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儿子出生38天肺炎入院 ”小豆苗“一年的艰难康复与成长
前两天写了一篇增强孩子抵抗力的文章
得到了众多宝妈的关注 感谢
得知我儿子小时候也得过小儿肺炎
有许多宝妈私信我问孩子的护理问题
特写下本文希望对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网络配图
意外到来的二胎双胞胎终于出生了双胎的妈妈们都知道,最怕的就是孩子早产,我也如此。却不料我家的却是淡定,待到39周+才在我的千呼万唤下出来。对,不用怀疑,这两个小子是顺产。
因为实在不想忍受肚子被剌个口子,我提前告知医生我准备顺产,医生不建议但也没明确反对,只说按我的身体条件可以试试。
到了37周,孩子还没出来的迹象,医生劝我住院,因为没有任何不舒服,我就说再等等看。
38周,医生再次劝我入院,还说如果再不发动就考虑直接剖,我还是说再等。
39周,医生说必须住院了,不要再等了,已经足月了,看样子不会自己发动了,剖吧。
12月29号,我说再等两天吧,如果到30号还不出来,就元旦剖。

顺产其实并没有想像的可怕(网络配图)
两个娃估计是觉得不能再赖在肚子里了,商量一下出来吧。
30号早上5点多感觉肚子疼了下,赶快叫娃他爸起床,简单洗漱下收拾东西就往医院跑。
那时我家住6楼,我是自己飞速下楼的,我妈在后面都跟不上我,不得不佩服我良好的身体素质。
差不多7点赶到医院,办完入院护士安排进病房,我说直接进产房吧,感觉要生了,护士看了赶紧安排进产房,7点39、42大宝小宝来到,50cm、2.65KG,两宝真的是一模一样。
事后还开玩笑,幸好是早上,如果路上堵车就来不及到医院了。

网络配图
乐极生悲,38天孩子肺炎住院了由于是顺产,3天就出院了。两宝体重身高各方面都不差,极顺的产程与极少的花费让我颇为骄傲,感觉中奖了一样。
果然话还是不能乱说,孩子刚满月没几天,发现大宝有点感冒的症状,鼻子堵,呼吸有杂音可以显听到。
想着可能是晚上洗澡受凉了,不敢耽搁,赶快带他去出生时的市妇幼医院看,医生看后说可能是肺炎,小儿肺炎很麻烦,要不你们去老院区或者省儿童医院拍个片子看看吧。

网络配图
我和宝爸一商量,干脆直接去省儿童医院吧,可能更为专业一点。去先开了个片子,拍完一看,直接说住院吧小儿肺炎。
从进入病房那一刻起,整整15天,我没有出过病房楼,真正体会到了心如刀割的滋味,也见证了病魔的残酷。
不敢回忆的15天,我选择遗忘那些日子说暗无天日真的一点也不夸张。可能人对痛苦的记忆真的会选择遗忘,如今很多细节都模糊了。
入院后先把孩子头发推光,插上留置针,然后就是一天差不多近20个小时的输液。
婴儿输液是一个机器样的东西,很慢,感觉上就是一直在输,然后我和孩子姑姑轮流一个姿势抱着,不敢放下怕碰到针。
大宝住院第三天,小宝也出现症状,直接一个病房,于是宝爸、姑姑、姥姥我们四个人没日没夜轮流抱娃、拍痰,孩子也是醒一会睡一会,彻底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熬得人都麻木了。
最痛苦的是看宝宝每天吸痰,由于孩子小不会咳,尽管不停拍痰,但还是没有太大效果。当吸痰管从孩子鼻子插进去时,孩子的哭声简直没了人样儿……

总之,十多天后,医生说准备准备可以这两天出院了,虽然呼吸依然有杂音,但肺部感染已经好了,如果之后严重了再来。
终于松一口气,我让宝爸给我带来瓶化妆水来,从入院每天只是清水洗随便胡啦一下脸,加上屋子里有暖气,脸干的都脱皮了直到此时我才感觉到,一下子拍进去快一瓶水。
其实,宝爸没告诉我的是,一入院医生就让他签了病危通知,很久之后偶然说起我才得知,我们默契地再未提起,也正是那时,我坚定信心决不能再让孩子受这样的苦,定要把孩子身体养好。
如果不去医院,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承受着怎样的痛苦,见到太多各种病的孩子,最怕听到某个床的孩子不行了的话。如果说孩子是来到世间的天使,那么从一出生就经历病痛的孩子呢,他们的到来就是要受难的吗?

孩子出院后,我们都小心异常。
由于在住院时没有时间概念,出院后孩子睡眠时间依然很短,一会儿睡一会儿醒,这个睡着那个醒,直到6个多月才逐渐规律。
怕什么来什么,3个多月时,孩子又出现感冒症状,又是两个一起。并且伴有明显的喘,就是那种”吼吼儿“的声音。吓得我赶快抱着去医院,果然又是肺炎。
只是这次没有住院,只说输液加雾化先开一个星期看看。于是每天往返于医院间,很折腾人,但比住院已轻松许多。
一个星期后,肺炎已没有症状,但喘却没有消失,医生说要不你们做一段雾化吧,看看能不能好一点。孩子小不好说,一般长大一点抵抗力会增强了,但也有可能会变成哮喘。

依然是每天跑医院,做完雾化后再回来。大概一个月后,我问医生能不能自己在家做,医生考虑到我们两个孩子实在不方便,就说可以,我给你开点药,用完了再来拿,买个雾化机自己在家做吧。
于是在某宝淘了一台雾化机,效果当然比不上医院那种几千块的,但也能用。就自己在家给他们做雾化,每天15分钟左右,雷打不动。他们对雾化并不排斥,可能做的时候相对来说呼吸舒服一点,所以每次都很配合。
从四月份坚持到八月份,这时孩子已经不是一直喘,只是在受凉才喘。我看天气一天天变热,也了解到雾化药都是激素,问了医生后就停了,暗自祈祷孩子经过炎热的夏季可以康复。

当一直用药依然改善不大的情况下,我把孩子康复的希望寄于自身抵抗力的增强。
所以天气变暖后,在晴朗的日子里去户外晒太阳是必不可少的,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会儿,感受下暖暖的风他们都挺开心。
随着孩子的成长,被动的运动变为主动。他们会坐了、会爬了,在家一开始是铺张爬行爬,后来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他们经常是满屋子爬,我所做的就是一天多拖几遍地。

我觉得自己做的最正确的就是在孩子会爬的时候让他们自由爬行。
事实证明通过爬行,他们的体质增强不少,并且到学走路的候,基本没费什么功夫。一开始是爬,后来扶着桌子沙发会站,再到扶着东西走,最后很自然地学会走路。
也许很多人会说地上多脏啊,拖得再干净也有看不见的细菌,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我们生活的环境哪里没有细菌呢,适当接触经常洗手洗澡就好,过度保护反而不利。
一岁前,除了喘,该生的病一个没少,感冒发烧、幼儿急疹、秋季腹泻都轮了一遍。孩子久病娘成医,后来发现每次去医院医生都是开同样的药,再生病时我就自己家门口药店买了。
一岁后,“小豆苗”变成了“小铁蛋儿”当他们两个会走路后,活动量大幅增加,开始了鸡飞狗跳的日子。
两个男孩绝对是破坏大王,家里的任何东西都放不住,能摸得着的东西绝不放过。两个人的争斗也从未停止,明明两个一样的玩具就是觉得对方手里的好一点,你抢我夺,也算是一种技能上的提升。
出去玩也是不闲着,专门盯着小东西,哪里有一个小纸片或者小钉子什么的必定要捡起来研究一番,想坐就坐想跑就跑,爬高上低一刻不闲,下楼玩一圈回来必定要大洗一番,否则简直没法看。

他们一岁后开始吃饭,可能由于活动量的原因,胃口很好,吃饭时一人一个碗自己吃,一开始经常弄的乱七八糟,收拾时除了洗碗擦桌子拖地还得洗他们,但功夫不白费,很快他们吃饭就有模有样了。
不知什么时候起,他们受凉后不再喘,慢慢地也不再生病,家里药品慢慢减少,最后剩下的终于都过期了。
庆幸孩子经历过那么多终于由“小豆苗”变成了“小铁蛋儿”,每当有人说这两个宝宝身体真好,我都暗暗捏一把汗,曾经的做的一切算是赌对了。

当时两个宝宝住院病程发展很快很凶猛,虽然心里煎熬但并未慌乱,我始终相信孩子只是生一场病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从未有过悲观情绪,换句话说就是不要自己吓自己。
今天看到一个观点说,妈妈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健康会产生影响,比如有些妈妈会时常担心孩子生病,结果孩子真的生病了。虽不知道是否有科学依据,但用正面的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总是好的。
孩子体质增强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好身体,适度保护,适时放手,做个智慧妈妈需要不断学习。
(感谢关注。我是超人三娃妈,专注于分享育儿经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养娃无定式,多学习,多交流,欢迎留言讨论育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