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条育儿经验,需要的赶紧收藏!
1. 黑米健脾、养血,属于粗纤维食物,可防治宝宝便秘。
2. 儿童发生胃出血的机率极低,错误的喂奶方式或者亲吻孩子并不会造成胃出血。
3. 面对宝宝的成长,新手爸妈常会用错力气,在比身高、比长牙这类小事里钻牛角尖,然而真相是:孩子发展本就因人而异,爸妈的焦虑很可能只是穷紧张一场。

4. 发烧不会坏脑袋
5. 大部分的感冒药,都是可吃可不吃。
6. 不要随便打点滴,药能用吃的就不要用注射的。
7. 夜惊跟大人的梦游类似,都是发生在熟睡的时期,也就是夜晚的前三分之一时期,孩子尖叫时并没有意识,事后也不记得
8. 大部分腹泻不过是点小麻烦,算不上大病,只需多喝水,饮食上小小地改变一下,很快就能痊愈。

9. 当小孩常常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揉鼻子,这表示他是有过敏性鼻炎,过敏体质不是光吃药而已,是整个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的控制。
10.大部分的婴幼儿行为问题,都还是必须回到最根本的原则,那就是希望爸爸妈妈“多陪伴,少责骂”,困扰自然迎刃而解,当然也包括婴幼儿自慰动作。
11. 大部分病毒性感冒只要清理一下鼻腔,多喝水,再休息一段时间就过去了。可以去一趟药店,但不必每次都去看医生。不过,感冒拖得时间越长(例如鼻涕变稠或者变成黄绿色)、体温升高明显、宝宝情绪不好,目光呆滞,那么有必要去看医生。
12. 4-6个月之后的宝宝,除了蜂蜜以外,不需限制任何天然食物!
13. 对于添加「婴儿辅食」。我的建议是要把握三大原则:一、四个月就可以开始吃辅食。二、父母本身有过敏体质,孩子更要从四个月大开始吃。三、什么食物都可以添加,除非吃了会产生过敏症状。
14.骨头汤不能补钙
15. 拍痰也不能缩短住院天数,不能减少药物使用量,更不能减少细菌感染机率。唯一很明显的效果,就是增加了宝宝哭泣的时间。
16.西兰花可以补钙
17. 父母都很在意宝宝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太胖、太瘦、太高或太矮,都会让父母紧张。 掌握「自己跟自己比」的原则,只要在同一条曲线上、维持正常成长,就不用太担心。
18.胡萝卜可增强免疫力
19. 如果孩子患有一些小病,那么咳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孩子只是咳嗽,没有其他症状,则其并非是出现严重疾病的迹象。
20. 大部份手足口病患者病征轻微并在 7 - 10 天内自行痊愈
21. 宝宝被蚊子叮咬后,红肿得很夸张,甚至可以肿成两只脚不一样大,那就是血管性水肿了。万一过敏反应已经发作了,可以口服抗组胺(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拉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治疗。
22. 肺炎大多数病例都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少数肺炎是由细菌引起的。一般情况下,感冒后会出现肺炎。
23. 华人的饮食概念,过去常常有一些「吃脑补脑」、「吃肾补肾」之类的谣言,实为无稽之谈也。不只吃脑和吃肾,不论你吃的是动物哪个部位,经过小肠分解之后,最终都变成氨基酸和脂肪酸,最微小的分子。

24. 你一定在媒体上听过,有人说某些食物属于「酸性」或者「碱性」,常吃的话就会变成「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然而这样的说法显然是完全忽视了我们「肾脏店长」的功力,纯属扯淡。
25. 不管是细菌性或者是病毒性的肠胃炎,治疗都是属于支持疗法为主,也就是以「帮助孩子度过生病的日子」为主要目标,而不是投予抗生素或者某种神奇的药物治疗。所谓支持疗法的意思是,不要让孩子在腹泻当中脱水,这是我们最主要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