿布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他就可以跟你表达了。

同时,家长要对孩子解释什么是便盆和厕所。也可以借助绘本来帮助孩子了解和学习便盆和厕所的概念。美国儿科协会建议让孩子熟悉便盆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告诉孩子这个小容器就像"大马桶",并考虑把孩子的便盆放在一个他可以接近的地方,比如厕所或者浴室。他可以坐在上面,甚至穿着衣服,这样孩子会对这个容器变得熟悉起来。
当孩子可以自己坐在便盆独立排便的时候,家长有必要定期问他,确定他想上厕所的时间。但是,把宝宝放在便盆上的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每取得一点新进展,都要毫不犹豫地祝贺和鼓励孩子,因为他们需要感觉到自己长大了。如果他已经自己排便,但是发生了意外,也不要责怪她,不要让他看到脏裤子。这样可能会造成肛欲期发育堵塞,拖延他学会排便的时间。
加入J妈《养育聪明宝宝》粉丝圈,点击加入,更多科学育儿知识在那里等你哦!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妈,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如需转载,必须取得授权。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