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手机不离手,怎么办?这样做最有效······
“秋老师,我家小涵又拿着手机不放了,你能不能让她晚点回家?”小涵妈妈着急的说,“在家里,从没放下过手机,打也打了,就是不听话,可怎么办啊?”这是日常哭诉,小涵除了在我这儿,手机向来不离手,父母已经毫无办法了。有一次,小涵的姐姐小思告诉我:“周末,小涵一睁开眼就开始躺着玩手机,一直玩到晚上深夜,有时候饭都不吃”
其实我挺吃惊的,这孩子已经“患病”了,手机病,比之成年人丝毫不差。但是,在我和小涵沟通后,我发现她并不是离不开手机,她有爱好——画画,只不过不知什么原因,停止了学习!那现在唯一的爱好,也就是手机里的“王者荣耀”了。

玩游戏的孩子
没过多久,因为家庭的原因,小涵转学了。后来,小思告诉我,小涵妈妈一生气把孩子的手机砸坏了,但后来又听小思说,小涵妈妈又给买了个新手机,小涵依旧手机不离手,一天到晚都沉浸在游戏中!
家长老是在孩子出现问题后,就开始指责孩子!现在很多家长都常说:“平时母慈子孝,一出问题就鸡飞狗跳”。但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否真的上心了?
“我们已经很上心,平时对孩子都管教得很严。”小宏爸爸无奈的说,“孩子马上三年级了,还是不会写生字,连基本的拼音字母都不知道,我也觉得不可思议,我已经和他们班主任谈过了,他们班主任会帮我向教育局申报,降一个年级。”
如果真的上心了,孩子真的会连26个拼音字母都不会?在学习的时候,孩子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都没有向家长反映吗?每一次的考试卷子难道不能反应孩子的学习状况吗?我并不是要批评谁,我只是觉得,如果家长上心了,孩子一定不会是这样的状态!

学习困难的孩子
家长要怎么教育孩子,才称得上上心呢?要怎么说,孩子才会认真学呢?
小洪是一个成绩偏上的孩子,无论是字体,还是学习习惯都非常让人省心!我很想知道为什么,就去请教了小洪妈妈,小洪妈妈说:“我很注重孩子的感受,但从小也让孩子学会了如何观察到我的感受”我不太明白,怎样才能让孩子明白感受呢?“从孩子懂事开始,我就教他懂得观察别人的情绪,通过图片,让孩子明白了生气、伤心、沮丧、骄傲、开心等情绪”那教会孩子了解情绪后,又该怎么做呢?“反复练习,让孩子明白适可而止,当我生气时,孩子就不会多闹,当我开心时,孩子便可以撒娇”
每个人都有情绪,家长也不例外,当家长本身心情不佳的时候,孩子依旧无理取闹,家长就很难控制住脾气!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便有些“疏远”,孩子的事情,家长便很难再插手进去。
当孩子学会理解家长的感受的时候,家长自然能心平气和的对待孩子了!尊重是相互的,孩子学会理解家长,家长也该学会尊重孩子了。

不尊重孩子的感受
“每当小洪犯错的时候,我都不会去批评他”小洪妈妈接着说道,“我会询问孩子此时的感受,然后再告诉孩子我此时的感受,接着准备好纸笔,讨论解决办法,把每一个办法都记录下来,最后再分析哪些办法能接受,哪些办法不能接受,再把共同讨论的办法,加以实施。”
尽量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以朋友的身份去剖析事情的对错
如果实在生气,想要骂孩子怎么办?
小洪妈妈回忆道:“这个时候,我会选择避开,让自己冷静一下,然后把我希望孩子做好的东西用便签记录下来,贴在孩子随时能看见的地方”“同时,我也会尽可能的用所见所闻去赞美孩子,比如孩子按照我说的做了,我会说:‘你表现很好,虽然我很生气,但是你按照我说的做了,所以我也很欣慰,妈妈为你骄傲’。”

赞美孩子
尽量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沟通每一件事情的解决办法,每天都用事实来走心的赞美孩子
让孩子离开手机不难,难的是孩子无聊,家长是否有时间陪着孩子玩儿?让孩子听话也不难,难的是家长是否能换位思考,正面面对孩子的感受?
想要改变孩子,首先需要改变自己!教育要走心,家长需要上心!尊重是相互,想要赢得孩子的尊重,首先就要做到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