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烁教育方式惹争议:以爱为名对孩子实施严厉教育,是最大的谎言

文 / 漂凌育儿
2019-12-29 08:00
"

1

最近,《爸爸去哪儿6》改名为《一起出发吧》上线了。

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消息,但很快,节目就因为一段视频上了热搜。原来,“小包总”杨烁和儿子杨雨辰的互动引发了大批网友讨论,一时间,#杨烁教育方式#上了热搜。

父子俩下车后走出来的方向不一致,杨烁问儿子:“我是从哪边走的?”

杨雨辰:“那边。”他指的是车尾。

杨烁不由分说:“走回去。”杨雨辰乖乖地走回去,按爸爸的路线重新走了一遍。

接着,杨烁对儿子各种命令催促。

“衣服拉好”“包背好了”“快点”。

屏幕上打出了“开启杨家军事管理”这几个字,别说,也是非常贴切了。


杨烁教育方式惹争议:以爱为名对孩子实施严厉教育,是最大的谎言


父子俩出发去找房子。

路上,杨烁不顾儿子高原反应,一直在催他,走快点,快点。

儿子走路有点内八字,杨烁吼道:“会走路吗?”、“脚尖冲前!”他命令儿子走回去,重新走,然后又问杨雨辰:“会走了吗?”

要知道,那可是在高原,刚才杨雨辰走的是一段上坡路。

父子俩走到了1号房,杨烁用嘲笑的语气说:“5是你的幸运数字,你选的数字,这下你开心啦?”原来5号房子最远。

杨雨辰低着头不说话。

工作人员提醒杨烁,如果孩子不舒服,高原反应厉害,可以抱一下孩子。杨烁不咸不淡地说:“我不管,自己选的,自己承担。”

终于找到了5号房,杨烁警告孩子,“如果让我先跨进门槛,你就再走一遍。”吓得杨雨辰赶紧跑了起来。

这还没结束,杨烁问儿子下次选几号。儿子带着哭腔说选1号,杨烁再打击道:“那下次1号在最远。”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到孩子的尴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太难了。

后来的叠衣服环节,杨烁的暴脾气再次上线了,左一句“我不是教过你了吗”,右一句“我是这么教你的吗”,看他的眼神,就差动手了。

看到这里,我也真想冲进屏幕去揍杨烁一顿。

杨烁觉得,对男孩子就是要严厉些。

可我只看到一个动辄对孩子嘲讽、不体贴孩子,只顾树立自己严父形象的霸道成年人。

而他所谓的严厉教育,说到底只是严厉,至于教育,抱歉,不过是打着爱的名义,实际上却做着伤害孩子的借口罢了。


杨烁教育方式惹争议:以爱为名对孩子实施严厉教育,是最大的谎言

2

什么是严厉教育?

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指出,所谓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

尹老师指出,严厉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孩子做得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儿童,不体恤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只是一种破坏力。

看杨烁对儿子的教育,不就是典型的严厉教育吗?不是吼叫就是讽刺,威胁,总之,他对孩子的爱我没看出来,只看出了他的暴脾气、没耐心。

那么,严厉教育对孩子的危害有哪些呢?

杨烁教育方式惹争议:以爱为名对孩子实施严厉教育,是最大的谎言

(1)容易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孩子是脆弱的,在成长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小缺点,如果家长以轻松愉快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可能不需要解决,自动就没有了。

反之,如果家长一看到孩子哪方面有不足,就大惊小怪,上纲上线,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这压力若长期积攒下来得不到释放,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

尹建莉老师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让人很是感慨。

一位四十来岁的单身女士,因为在五岁那年偶尔尿了一次床,她父母对此大惊小怪,严厉批评了她。后来,尿床这个事情就成了女孩一生绕不过去的耻辱柱。她严重自卑,不敢谈恋爱,不敢住宿舍,自杀过,崩漰过,一想到余生还那么漫长,就觉得太难熬了,不知道怎么撑下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演员黄磊对待5岁二女儿尿床后的反应。黄磊曾在微博上写道,妹妹尿床了,并问他知道她是怎么尿床的吗?黄磊说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要尿尿,然后就找卫生间,找啊找,终于找到了,然后你就尿尿,然后你就觉得凉凉的,然后你就醒了,发现自己尿床了。

妹妹崇拜地说爸爸真厉害。

黄磊用幽默轻松的方式化解了孩子的尴尬,让尿床这个小插曲一笑而过,并没有成为孩子的负担,问题也就不存在。

同是尿床,父母一笑而过,跟父母严厉指责并羞辱孩子,给孩子带来的是天差地别的人生。

杨烁教育方式惹争议:以爱为名对孩子实施严厉教育,是最大的谎言

(2)受父母影响,孩子会严厉对待下一代

身教重于言传,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像。如果父母经常严厉地指责孩子,那么,孩子就学会了对别人苛刻;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就学会了仇恨;父母经常批评孩子,孩子就学会了自卑。

父母希望孩子是宽容、友善的,可他们却用严厉苛责来对待孩子,耳濡目染下,孩子能学会什么呢?

我认识一位妈妈,平时看上去很和气的一个人,对待自己的孩子却一点也不善良。她的孩子,一旦犯一点错误,她就会揪着不放,又是指责又是批评,能喋喋不休地骂孩子一小时。打孩子更是她家的家常便饭。

她自己知道这点特别不好,但总是忍不住,说她从小就是被父母这样对待的。

小时候,如果她不好好吃饭,妈妈会把她的饭倒进垃圾桶;考试考不了100分,妈妈会骂她怎么不去死;早晨起床晚了,妈妈会打她手心,目的是让她长记性。

她不喜欢被妈妈这样对待,也曾发誓以后有了孩子要做个温柔的妈妈。但当她有了孩子,童年的那些经历一一浮现,她也变成了妈妈的样子。

她不知道的是,这些是父母在她童年时期刻在她心里的印记,想要改掉,非常不容易。

杨烁教育方式惹争议:以爱为名对孩子实施严厉教育,是最大的谎言

3

其实,只要深入想想就会明白,如果严厉教育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那做家长岂不是太容易了,只管每天冷冰冰地对孩子下命令就好了,他若不服就上手打,反正孩子小,打不过家长。

家长既能保持权威性,又能让孩子变得更好,一举两得。可是,这样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怎样的人呢?

他是更宽容平和了,还是变得极端暴戾了呢?

想想我们成年人,更喜欢父母春风化雨般的温柔,还是狂风暴雨般的打骂呢?

也许有人要问了,孩子犯了错,也不能批评吗?

孩子本身还不成熟,犯错误总是难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就说过,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些,就能在孩子犯错误时,不会只是单纯地指责、批评他一番。而是会视情况而定,或者一笑而过,或者帮他分析问题,怎么去改正错误。

也有人说,我知道应该对孩子宽容些,不那么严厉,但孩子总是屡教不改,我忍不住要吼他。成年人火气大了,忍不住吼孩子一顿,甚至打骂两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谁也不是圣人。这种情况只要不是常态,我想孩子也可以理解。


当我们面对一个孩子时,请尊重他,理解他,给他自由,给他宽容。

更要请放下偏见,真诚地对待孩子,孩子不是无知鲁莽的,相反,他们是小天使,是来拯救父母的。

教育不只是狂风暴雨,也可以润物细无声。

".jp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