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补钙的那些误区,你还在坚持吗?
补钙现在成为两个极端,一类是否定派、一类是坚持派,要不然一类家长给孩子天天吃,生怕缺钙发育不良;另一类则说补钙不好,别的国家也不补钙,谈钙色变,自己不给孩子吃,也普及不让别的孩子吃。不过吃或者不吃,你说了算么?你了解孩子的发育特征么?了解自家孩子处于什么阶段吗?光凭一些报道和邻居八卦,凭什么一定就是吃或者不吃呢?
补钙现在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事情,钙到底是怎么作用于人体的?你家孩子到底该不该补钙?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首先缺钙大部分是因为缺乏钙吸收的维生素D,补钙首当其冲应补维生素D,缺钙倒不如说维生素D吸收不足!

宝宝出生后,补充维生素D是必要的,正常出生的孩子需要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天,一般从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服用直服到2~3岁。早产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800国际单位/天~1000国际单位/天,纠正月龄满3个月后改为400国际单位/天,直至2~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骨骼的快速生长需要更多的钙沉着在骨质内,而维生素D能促进钙和磷自小肠吸收,使钙从血中沉着到生长快速的骨骼内,使骨质变硬。所以,婴幼儿缺钙多是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缺钙是“果”,而维生素D不足才是缺钙的“因”。
那么维生素D从哪里来?只有吃药才能补维生素D吗?
●适当晒太阳。
这是最有效、方便和经济的方法。家长可以适当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春秋季,可以直接让宝宝在太阳下,夏季则要在树荫下活动。紫外线照射可促进皮肤内储存的7-脱氢胆固醇经光化学作用转化为维生素D。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量取决于年龄、皮肤颜色、暴露时间、季节等。一般而言,随年龄增长维生素D的合成量会降低,浅色皮肤比深色皮肤合成得更多,暴露时间越长合成得越多,夏季比冬季合成得多。
但是高层建筑物阻挡阳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吸收了部分紫外线、冬季阳光照射减少等因素均会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
●口服维生素D。
食物中除海鱼的肝脏含一定量维生素D外,乳类(包括人乳和牛乳)、蛋黄和肉类中含量均很少,谷物、蔬菜和水果几乎没有。婴幼儿每天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他们发育的需要,需要口服维生素D予以补充。除了维生素D制剂,配方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需要根据配方奶中所含维生素D的量,对不足部分加以补充。
●母乳喂养的妈妈补充维生素D并不可取。
即使妈妈每天补充2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能够通过母乳给宝宝的维生素D也很少,如果补充量过多,达到4000国际单位,则会引起妈妈中毒。另一个是饮食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主要包括鱼类、鸡蛋黄、强化维生素D的牛奶、强化维生素D的面包以及其他强化维生素D的食物。

该给宝宝补充多少呢?
钙的来源主要是奶制品,奶是天然的补钙剂。无论是配方奶还是母乳,如果宝宝一天能吃600毫升奶,补充的钙量就够了。但是,如果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D,吃进去的奶中的钙不易被吸收和利用。如果奶量足够,首先应该补充维生素D,只有当奶量不足或婴儿生长过速时,才应同时补充钙剂。
1岁以内宝宝每日规律地服用维生素D400IU即可。对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而言,配方奶里强化了维生素D,因此是否要额外补充需要家长自己计算。举例来说,如果买到的配方奶中每升含500 IU维生素D,宝宝每天喝600毫升的配方奶,那么从中摄取的维生素D的量便是300IU,不足的那100IU则需要从维生素D滴剂中补充。注意:有的配方奶成分表中用微克标示维生素D含量,IU和微克的换算关系是:1 IU= 0. 025微克。绝大多数宝宝需要补充的400 IU,即10微克。

宝宝服用维生素D需要到几岁?
通常建议出生后2周开始服用,每天规律补充直到2岁。2岁后如果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长,就可以不用吃了。如果户外时间短或者生活在阳光照射不充足的地方,还可以继续补下去,以保证每日不低于400 IU的维生素D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