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成孩子“叛逆”“没主见”,4招简单有效的管教方式
今天是母亲节,祝全天下的妈妈们节日快乐!
做父母难,做个好父母更是难上加难,在今天这个母亲的节日中,说一些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有和谐的相处氛围,孩子在健康的教育方式中长大。

小时候我们都有这样被吓唬的经历:想要做什么而父母不让我们做的时候,就会说“不许这样,不然警察蜀黍来把你抓走了!”于是在过马路的时候,都会很害怕警察,甚至晚上做梦都是关于警察叔叔的噩梦......
直到年纪大了一些才知道警察不是专门抓不听话的小孩子的......

这样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每个家长都用过,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用威胁或者是吓唬的手段,似乎开始很有效,但是当孩子年纪大一些也就不管用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求的是“立竿见影”。不管是打骂还是吓唬,只要管用就行。
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结果却弄的双方都不高兴。更加糟糕的影响是,孩子将来有了下一代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然后形成恶性循环。
但是也有另一种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他们懂礼貌,不需要被暴力管教也能听从父母的意见,他们待人更有礼貌,即使犯了错也能自己纠正,这样出身的孩子家庭是怎样教育的呢。
那就不得不提有效的管教方式,其实在育儿的方式上,看似有用的管教其实是伤害最大的,比如说:吓唬,威胁,一直对孩子说“不可以”
家长可以想一想这些手段是不是经常对自己的孩子使用,如果有的话从现在开始可以试着改变一下。

先来说说这三种方式到底错在哪,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吓唬在小时候我们都有被家长吓唬的经历,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很害怕,害怕带来的就是安全感的缺失,
比如“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
“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
“再不听话以后就别出门了”
“再哭永远都不给你买玩具”
“不好好睡觉,晚上大老虎就来吃了你”
利用的正是孩子不会分辨真假的懵懂心,对于家长来说这些不过都是谎言,可是在孩子心理这些全部都会变成真的,正是这些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观念。
比如说,警察,医生都是坏人,当孩子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不敢向他们求助,甚至一辈子都会对打针上医院有阴影,即使他们已经知道这些人的职业是救人的,可是童年阴影会隐藏在内心深处。
总被吓唬的孩子没有安全感,会造成未来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相信这些谎言的孩子大多数年纪在2,3岁,这个年纪正是内心安全感建立的年纪,总被吓唬的话,他们内心就会形成对关系的不信任心理,比如说家人会抛弃自己,晚上会被吃掉,时间长了孩子会对周围的一切很难维持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长大之后在和别人交往也是一样的处理态度,对别人总是不相信或者是抱有怀疑。社交能力出现问题。

打骂是很多父母认为最有效的管教孩子的手段,先不说家庭暴力会给孩子身体带来的痛苦,单说暴力让孩子的内心也会一直受伤。
这样的孩子即使屈服了,也不是因为自己认同了父母的意见,而是因为疼痛而不得不妥协,他们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只是下意识的服从,所以下一次还会明知故犯,打骂会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一旦信任关系破裂,即使今后想要用说道理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也无法挽回。

还有的父母知道打骂孩子不对,但是教育的方式却是一直口头上用“不”来拒绝,比如:
“你不可以这样”
“不许再玩了”
“我说了不行,没有为什么”
孩子面对如此强权的父母,孩子会走向两个极端,叛逆和没主见。
内心的逆反情绪会逐渐累积,越反对,越要做。甚至用夸张的方式来让父母注意自己。
失去主见:孩子是有自己的意志的,如果父母一直对孩子说不而不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行,就会造成孩子只会听从命令,但是却失去了自己的主见。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中长大的孩子,虽然会很“听话”但是一旦失去了父母的意见,就会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父母不是不可以对孩子说不,但是每天最好不要超过三次,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用以下几种方式不仅能够建立正面的家长形象,而且简单有效。
绘本如果孩子年纪在2岁左右,用绘本的方式最好,这个时候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而绘本恰好是图文结合的,家长可以一边给孩子讲故事一边就告诉他们很多生活常识和规矩。很多绘本都是用来教幼儿规矩的。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不仅印象深刻而且不会反感。
给孩子读绘本还能够增进亲子交流机会,语气让孩子看动画片,不如用这个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

当孩子年纪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些明辨是非了,只是通过告知可能并不会让孩子遵守,因此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亲自参与规则制定中来的方式。让孩子自己给自己立规矩,他们遵守起来也心甘情愿。
之说“不”的缺点就是孩子看不到好处,而自己给自己定规则是,能够在范围之内得到好处,但是超量就不行了。
比如说孩子喜欢吃糖,家长就可以让孩子自己说,几天吃一次糖,互相商量着来,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约定。
保护性“撞墙”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让孩子体会不遵守规则带来的痛苦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说孩子喜欢玩火,家长总说火很危险,孩子未必会听得进去,只有让孩子自己体会到了火的高温会烫到自己,才真的会让他们知道原来这个是会伤害自己的。
知道痛才会停止,这是人类的本能,父母可以好好利用这种本能让孩子自己明白道理,而不是一味的说教。
等到孩子年纪大了也可以尽量放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这样他们就会明白做决定是要自己承担后果的。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表现自我的方式是不同的,家长提前了解,可以利用他们的成长阶段特点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岁之前:2岁之前的孩子对于规矩的意识还是模糊的,家长没有必要和孩子说的很清楚,但是要让他们明白想要生活是要遵守一些规矩的,秩序感会在孩子的脑中初步形成,他们会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来建立对规矩的初步认识,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而且尽量满足孩子对秩序的要求,这样孩子自己也会逐渐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3岁:3岁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对规则的敏感期,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开始常识用管教的方式给孩子立规矩,但是此时的孩子也是很叛逆的,所以不能用“硬来”的方式给孩子立规矩,要通过之前说的几种方式潜移默化的约束孩子的行为。
这个阶段很重要,稍微不注意就会让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和失去内心安全感,要少吓唬孩子,尽量不要用惩罚的手段来让孩子听自己的话。
即使孩子犯了错,让他们自己去承担犯错的后果更有说服力度。
这个时候的父母可以和孩子站在对立面,但是态度不能太强硬。
4岁:4岁之后孩子会自己思考,上了幼儿园中之后,父母更要和孩子站在统一立场上,因为此时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社会,其他小朋友不好的习惯有时候他们也会模仿,所以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孩子自己参与规则的制定中来,让他们明白父母是为了自己好,规矩一旦立下就不能违反,哭闹也不行。
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学会温柔和坚定并行,不要一直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常识多和他们沟通,就会发现管教孩子没有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