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就是爬走跑?这类运动对孩子大脑发育很重要,常被家长忽略!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而我们中国也有一句话:心灵手巧。也就是大脑聪明那么手就灵巧,而反过来说就是我们锻炼手的运动也可以让孩子的大脑更聪明。很多康复中心的训练,都是通过锻炼手指达到康复的目的。

菁妈去讲课时却发现很多家长关注孩子什么时候会抬头,什么时候会翻身,什么时候可以坐起来,什么时候会站,什么时候会走,什么时候会跑,但是却很少家长去关注到孩子的手什么时候由抓握变成伸开的。什么时候学会抓东西,什么时候变成把东西可以放到嘴巴里是,什么时候又变成把孩子两个手可以共同玩一件东西。
那当然上了学之后老师开始教孩子写字和画画的时候家长是会开始关注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写,会不会画,画得好不好,但这只是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关心,却不知道是孩子的精细动作在影响着孩子的书写能力和画画能力。
而孩子的精细动物在三岁前发育得也是非常快的。

精细动作其实指的就是孩子的一些细微动作,在大动作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视觉功能的发育也可以促进精细动作能力的发育。
比如说孩子拿到远处的一个东西是因为孩子的视觉发育到看到这个东西了,大动作发育到孩子可以爬或者走地去了,而孩子走过去之后就需要精细动作了。孩子的这个拿起来的动作以及放到眼前的动作,都是属于精细的动作。
而孩子说话就是嘴唇和舌头的精细动作,那些练声的播音员,几十年如一日都在练着口和舌的精细动作。
而现在幼儿园有一门兴趣班叫做珠心算,主要也是让孩子通过手指来练习孩子的计算能力的,也是运用了精细动作。

1、激活孩子的大脑
我们的大动作通过运动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我们大脑的供血供氧,而我们的精细动作的一举一动都是可以通过大脑来控制的,精细动作促进大脑的发育。
日本脑发育专家筱原菊纪做了一个实验:一个小姑娘先在妈妈的指导下做手工,然后再自己动手做手工,包括剪纸、涂色、贴纸等。这一系列都需要运用到孩子精细动作。
而仪器检测发现当孩子跟随家长做手工时,大脑前额叶承担记忆的区域得到激活,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时,大脑前额叶承担想象的区域得到激活。
所以精细动作对孩子大脑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2、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
前两年刚上幼儿园时老师说,菁菁的专注力相对其他孩子来说会差一些,上课总是走神,我也要发现了她做事情东一棒子,西一榔头。做着一件事又想着另一件事,后来我给孩子报名了画画班之后,发现孩子的专注力得到了提高,以前屁股都没坐热就要做其他的事情了,但是现在画一幅画她可以坐上十几分钟。

3、动手能力
我们的精细动作不但体现在孩子的学习中,在生活中也比比皆用,孩子小时候精细动作不好时穿个鞋子都不会穿,而当精细动作慢慢好的之后可以自己绑鞋带了。
甚至可以帮妈妈把碗洗得很干净了。
4、手眼协调能力
小明从小妈妈就很注重孩子精力动作的培养,从小和她一想画画,一起堆积木。而小明的堂哥就是放养型的什么都没有教。每次两人去玩抛圈的游戏,小明每次都可以带几件小玩具回来,而小明的堂哥却从来都抛不中玩具。
因为小明的手眼协调能力要好很多。后来长大一些一起去学乒乓球,小明的学习能力就要比堂哥快很多,主要也是因为从小练习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好很多。
5、创造力
比较我们现在网上很多心灵手巧的妈妈做的很多漂亮的手工,这些都是有好的精细动作再加上创造力来做出来了。
而精细动作好的孩子画画的创造力也更强。

0-3个月
手只是无意识的张开或者抓住,给个地方会抓住,可能一会就会放开了。偶尔自己把手放嘴巴里试下味道。
如果听到声音或者看到人走动,视线会跟着走动。
3-6个月:
妈妈给玩具时开始有意识拿着玩,甚至开始一个玩具可以左手换右手的玩。看得更远了。
6-9个月:
孩子开始学会主动拿手去拿东西,甚至可以拿着一个手指食物来吃,开始学会拿着手里的看着别人。这时候手眼协调力还可以,会自己把食物送到嘴里,当然也会把一些不能吃的东西送到嘴里。
9-12个月:
学会贪心,手指的功能更灵活了可以同时一个手拿住两个玩具。这时候建议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了。
12-18个月:
就可以叠两块积木了,会有模有样的拍手,会挥手再见。甚至开始学会涂鸦。
18-24个月:
开始会叠3~4块积木,甚至可以学会用剪刀剪纸了。
24-36个月:
五指灵巧,学会用橡皮泥来捏,可以叠9块积木。喜欢上开门,把大的珠子穿起来。还会开矿泉水瓶盖了。
已经会画出一个有模有样的圆形了。
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规律,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有细微的变化,大差不差就差不多了。

家长要了解孩子精细动作的发育情况,在不同的阶段给孩子不同的引导,主要在以下三种方法:
1、游戏法
孩子6个月之前用玩具引诱孩子,让孩子学会用手去抓握,用眼睛去追踪玩具。
现在亲戚的孩子6个月每天睡醒后就建议他让孩子坐起来的时候拿几件玩具给他玩。而他现在看到妈妈经常玩手机就会拿手去玩手机还会用手指是手机上划来划去。
孩子6个月之后可以拿几块积木和大一点的盒子,让孩子把积木放满到盒子里,再拿出来,反复几次,孩子学会了。而不但练精细动作还可以练孩子的空间感。
而菁菁大概2岁多时,我特别喜欢给他玩小豆子,绿豆,红豆和黄豆把三种豆混合在一起,分开三个碗,让她把小豆子按不同颜色分开放不同的碗里,而每次她可以玩上两个小时。
还有穿一珠子也是锻炼精细动作一个非常经典的游戏。

2、生活练习法
孩子到了8个月之后一般精细动作就可以发育到拿手抓东西吃了,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些小馒头,小水果块,让孩子坐着自己的儿童椅上抓着吃,学会自己吃饭让孩子在开心快乐中练习精细动作。
而孩子到了12个月之后就会笨拙的使用小勺子,孩子喜欢时就让他玩,吃饭玩的时候浪费的食物远远要好过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玩具的费用。
而孩子的穿衣穿鞋这些不起眼的生活小事却也是最佳练习精细动作的场景。
我记得菁菁在快三岁的时候看到爷爷用筷子夹花生,自己也觉得很好奇就也会拿一双筷子去夹。这样一个夹花生的游戏都可以让他自己玩上半天。

3、创意面团玩法
很多家长会去买橡皮泥,但是菁妈觉得面团更好玩。
工具:画笔,面粉,水,盆,食用色素,白纸。
和孩子一起加水和面,之后分成几大块,放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在面包店或者是在食物原料店买)变成黄色,绿色,紫色,红色,黑色不同颜色的面团。
有以下玩法:
大变小和小变大
把面团分成小块的,需要用手去分。再合在一起。还可以用一把玩具刀来切切切。
捏动物或形状:
一起捏成不同的动物,猪,羊等。或者是妈妈捏好让宝宝猜是什么?
捏不同的形状让宝宝猜猜,并且用手在白纸上用画笔画着不同形状,把捏好的形状对应上去。
给画画添色彩:
画一个人,再把不同颜色的面团往人身上添加,红红的笑脸,黑黑的头发,还是绿色的衣服等等。
面团或者橡皮泥需要用手指去捏,所以对于孩子的精细动作锻炼非常好。

话题:你有给孩子练过精细动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