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孩子总说不、对着干?家长该窃喜,第一个心理断乳期按时到来
墨仔还没出生那会,我就看了很多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和科普文章,大致了解到“恐怖的两岁”这个概念,说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多么多么恐怖、多么多么令人抓狂,当时的我还是将信将疑,认为应该没有那么难搞吧,事实证明,有些话真的不能说得太满。
因为,墨仔现在2岁3个月,真是扎扎实实的给我上了一课。
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和你对着干,我们的日常对话是:
墨仔,该睡觉了
我不睡觉!我就不睡觉!就不睡觉!
墨仔,来吃饭
我不吃饭!我就不吃饭!就不吃饭!
墨仔,来穿衣服,准备出门
我不穿!我不出门!我就不出门!
。。。。。
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总的来说就是“不服管、不顺从、对着干、不不不”,面对这样一个状态,大人能不炸毛么?
家人觉得得管教,立规矩,让孩子学会顺从,但我认为这是孩子当下阶段的必然状态,没必要上纲上线,到底该如何应对这个“不不不男孩”呢?
其实说到底,就是该不该让2岁左右的孩子顺从我们?

对于孩子来说,“学会顺从成人的要求”首先需要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当我们给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孩子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行为,然后做出符合我们预期的动作,比如我们让孩子来吃饭,孩子就会放下手中的玩具,然后乖乖的坐到餐椅上准备吃饭。
这就是一种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儿童抑制冲动、克服消极情绪、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出现在12-18个月之间,这个时候,学步儿能够顺从成人的要求了,他们揣摩养育着的心愿和愿望,并能遵守简单的要求和命令--------《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前提则是宝宝自我觉知的完善发展,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 婴儿出生的时候还不能完全意识到自己和外界是分离的
- 当婴儿有了协调和匹配各种知觉的能力时,开始区分自己的身体和外界
- 1岁以后,学步儿已经知道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外表
- 2岁左右,儿童能够自我辨认,知道自己身体是什么样子
- 2岁末,语言的快速发展使得儿童的自我觉知大大增强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在慢慢发展,逐渐知道了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能指导自己行为的人,之前总是大人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但是现在,孩子知道不需要大人的允许,也可以独自去做某一件事情。
当一个宝宝意识到自己可以不依赖大人、不看大人的脸色独立完成某个行为的时候,一定非常激动。
所以,我们想让孩子顺从我们的要求,首先得尊重这样一个心理发展规律,不能要求一个10个月的宝宝事事都听我们的,我们指东,宝宝不会往西,同样当一个18个月的宝宝不听我们的要求的时候,也并不是错误的行为。

话说回来,既然2岁的宝宝具备了顺从的心理素质,那在实际行动上为什么总对着干?
墨仔经常都能说出很多像模像样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但仅仅是说说而已,并不会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比如:
- 他说吃饭的时候不能把碗扔在地上,转眼一把就把碗摔在地上
- 他说小熊可以自己收拾玩具,墨墨也会自己收拾玩具,然后。。。并不会自己主动收拾
出现这种对着干的行为,是因为:
1、自我觉知的发展具有两面性
自我觉知的发展一方面让孩子具备了独立自主、自我控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孩子认识自己有抵抗成人的能力。
当孩子还没有进入到学步期的时候,真的很好带,每天的吃奶、睡觉、陪玩基本没有太大的难度,可以说是“任我们摆布”,但当自我觉知发展起来以后,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体会到自我意志,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大人说了算。
比如,大人不允许孩子扔东西、翻箱倒柜,但是孩子可以不顺从啊,自顾自的继续扔、使劲翻。
2、第一个心理断乳期的到来
其实,孩子由服从到不服从的转变是很正常的现象,是孩子成长的正常表现,这表明孩子已经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心理断乳期,也叫做“第一次反抗期”----摘自《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
孩子从小到大要经历的反抗期很多,我们都曾是小孩,这点再清楚不过了。
这个时期之所以能够到来,是因为:
- 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我要、我想、我可以的意愿逐渐清晰
- 身体的发育,对自己肢体的支配控制能力增强,能够独立完成很多事情
- 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够清晰表达自己意愿
- 活动空间的扩大,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出现了一个不顺从、总是说不要、不行、不可以的小魔头,所以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必经过程,而并不是我们认为的“这娃现在咋变成这样了,一点都不听话”。

孩子会说不、会反抗其实是件好事
当我们总是抱怨孩子现在不好管、不听话的时候,其实可以换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看到积极的一面:
- 一个会说不、会反抗的孩子至少是心理发展健康的孩子
- 会说不、会反抗其实也是独立自主、有主见的一种表现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2岁多的孩子,从来都不反抗大人、特别听话、特别懂事,大人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让干什么坚决不干,是不是有点让人担心呢?
或许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主见、唯唯诺诺、思维不够活跃、没有创新能力、独立能力不足,到那个时候,大人又会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会是这样呢?
如何应对这个心理断乳期的小魔头呢?
家里有这样一个小魔头,大人是很崩溃的,只要带过孩子的人都能深刻的体会到,我个人觉得,这段时间我们会陷入一个育儿怪圈:
如果顺着孩子,他说怎样就怎样,岂不是无法无天了?以后根本管不住!
如果不顺着宝宝,强制阻止,孩子肯定会哭闹啊,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孩子?
所以,管还是不管呢?该如何让孩子顺从?
1、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事事都要求孩子顺从
个人觉得,其实重点不在管与不管上,而是在什么事情该管,什么事情不该管,其实我们大人冷静点,仔细想想,我们之所以觉得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某些事情,而这些事情是我们自己认为正确的、该做的。
比如,我们认为,玩玩具的时候不能这个玩一会儿那个玩一会儿,这不专心、不能爬到窗台上,这太危险、不能把书撕掉,这是破坏行为、不能在墙上地上画画,太难看。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上述这些事情并不是错误的,玩玩具不想玩了就换啊、爬到窗台上很高很好玩、撕书时候的声音真好听、墙上地上画画真有趣。
所以,大人为什么要阻止我们呢?
这就是孩子和大人思考问题的差别,换个角度考虑,孩子的想法并不构成我们所谓的“纪律方面的错误”。
他们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探索欲望而已,这些行为就不需要孩子必须顺从。
而触碰安全、道德方面的行为,则必须顺从,比如,摸电门、玩刀子、打人、咬人等。

2、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和时间
孩子很多反抗行为是因为我们阻碍了他们的探索,比如我们包饺子的时候,孩子也想参与进来,但全程都是“在捣乱”,面粉弄的到处都是,徒增了许多家务活。
类似于这种情况很多,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探索空间,放开让他们玩,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满足孩子动手的愿望,唯一的弊端就是我们大人要辛苦点,收拾残局。
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注意安全,给孩子提供安全的工具。
3、不要硬碰硬,巧妙引导为主
当孩子反抗我们的要求的时候,我们下意识的就会很生气,如果脾气不太好、没有耐心的父母可能就会训斥孩子、或者打屁股之类的,用暴力吓唬、逼迫孩子低头顺从。
硬碰硬,看谁能硬过谁?我就不信还治不了你?!
但实际上,对于2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这么处理并不会有太好的效果,要么孩子哭得撕心裂肺,要么好了伤疤忘了疼,下次该咋样还是咋样。
吼叫、体罚这样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想想我们的小时候吧,挨骂挨打的滋味如何?
虽然2岁多的孩子很会说不,但是他们也很好引导,只要方法得当。
比如,墨仔不吃饭就要玩汽车,我会说:托马斯饿了、埃西亚也饿了,他们都没用力气钻山洞了哦。然后墨仔立刻拿着这两个小汽车来到餐桌前要吃饭,还说吃饭就有力气了。
不用喊、不用催,乖乖来吃饭,这招屡试不爽。
4、适时转移注意力
当我们和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僵持不下,或者孩子就是不听你的话的时候,摆事实讲道理此时根本行不通,孩子只会沉浸在哭闹的情绪中出不来,此时,转移注意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比如,你在切菜,孩子非要和你一样拿菜刀切菜,但是菜刀很危险,碰触到了安全底线,所以不能顺从他,怎么办呢?
找一个其他的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玩具或者事情,比如,让爸爸和孩子玩捉迷藏游戏。

还是那句话,我们都曾是2岁多的孩子,那个时候的我们,一定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用自己小小的意志对抗大大的父母,所以,将心比心,请允许自己的孩子,在这个需要学会不顺从的年龄,勇敢的说出“我不、我就不”吧。
我是婴幼儿睡眠顾问墨仔妈妈育儿,专注分享婴幼儿睡眠、大运动发展、母乳喂养知识,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及转发哦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