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孩子怕脏,敏感,想赢怕输,发脾气,不买东西就哭怎么办

文 / 花姐姐家庭教育指导师
2019-05-12 17:05

文|花姐姐

不久前,发了一条微头条,总结一些3-6岁孩子的发展特点:

1.不认错;2.磨蹭;3.敏感、胆小、怕脏;4.不爱主动和大人说话;5.一定要有人陪玩;6.说脏话;7.爱比较,过于计较是非,比较固执;8.事情做不好时,喜欢哭,发脾气;9.想赢怕输;10.看到喜欢的东西一定要买,不买就哭。

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反馈,说我家孩子也是这样,怎么办?

所以,这篇文章我们整理了一些应付办法,帮助家长更好的引导孩子成长。

因为这篇文章会比较长,所以,在开始之前,请大家先深呼吸三次,然后想象一下,自己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是什么样的状态,是不是对什么都很好奇,什么都想看一看,走着走着,发现前面有一家非常美的店,走进店后,看到一件非常喜欢的物品,特别想摸一摸。

结果遇到两类店员:一类店员非常和蔼,细心的给你讲解这件物品;而另一类店员,表情凶恶,生怕你会摸坏这件物品,阻止了你。

这时,我们可以感受一下,我们遇到第一类店员是什么感受,遇到第二类店员又是什么感受。

事实上,那个来到陌生城市的你就是你的孩子,而店员则是不同的父母。

这时,您可以思考,真实世界中,您是哪类店员,而在内心里,您想成为哪类店员。

好,请带着这些感受和我一起探索3-6岁孩子的发展特点吧!

1.不认错;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典型的特征就是不认错。

为什么不认错,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他还很弱小,没有强大到可以否定自己,虚心接受错误的程度。

那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所犯的错,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因能力不足而做不好;

另一类是明知故犯。

对于第一类,我们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只要问题不是特别严重,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发展能力,让孩子能学会正确的做好这件事,比较说:孩子想帮忙摆碗筷,结果不小心把碗给打翻了,这里,家长不要批评指责,告诉孩子怎么做才能防止碗摔碎;

还有一类是原则性的错误,伤害妨碍到别人了,这时,就要温和和坚定的制止,并告诉孩子,不能伤害和妨碍到别人,再告诉孩子如何是弥补自己的过错误;

如果是第二类明知故犯,那家长就要注意了,一般情况下,只要孩子心态平和,我们跟孩子把事情讲清楚了孩子就不会犯了,如果孩子知道这样做不好,还要做,那么,就要注意孩子背后的情绪问题,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有解决了孩子背后的情绪问题,才能防止孩子再犯此类问题。

不论怎么样,孩子犯错,家长尽量不要责备孩子,就事论事,给孩子正面引导,能力不足,发展能力,伤害妨碍别人,要告诉孩子边界,弥补错误;有情绪积压,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3-6岁的孩子怕脏,敏感,想赢怕输,发脾气,不买东西就哭怎么办

2.拖拉磨蹭;

拖拉磨蹭也是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发展特点之一。

那孩子为什么会拖拉磨蹭呢?

  • 是否磨蹭与我们大脑的前额叶相关,而大脑前额叶大约在25岁左右才能完成,所以,大脑的发育不成熟是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之一;
  • 孩子做事情的以喜欢为目的,他们还没有时间观念,所以,我们跟孩子强调时间问题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听不懂的;
  • 孩子先天气质的问题,有的孩子先天就比较磨蹭,做事情就比较慢,但是这类孩子做事情会非常细心,我家老大就是这类孩子,做事情特别慢,但是只要做就会做得比较细致;
  • 能力发展不足,有的孩子因为能力不足,做事情会比较慢,例如,系扣子,我们大人大概一秒就可以完成,但是孩子可能需要一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 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例如,孩子没有动力,家长总是喜欢控制孩子,让孩子跟着父母的节奏来,最后,孩子可能会就会失去动力,等等。

所以,当孩子看到孩子拖拉磨蹭的时候,先要想一想到底是哪方面的原因,再有针对性的解决。

如果孩子正沉浸在当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建议如果时间不是特别紧迫,可以让孩子多玩一会儿;如果时间紧迫,可以通过转换注意力的方法,用一些孩子更喜欢的事情引诱他们,带动他们。

如果孩子没有时间观念,造成的拖拉磨蹭,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我们可以给孩子买一些计时的工具,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如闹种,沙漏等,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意识。

如果是先天气质,孩子就是慢性子,可以给孩子多一点的耐心,并告诉孩子,我们事情要做好,但是也要注意速度。就像我家老大,每次考试的时候,准确率是比较高的,但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完题目,总是需要老师留出一些额外的时间。

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你能做好事情,非常的棒,假如做得又好又快那就更好了。

如果孩子是因为能力发展不足,而磨蹭,那家长需要一些耐心,让孩子多练习,并且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做事。

最后,其实刚开始孩子磨蹭都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就会变好。假如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磨蹭没有好转,那么,家长就要考虑平时对孩子是否有过多的催促,过多的控制。

过多的催促,有时会使孩子丧失感知时间快慢、事情急缓的能力,而过多的控制也会让孩子丧失自我控制的能力,最后,失去做事情的动力。

总之,我们要让孩子理解,有些事情我们可以随间,但有些事情有时间限制,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给他一些机会,让他们感受磨蹭的后果,也会帮助孩子改善磨蹭的问题。

3.敏感、胆小、怕脏;

造成这一阶段孩子敏感、胆小、怕脏的主要原因有:

  • 父母过度抚养,把孩子养得过于精细。例如,总在把孩子关在家里,这样孩子平时总和相同的人接触,活动限制也比较多,这样孩子看到人多,就会比较害怕;
  • 安全感不足,平时家庭氛围不太好,比如,家庭经常发生争吵,孩子环境变化大太,经常换主要养育人,在3岁以前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过少等,这些都会造成孩子安全感不足,最后,就会比较敏感,胆小。

如果解决这一问题呢?

给孩子比较安全稳定的环境,主要抚养人要稳定,这里的稳定一方面包括环境稳定,另一方面,主要抚养人的情绪也要稳定,比如,妈妈经常对孩子发脾气,也会让孩子变得敏感,胆小。

其次,多带孩子外出,见不同的人,接触不同的物品,不要过度阻止孩子。

我们知道,现在的家长特别怕脏,当孩子玩土、玩沙子或是摘树叶的时候,会不自觉的阻止孩子,这些都会让孩子怕脏。

所以,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只要没有危险,多让孩子自由的玩耍,比如,玩水、玩草、石头、爬山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改善这一问题;

4.不爱主动和大人讲话;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和大人讲话呢?

首先,性格原因,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是特别喜欢跟大人讲话;

其次,就是胆小,这个我们在前面分析过;

最后,大人讲的话孩子不感兴趣。

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首先,要接纳孩子,每个孩子性格不一样,允许孩子做自己,如果孩子不喜欢讲话,不必过多的强求;

其次,家长以身作则,平时,如果家长是一个比较开朗的人,看到朋友打个招呼,孩子看得多,自然也会慢慢有样学样;

还有,家长在平时生活中,也可能给孩子介绍一下对方是谁,我们是怎么和这个人相识的等等,当孩子了解这个人之后,熟悉之后,孩子可能就会想要跟这个人打招呼。

最后,大人们讲话也要注意孩子的感受,很多家长非常喜欢拿孩子开玩笑,以取笑孩子为乐,那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孩子主动和大人讲话也是比较难的。

所以,平时,大人们谈话,最好是一些愉快的内容,多尊重孩子,不要以为孩子小,听不懂,其实孩子的感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只要你的内容孩子感兴趣,孩子自然就会想要表达自己。

要知道,每一天人天生就有表达自己的欲望。

3-6岁的孩子怕脏,敏感,想赢怕输,发脾气,不买东西就哭怎么办

5.不能自己玩儿;

有的孩子,玩的时候一定要人陪,尤其是独生子的家庭,在家的时候总是要大人陪着。

虽然3-6岁的孩子不像婴儿的时候对大人那么强烈的需求,但是对父母的爱还是有需求的。

所以,当孩子不能自己一个人玩的时候,可能是他内心里对爱的需求没有满足。

那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

如果有时间,一定要满足孩子这个愿望,陪孩子一起玩。

当你过去后,你可能会发现,孩子并不是真的不能自己玩,他其实是可以一个人玩,你只需要坐在那里看着孩子玩就好。

所以,如果实在太累,其实我们也可以坐在孩子旁边看孩子玩,把看孩子玩当作一种休息,这样即让也孩子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自己也可以休息。

如果真的没有时间,也一定要记住,给孩子耐心的回应。

例如,你可以说,这会妈妈比较忙,要收拾家务,宝贝先把这个事情做好,一会妈妈来看你的成果。

总之,一定要有耐心正面的回应,不能因为忙,无视孩子的需求,而且你会发现,越是推开孩子,孩子会越粘你,有时,我们只要稍稍耐心一些,孩子就会变得很好。

6.说脏话;

这一阶段孩子也比较喜欢说脏话,我们把他叫做厕所脏话,例如:臭粑粑、臭屁屁,还有一些骂人的脏话。

我家两娃最近同时经历这一阶段,每天以说脏话为乐,这是这一阶段孩子发展的心理特点,假如我们越是反对,孩子可能越是觉得有趣,就越喜欢说,所以,对于这类脏话,我一般是淡化处理,无视,因为我们越是阻止,孩子可能越是觉得好玩,就会说不停。

那对于骂人的脏话,家长一定要态度坚决阻止,并告诉孩子,这种话,会让别人感受到侮辱,会伤害到别人。

其实孩子是能体会到的,他能感知到这种话的力量。

最后,就是家长也要注意自己平时的语言,如果自己平时就比较喜欢说脏话,那孩子很有可能也会被感染。

7.比较固执,爱比较,爱炫耀;

在3-6岁孩子的眼里,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在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会比较固执,喜欢比较,纠正是非,这都是这一年龄段孩子发展的特点。

那怎么帮助孩子呢?

可以给孩子多讲讲故事,发散思维。

例如,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可以这样说:

乌龟和兔子赛跑,谁赢了?那听这个故事之后,孩子一般会回答,乌龟。

那我们可以再深入的帮助孩子分析,如果兔子不睡觉,乌龟还有办赢吗?

引导孩子思考,例如,假如兔子不睡觉,如果前面遇到一条河,乌龟也会赢,因为兔子不会游泳。

就是告诉孩子,很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种答案,是有很多答案的。

3-6岁的孩子怕脏,敏感,想赢怕输,发脾气,不买东西就哭怎么办

8.事情没做好,喜欢发脾气,喜欢抱怨;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如何看待失败的问题,现在很多家长强调逆商的教育,其实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多挫折的,只是这些挫折对大人来说,不是挫折,所以,家长会认为孩子生活太幸福了,事实上并非如此。

当孩子犯错误了,他们常常会发脾气,认为自己没做好,觉得自己无能,大一些的时候,四到岁时,可能就会责怪别人,抱怨。

那这里家长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

首先,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只要孩子没有要求,家长尽量不要管,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有不会,爸爸妈妈会帮助他,让他在心理少关注结果,多关注过程,多享受做事的快乐。

其次,如果事情没做好,孩子在哭闹的时候,不要否定孩子,少批评指责,少安慰,接纳孩子的情绪,肯定他,倾听,鼓励他讲出自己的感受,让他知道父母是理解他的。

最后,等孩子情绪完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复盘,让孩子多说说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感受,以及遇到的问题,如果孩子想不明白,我们可以适时的给一些意见。

此外,如果孩子负面情绪过多,喜欢责怪别人,那家长就要注意了,自己平时有没有喜欢责怪别人的习惯。

总之,遇到孩子发脾气的问题,事前放手让孩子做自己,事中接纳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苦恼,事后复盘总结分析。

尽量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不要责怪他人,抱怨,切记,责怪别人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9.想赢怕输;

这个特点其实不仅是3-6岁孩子的特点,几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有想赢怕输的问题,那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问题的呢?

  1. 家长高要求高期望;
  2. 这一阶段孩子还处于低自尊的阶段,他们需要通过成功的完成事情来培养自信心。

那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处理这个问题呢?

家长首先要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与期望,当孩子想尝试某事的时候,认同孩子,当孩子失败时,要发作时,家长可以讲讲,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做不好,后来经过好多年,才慢慢学会,你现在比我做得好多了。

其次,如果可以,家长也可以试着让让孩子,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让孩子赢,让孩子体验一下赢的感受,让孩子保持对孩子的兴趣。

最后,当孩子失败时,不要批评指责他,也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例如,孩子慢,就给孩子贴慢性子的标签,我们要知道,任何人在刚开始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因为能力不足,造成很多失败,这时,家长一定要记住,少点否定,多点肯定。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内心非常的脆弱,他还没有能力接纳失败的自己,所以,需要父母帮助孩子来接纳失败的自我。

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接纳孩子的失败,肯定他。

10.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要买,不买就哭;

这一阶段家长最头痛的事情莫过于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要买,不买就赖着不走,还撒泼打滚。

如果处理这一类问题呢?

首先,我们可以把孩子想的东西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类情况:

  • 生活必需品:这类物品只要有条件,孩子想买就买,不必谈条件,也不必过多的限制;
  • 孩子喜欢,但不是必需品:例如,孩子似乎对玩具有无止境的需求,我的女儿常说,她最大的愿望是有一个堆满玩的房子。这种情况,我通常会跟孩子讲,我们是否买这个东西,需要他能满足我们成长需求,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 孩子喜欢,但是我觉得很贵;这时,我会直接跟孩子说,我们家庭收入有限,这个东西现在对我们来讲,有点超过我们的承受范围了,我们可以找一找有没有便宜的地方可以买;
  • 头脑发热;我家女儿就是特别容易头脑发热的孩子,到超市什么都想要。那这种情况下,我通常会让他冷一冷,例如,我会说,你可以等一等,等到你过生日的时候,如果还要这个玩具,妈妈就送给你。通常情况下,一段时间他就不要了。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生日太久,但是现在节日都比较多,我们家每年六一儿童节,圣诞节,生日都会给孩子送礼物,所以,事实上也不会等太久。

其次,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物质观;

我们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年代,从物质匮乏到物质丰富在一代人身上几乎就完成了。

这样,就有一些家长小时候可能生活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后来条件好了,就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但是要注意的是,其实这时你满足的不是孩子,而是内心那个饱尝物质匮乏之苦的小孩子。

事实上,孩子对物质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他们更需要是父母耐心的陪伴,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比较动荡,从美国回国后,我们在北京租住的是一个一室一厅的房子,后来,为了老大上学方便,也是孩子大了,我们换了一个两室的房子,但是,女儿经常问我,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再回那个小房子里呢?

我常在想,女儿留念那个地方,大概是因为房子比较少,大家在一起亲密接触的时间会比较多一点。

最后,家长可以找一些用低消费满足乐趣的事情。

周末,不去上兴趣班,全家去公园玩一玩,逛逛博物馆等等,这些其实都可以满足孩子的成长。

以上是对3-6岁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一个简单的解释,每个家庭不同,每个孩子也不同,所以,如果大家还有其它的问题,可以留言,我会尽量回答大家的问题。

最后,花姐姐想说的,接纳孩子,肯定孩子,耐心的陪伴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自然向上生长。

龙芳:家庭教育指导师,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的成长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陪伴,希望我的分享能陪您一起成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