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最推崇的育儿风格,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社会及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作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苏霍姆林斯基
关于公共场合遇到熊孩子的视频网上层出不穷,每当看到这些熊孩子的行为,大家的矛头统统会指向孩子的家长,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好!没有人会说他的老师没教好他,他身边的的朋友带坏了他。
“养不教父之过”,这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一句家庭教育名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知识积累、人格形成、三观建立,都受到父母潜移默化地影响,这种影响是任何角色都替代不了的。
说到家庭教养,不得不提一个人——黛安娜.鲍姆林德,她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著名发展心理学教授。
在上个世纪60年代,鲍姆林德教授通过观察和访谈研究了100多个家庭,发现不同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的差别主要集中在两个维度:满足需要(responsiveness)和坚持要求(demandingness)。这两个维度在中国更广为人知的叫法是回应性和要求性。

以这两个维度为标准,鲍姆林德教授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种: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略型。

这四种教养类型在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下面这四幅漫画:


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四幅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鲍姆林德证实这四种教养方式中最好的一种是“权威型教养”,作者称之为“高要求但是温暖人心的教育风格”。
它意味着父母既能给孩子情绪和情感上的支持,也能给孩子的行为规定界限。那要如何成为权威型教养的父母呢?
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与专制型父母不同,权威型父母更喜欢倾听孩子的心声。他们鼓励孩子向自己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想法。
父母认真的倾听和积极的回应是对孩子莫大的鼓励,因此,即使孩子说了一个你已经熟烂于心的冗长故事,或者听了10遍的笑话,作为一个合格的倾听者,都要适时给予互动和回应。
教孩子识别情绪权威型父母看重孩子的感受。他们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并且教给孩子认识到情绪如何影响自己的行为。
如果孩子因为一些事情伤心地哭了,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别哭了”,“这有什么值得哭的?”,还有一些男孩的家长最喜欢的说的一句话是“你是男子汉,不应该哭”。此时孩子最需要的一句话是“宝贝,我理解你的感受”。
对孩子的情绪不做对错判断,但是当孩子因为极端情绪而做出的一些不合适的行为,就要及时纠正。告诉孩子生气没关系,但是如果因为生气而打碎东西的话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感觉非常兴奋没关系,即使这样也不能在公共场合四处乱跑大喊大叫。要教给孩子一些社会规则,不被情绪牵制。
相关链接:国外幼儿园常上的这堂课,却总被我们忽略
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决策中作为权威型父母,做家庭决定的时候要让孩子充分参与其中。比如长假来临,全家决定外出旅游,爸爸妈妈可以把游玩攻略说给孩子听一听,征询一些孩子的意见。让孩子知道大人们很重视他的想法。这是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的重要环节。
平时的生活中,也要给孩子一定的决策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决定自己的生活:今天穿红裙子还是粉裙子,饭后收拾玩具还是饭前收拾玩具。
当然,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有一点需要注意:父母给孩子的所有选择都在家长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建立明确的规则权威型父母会确立并且告知孩子家庭里的规则,以及制定这些规则的原因。父母通过言行让这些规则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晚睡问题,家长都会鼓励孩子早早睡觉,与其说“赶紧去睡觉,别问为什么!”,不如告诉孩子:要早点睡觉。因为只有在睡觉的时候身体才能长高,大脑才能变聪明。
当孩子理解了规矩背后的原因,才愿意心悦诚服地去遵守规则。
小问题要警告当孩子在做错误的事的时候,父母要给出明确的警告:如果不改要承担什么后果。
有些父母在气头上经常会说一些毫无意义的话,例如“别让我再说一遍啊!”之类的,相反,你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现在不收拾玩具,今天的甜点时间就取消了”,或者“如果你不快点吃饭,我们今天就没有时间去公园骑滑板车了”。
有些孩子就是“不听邪”,对家长的警告置之不理,那么父母明智的做法就是:坚决执行到底,绝不妥协。
提供奖励权威型父母会用奖励来激励孩子,但是他们不会给孩子买昂贵的礼物。
当孩子在特定行为上挣扎的时候,这些父母使用激励来帮助孩子回到正轨。举几个例子:
一个学龄前的孩子不想在自己的小床上睡觉,他的父母做了一张贴纸表(淘宝上可以买到这种“行为激励贴”),只要孩子在自己的小床上单独睡觉,第二天醒来就可以在这张激励表上贴上一张奖励贴纸。
一个10岁的孩子上学日的早上总是在家里磨蹭,他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定时器,只要这个孩子在定时器响之前就做好一切出门的准备,那么他就可以在当天使用半个小时的平板电脑。
一个12岁的孩子经常忘记带作业本回家,他的父母制定了一个规定,只要她带作业本回家,就可以得到一枚奖励币,奖励币积攒起来可以换成更大的奖励,比如去城市周边游玩,或者带好朋友来家里聚会等等。
简单的奖励计划是改变孩子行为快速有效的方法。
把错误变成学习的机会权威型父母不会因为孩子犯错误而让他们陷入难堪,更不会使用体罚措施,相反,他们会帮助孩子如何把错误变成学习的机会。
他们即使在气头上也不会对孩子说“你真让我感到失望!”之类的话,他们会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虽然做了一个错误的事,但是自己并不是一个不好的人。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要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他的行为是错误的,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困扰。举个例子,孩子拿了别人东西。“宝贝,拿走不属于你的东西是不对的,如果别人找不到这个东西会很伤心很着急的,这样做也会让人觉得你是个不诚实的孩子。”
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却不懂得如何弥补,那么父母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必要的时候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向受到伤害的人道歉。
与孩子保持健康的关系权威型父母不会用命令的语气要求孩子做什么,相反,他们自己会在生活中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与独裁型的父母不同,权威型父母即热情又有爱心,他们知道“爱”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即使再忙,父母每天也要留出一些时间与孩子相处,这个共同度过的时光会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被接受,这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非常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