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巨婴”养成记:不懂“退出”的妈妈,会把孩子养成窝囊废

文 / 贝贝豆育儿课堂
2020-02-24 08:01
"

“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从古至今,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男人的形象一向都是勇敢、坚强、有担当,“硬汉”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称赞。

但现在很多男孩的性格却偏向了女性化,开始向女性靠拢,变得敏感而脆弱,别说扛起家庭重担了,有些人就连最起码的独立都做不到,彻彻底底地成为了别人嘴里的“废人”。

想让男孩有“气概”,妈妈就要学会适当“退出”,不然孩子很窝囊

在《请你原谅我》的一期节目中,出现了这么离奇的一幕:64岁老人向37岁儿子道歉,别人都是子女向父母道歉,这怎么会反过来,变成妈妈向儿子道歉了呢?

而更离奇的是,道歉理由既不是抛,也不是虐待,与这些负面词汇完全无关,而是宠爱。

老人忏悔说,正是因为自己从小过度宠溺孩子,这才让他变成了“窝囊废”。

37岁“巨婴”养成记:不懂“退出”的妈妈,会把孩子养成窝囊废


据悉,64岁的老人姓李,家住青岛,自从爱人过世之后,她就一直与孩子相依为命,从不曾离开过他。

因为特殊的遭遇,老人对儿子的关怀是无微不至,小到吃喝拉撒,大到人生大事,她全都要一一过问,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孩子搞定,让他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

然而,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年龄大到能做爸爸的儿子,现实中几乎什么都不会做,烧菜先加水还是先放油,洗衣机该如何使用,与人交际该怎么讲等等,全部都是知识盲区。

一直到孩子37岁时,妈妈才幡然醒悟,后悔自己没有第一时间退出儿子的生活,导致孩子很窝囊,成为了彻彻底底的“废人”,可即便再道歉,再后悔似乎也为时已晚了。

37岁“巨婴”养成记:不懂“退出”的妈妈,会把孩子养成窝囊废


“放手”是门大学问,男孩的成长需要妈妈“退出”,需要社会磨练

天底下没有哪位父母愿意看自己孩子吃苦遭罪的,但正如郭德纲对待郭麒麟的育儿理念那样,男孩与女孩不同,他们就得从小开始磨练,这样才能在未来发光发热,成为最耀眼的那颗。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几百年前古人都知道的真理,不少人却至今摸不透。

37岁“巨婴”养成记:不懂“退出”的妈妈,会把孩子养成窝囊废


男孩从小要吃的苦有很多,家长要及早开始:

1)、贫困之苦

有人说,我家有钱,干嘛非得让孩子吃物质上的苦?这里所说的“贫困之苦”,并非要孩子天天啃馒头就咸菜,而是相对意义上的“贫困”。

主要集中在消费理念方面,例如当孩子乱花钱或者要求购买超出家庭承受极限的东西时,家长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严肃批评,再沟通谈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赚钱只是能力问题,花钱才是最大的考验。

2)、挫折之苦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因此,为了避免孩子未来“一碰就碎”,父母要学会从小“折磨”他们。

千万不要事事都顺着他,该说“不”的时候就坚决说“不”,此外,还得让孩子做一些他们不太喜欢的事情,要求不高,家务、切菜、洗碗之类的都行。

久而久之,孩子的承压性会越变越强,未来因为心理问题而出意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

37岁“巨婴”养成记:不懂“退出”的妈妈,会把孩子养成窝囊废


在培养孩子男子气概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一些细节

1)、坚强不是压抑情感,男人也可以脆弱

“哭什么哭,男子汉不能哭!”一些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味地要求他们坚强、勇敢,却忽视了一点,男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受伤时一样需要理解与呵护。

这一点爸爸的理解应该最深,所有人都觉得他厉害、能力,殊不知他的心早已经千疮百孔。孩子年龄还小,其心志根本不足以承受重担,强行逼迫只会适得其反。

2)、爸爸要做好榜样作用,给孩子信心

母爱非常伟大,但在男孩子的心目中,父亲才是自己最想成为的人,他们会在生活中不断试着模仿。要想儿子有男子气概,爸爸一定要做好榜样作用,钱可以赚的不多,但三观方面绝对不能出错。

在这一点上,希望妈妈要积极配合,在孩子面前给爱人留足面子。

3)、男子气概不是大男子主义

男子气概与大男子主义完全是两种概念,妈妈要注意区分的,前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美德,后者却是不折不扣的不讲理。

当孩子犯错时,妈妈要及时指出,并且让他们学会主动道歉,能主动承认自身不足的男性,很少有大男子主义的,二者核心价值观不一样。

37岁“巨婴”养成记:不懂“退出”的妈妈,会把孩子养成窝囊废


为了孩子的明天,选择性退出他们的人生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慈母多败儿,希望各位妈妈要警惕起来。

宝妈们,你家孩子的性格你觉得有缺陷吗?一起分享讨论吧,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贝贝豆育儿课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