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4岁的女孩“练胆”独自出门买粽子?妈妈这样做,孩子更胆大
5月8日上午10时许,广西柳州市民陈女士急匆匆来到鱼峰巡警大队箭盘警务站报警,称自己4岁的女儿走丢了。原来,为了给孩子练胆,她让孩子独自外出买粽子,结果孩子久久不见回来。报警大概10分钟后,民警监控中发现了小女孩。原来,小女孩跟着几名大人一起过马路,往东环菜市的方向走去了。(内容来自《半岛晨报》)
看到这里我是冒了一头的冷汗,4岁,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居然被妈妈“练胆”去楼下买粽子。这位妈妈是没有了解过去年沧州丢失的孩子李泽宇是怎么丢了的吧。

10岁的男孩下楼扔垃圾,一去不回,被发现时孩子的尸体静静地躺在坟场,妈妈哭的眼睛坏了,犯了心脏病……才只不过是去年冬天的事情。
这样说,并非我认定这社会就混乱到一定要拉着孩子不撒手才安全,只是孩子们并没有生活在我们小时候那样,家家户户敞门敞院子,孩子们可以安全疯跑疯玩的社会环境下。原来老街坊之间互相帮助,也照顾孩子,大杂院里更热闹,孩子们之间吃喝不分。
现在的人们没有多少时间用在邻里关系上,这家的居民楼又不是有物业看门管理的,孩子下了楼,很自然地迈开小腿就去了菜市场。结果反而是当妈的吓了一跳,报警找孩子。
现在因为抚养环境单调,家庭空间狭小,孩子们的确容易出现胆怯、不敢独自做事的现象。然而练胆需要方法,更需要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发展水平而定。

孩子的人身安全,是他们顺利成长的基础。假如孩子的安全都成了问题,谈不上胆大胆小,更不会有什么“练胆”的机会。
01 人多的地方一定手拉着手
外出去热闹的场所时,必须拉着孩子的手,象那个在商场里扒木头雕塑被砸伤的孩子,我们就会这样想:假如家长拉着孩子的手,他有没有机会一个人爬那么高地方去,或者做其他危险的行为?
同时人多的地方好人很多,可能有那么一个可能顺手领走你的孩子,但他们的脸上却没有写“坏人”两个字。
02 人不多的公园或广场要保证孩子在视野之内
我家小宝读幼儿园期间,每天下午放了园,家长们接到孩子,可以看着孩子在园里的大器械区玩一会儿再离开,但是这个时间段是家长自己要看护孩子的。然而很多家长就聚在一起聊家常,放任孩子自己跑来跑去,在滑梯上做一些危险动作,甚至互相打斗。
孩子们没有太多自律能力的年龄,又不能强制他们不皮,这就需要家长们关注度高一些,保证孩子在自己的视野之内,能够看到他的行为。才是保护孩子安全的做法。

03 不在家长视线范围之内的地方
在家长看不到的地方,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要么一直和孩子说话,要么等待他从出口走过来。
孩子们每天走的固定路线,不远又不复杂的可以放手让10岁以上的孩子自己走,比如上学,离家近的几分钟就可以到,沿途都是学生和家长的那种几十米的距离。
锻炼胆量的游戏在实施专业、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带孩子体验高空轨道车、攀岩、登山、划船等活动。
按照活动场所要求进行体验,家长保护好孩子,玩玩游戏,练练胆子没啥不好。

孩子们的任何想法,都是宝贵的,都需要支持。
有家长肯定会问我: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也要支持?如果他说他要造宇宙飞船呢?
我说:那你就支持他查找资料,然后去市场买材料动手做来试试啊。
孩子们的想法,不仅是异想天开的创造力,还包含着建构内在的执行力!
支持孩子实现自己的想法,就是推动他大胆地创造社会的前提。
保护孩子的感受,给他浓郁的情感支持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遭遇失败时,呈现问题时,不要站在问题那边,去和问题一起打败你的孩子。
相反,发挥对孩子的爱,看到他的情绪,鼓励他改善、面对困境,坚定的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那些问题!
这样的做法,给到孩子有力的自信心,孩子能够信任自己的“能做”,就会有更多创造性的行为表现出来,有更多支持自己“做个好孩子”的方法。
自信久了,对外在环境的信任也就提升起来了,比如对家长、对老师、对学校等的信任,孩子内在阳光、积极上进,谁能说他是个胆小的孩子呢?

在带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建议家长不替代孩子筹谋他以后的人生路,我并不是说要大家不帮助孩子。而是请家长朋友们退后一步,以孩子自己想要的人生为范本去帮助他达到他想要的人生。
注意,家长可以参与,但一定是以孩子为选择的角色,并且是行动的第一主体。
不替代他,就使他具备了照顾好自己的能力。划清人际边界,是家长和孩子能够互相支持,更加安全地生活在这世界上的前提。
练胆,可以用这些保护孩子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的好方法,不要再用那种吓的人心脏骤停的独自外出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