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顶嘴发脾气心理更健康,辩证欣赏孩子,能培养出聪明的孩子
最近就有一位宝妈在育儿路上遇到了问题:孩子难以教化,一说他就顶嘴,再说就是发脾气,最终导致母子两的争吵,亲子关系不断恶化。
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是内化了父母的形象以及父母与孩子相处模式的“自我”,而后向外投射。
那么遇到这类问题,我们父母可以怎么改善孩子的状况?如何修复与孩子的关系?

造成孩子顶嘴脾气大的原因:
让孩子脾气不好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具体到孩子顶嘴脾气大,更多的指向“大喊大叫”,他获取这样的行为习惯通常来自于两点:
1. 父母之间相处的时候习惯大吼大叫--孩子故意模仿
当孩子观察到父母的相处中,一方对另一方非常容易发脾气,并且用顶嘴的方式来进行沟通,被吼的一方通常是”败下阵“来的一方,那么孩子就会模仿这种行为,而且是有意模仿。
他会发现,原来这种沟通方式可以让对方顺从,因此他会有意去模仿这种他认为极其有效的方式,试图让父母顺从自己。
实例:
虎爸是个很爱面子的人,做错事时,明明知道是自己错了,但如果虎妈当面挑刺,虎爸就会一个劲的反驳虎妈,甚至言语攻击虎妈。
可不占理的虎爸明显说不过虎妈,气急而怒,虎爸就对虎妈发脾气了。
看到虎爸发脾气了,虎妈不想引起更严重的家庭争吵,所以虎妈选择了熄火。而这一切被虎儿看在眼里:原来顶嘴、发脾气能让虎妈顺从。

2. 父母与孩子之间相处时习惯顶嘴、发脾气--孩子被动投射
有些父母相处是比较和谐的,但对孩子的时候就不是这样子。例如以下场景:
实例:
虎妈:“虎儿,等你写完了作业再去玩啊。”
虎儿:“我就要先玩,玩够了再写作业。”
虎妈显得有些生气,声音也提高了,喊道:“你为什么总是不听妈妈的话?让你‘快点穿衣服,不要迟到’,你说‘迟到没关系的’;让你‘做事情认真点’,你总是反着说‘我就要马虎’;让你‘停止大喊大叫’,你就说‘我就要大喊大叫’。虎儿,你知道吗?你的这些话真的把妈妈气坏了!”
虎儿也提高了声音,喊道:“难道您现在不是在大喊大叫吗?这样的妈妈气坏才好呢!”
虎妈听了虎儿的话,气得火冒三丈。
这种情况下,孩子并不是主动去模仿,而是被动被灌输了。
实际上孩子并不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对抗父母,就像父母其实也并不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一样。
但问题是,面对父母的大吼大叫,他实在没办法了,只能选择大吼回去,顶嘴回去--他没有合理的表达自己、向父母说不的方式。
有研究表明:经常使用大喊大叫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约束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更加有可能出现人身攻击、言语攻击和社会退缩,而且缺乏积极的行为表现。

顶嘴、脾气大的孩子,就一无是处吗?
毫无疑问,一个爱顶嘴、脾气大的孩子,会让家长气得七窍冒烟,但问题是这就是你的真实孩子,他的行为不过是不符合你的标准而已,可实际上他很可能没有对任何人造成伤害。
总而言之,孩子是“伤害”了你心里理想孩子。
但孩子的这些逆反行为,真的一无是处吗?并非如此,逆反行为可能给家长带来了麻烦,但使其有逆反行为的底层--逆反心理,是有正面效应的。(孩子的行为可能不对,但孩子的心理动机则并非如此)
理解这一点并不难:我们可以说一个习惯对孩子大喊大叫的母亲,其教育行为是不当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她是不爱孩子的,事实上她的内心切切实实是深爱孩子的。
逆反心理,有以下几个正面效应:

- 在心理健康方面:
1. 保持儿童心理健康
性格是用来平衡与周边人事物的心理防御工具,为什么孩子要逆反?那必然是他自觉遭遇了攻击、遭遇了不公的对待,或者是需求没被满足,总而言之就是遭遇了挫折。
在遭遇挫折时,逆反心理强烈的孩子敢于主动宣泄消极情绪(即便行为可能不对),表达出被压抑的真实感受;比之忍气吞声的孩子,逆反的孩子心理更健康些。
一个事实是,孩子今天面对父母敢于逆反,那么往后在于他人相处并被不公对待的时候,同样也会反击。
2. 自我保护
人通常在刺激强度过大、机械重复次数过多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又被称为“超限逆反心理”。所指的是在外界刺激超过人一定的忍受程度之后产生的逆反心理。
我们常说“老实人发脾气很可怕”,就是因为那些被称为老实人的人,其对外界的重复负面刺激实行了积攒而不是及时宣泄,就如高压锅般,积攒下来的总要泄压,否则就会引起爆炸。所以在许多犯罪案件中,作案者的亲人、邻居都觉得不可思议:那么老实善良的一个人,怎么就变成了一个恶魔,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
而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其逆反行为就是泄压,而不是积攒,从而获得新的身心平衡。

- 在发展自我意识方面:
1. 加速儿童的自我认知
在与父母的对立中,是的孩子不仅作为认识的主体,也作为认知的客体,重新审视和认识自我,并对自我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一个事实是,当孩子顶嘴、发脾气之后,情绪平复下来,他深刻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2. 加深儿童的自我体验
逆反心理的产生,意味着孩子有了强烈的社会独立性,有了较强的自尊心,更倾向于维护自己、追求独立和自尊。
他们的行为不过是在告诉父母:请尊重我,我需要被尊重。

3. 加强儿童的自我监控
逆反心理的存在能使儿童根据自己内在的行为准则,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检查和监控,主动寻找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积极地探索和设计适合自己的生活、学习方式。
而他能否依靠自己去找到合适、合理的生活、学习方式则是另外一说。
前文所述,他的逆反心理是可以帮助他成长的,但不代表他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故而,在了解其逆反心理后,我们需要据此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讲了这么多逆反心理的好处,其实也就是希望家长能放下对“逆反”、对“孩子”的成见,用积极的心态去培养孩子--唯有懂得辩证地欣赏自己的孩子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聪明的孩子。

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当一个理智的父母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理智的父母,而理智的父母不代表完全不对孩子发脾气,而是指大部分时间对孩子的问题,是有理智的。
避免及修复孩子爱顶嘴、发脾气,改变主要还是家长,通过了解逆反心理的正面效应可以让我们扶正看待孩子的心态,而接下来,我们需要修复一些行为上的问题。
也正如前文所述,我们不能认为一个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母亲是不爱孩子的,这类父母只是需要辩证的看待自己的孩子,并且需要一些新的育儿技巧:
1、主动倾听孩子的话
面对逆反的孩子,请不要当众批评,他们的自尊心是逐渐变强的,当众批评让孩子颜面无存,自然也就会产生防范心理。
另一个方面,则是父母要主动倾听孩子的话,遑论孩子所表述的内容是否合理,毕竟他只是个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观点也是正常的不是么?
当父母主动倾听孩子的需求,他们就不需要用顶嘴、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2、理解孩子的状态,能有效较少怒吼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先不要急于对孩子大吼大叫,而要先想好自己到底希望孩子做出什么样的改变,然后理性地解释给他听。
比如,孩子的床总是乱七八糟,这时父母要先问一问自己孩子的床怎么样才算整洁,然后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理解孩子的逆反行为,有助于让父母的情绪平静下来。
3、适可而止的对待孩子的错误
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了代价,那么父母再去训导孩子是没有必要的。这时父母再用刺激的语言辱骂孩子,会深深地伤害他的自尊心。
例如孩子到点不吃饭,而后面饿了的时候,向父母求助,而父母则埋怨起孩子:“叫你不吃饭,这下好了,活该你饿着”,这就让已经付出代价的孩子的自尊受挫,从而激发孩子的逆反行为。
家长只需要做的是平和地告诉孩子:“抱歉,饭点过了,你只能等到下一顿了。”
如果你觉得本文能给你或者身边的朋友带来一点帮助,欢迎转发。
如果您在育儿问题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欢迎留言或者私信。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