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中学会感恩:带着孩子做公益
这次疫情来势汹汹,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各行业各都受到了影响,同样的这次疫情也牵动着每个家庭。
与病痛和焦虑同时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人,他们看似平凡,但却做着最伟大的事情,医护人员,外卖小哥,路边的清洁工,社区工作者都在恪守本分,冒着危险坚守岗位,为我们的环境和社会做着贡献,为那些不能出门的人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还有很多社会人士以及普通人在这次疫情中做了很多公益活动,公益的意思是对公众有益为他人提供帮助。帮助陌生人从社会层面来说公益可以补充政府的不足,帮助弱势群体,完善社会服务,同时也能让陌生人之间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友好关系,有利于社会氛围的稳定与和谐。
而从个人的层面来看,做公益的目的看似利他其实是利己,所谓的利己并非是金钱和名利,而是精神上的愉悦。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人更加宠爱孩子的原因,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不像年轻时养育子女那样抱有很强的目的性还有期待了,而是单纯的从自己的心出发,是孩子让他们重新体会到了自己被需要,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当孩子做公益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公益就像美食,睡眠,运动和音乐一样,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提高人的快乐感和满足感。这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也无法用金钱来换取,一个人一旦有了这样的人生体验,也就等于掌握了一把开启快乐之门的钥匙,推开了幸福的大门。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将这把钥匙交到孩子的手中呢?
1. 公益不等于捐款
很多家长对公益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做公益捐钱就够了,在这次疫情中其实比钱更重要的是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物资还有关怀。
有的企业家捐款多达上亿人民币,也有八旬老人捐出自己为数不多的高龄补贴,但是更多的人没有捐款,而是在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送口罩,送餐,还有的站岗执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这些坚守岗位的人此时此刻就是英雄。
不要把公益和捐款联系起来,更不要用金钱衡量公益的价值。公益更多的是关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虽然物品价值不同,但是只要百分之百的投入真心,就都应该受到同样的感谢,赞扬,与尊重。
公益与捐款的不同在于是“授之于鱼”还是“授之于渔”。在中国文化中对于能劳却想不劳而获的人并不认同,相应的捐款也许能够解决燃眉之急,却无法从根本上脱困脱贫。如果能够通过公益帮助别人自立,自强,直至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赢得自尊,他才能真正获得新生。
捐款只是公益的一种形式,但并非全部,相比起来那些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责任与担当的公益更加效果明确直达人心。

2. 雪中送炭
在武汉随着疫情的快速发展,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吃饭休息都成了问题。此时很多开餐厅的老板都免费给医护人员送餐,好多热心市民也都开车送来整箱的食材,支持他继续做下去。
在上海,光明乳业得知医护人员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勒出了伤痕,甚至被磨破,增加了被感染的可能。于是他们紧急采购了一批牛奶盒提手,送给医疗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在戴口罩的时候舒服一点,用来给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体察别人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刚开始父母可以与孩子讨论哪个群体最需要帮助。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让后再和孩子一起将想法变成行动,慢慢的孩子就会开始学着关注他人的需求,关注社会的需求。当这样的模式成为了社会习惯,将来无论孩子走到哪里都会特别受人欢迎。
3. 尽其所能
在江苏,疫情开始蔓延之后,口罩是最紧俏的生活必需品,不仅价格上涨,而且很难买到。此时以为售卖口罩的商贩,将自己库存的2万只口罩一百个护目镜,免费分发给居家隔离的群众,环卫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在武汉17位文艺工作者,制作了歌曲,其中包括了演员,歌手,老师等等,他们分别用手机录下声音在祖国各地,用最动情的声音汇成最美的和声。这首歌为在家的武汉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储备,帮助别人的时候如果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然就会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还会让自己更有成就感。
父母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特长,不仅能够帮助到别人,还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这样孩子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钻研和实践,他的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也就会更强。

4. 不求回报
在浙江苍南连续十多天,每到寒冷的夜晚一个小男孩都会费力的拎着满满的两袋子热腾腾的夜宵送到夜晚在防疫检查站值班的志愿者手中。
这些夜宵是他的父母一起做好,再由爸爸开车带着孩子分别送到每个站点,这位爸爸说“这些志愿者一整夜在这里值守,非常辛苦,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喝到一碗热汤,让他们暖和一下身体,我们也希望这个举动会对孩子一辈子产生一些影响,让他懂得感恩。”男孩的父母很善良,他们不仅能够体会值班人员的辛苦,还给他们送去温暖,他们很懂得教育孩子,知道让孩子亲自去做才能懂得感恩,他们很明智,知道不求回报才是真的善良和真的公益。
有些人做善事是为了给自己或后代积福,有些人帮助别人,是希望将来能够得到回馈。无论出发点怎样,只要做好事都是应该被认可和鼓励的。但是如果怀抱着目的去做好事的话,一旦没有达到期望的目的,人就会抱怨就会后悔,只有不求回报的付出,人心才能更加纯净,才能不受外界的干扰,更长久的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5. 做公益也是感恩
送口罩的商家说,我的父亲是残疾人,是国家给了他低保,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们的家庭,现在国家有难,我就应该力所能及的伸出援手,有国才有家。送盒饭的商家说,小时候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经常晚上很晚才能吃上一口饭,但是老师和同学都很照顾他,就会带着他回家吃饭。班主任还会充当父母的角色陪着自己写作业和玩耍,把自己当成他的孩子对待。
现在自己有能力帮助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做这些事情能让自己变得很开心。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受到许多关爱和帮助,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都有,有的是物质上的,有的是情感上的,事情有大有小,但是帮助是实实在在的,不应该将这些帮助忘记甚至觉得习以为常,要学会感恩。
父母可以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告诉孩子,感谢的方法除了直接回馈以外,还能够通过做公益将感恩传递下去,当你身边有更多的人都愿意帮助别人的时候,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将是受益者。
一些父母会认为做公益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又不能帮助孩子进好学校,不值得在这上面花费时间和精力,如果单纯从学习成绩和升学的角度说,却是如此。
但是面对一个学历高,但是缺乏共情和感恩的人,和一个学历一般但是有爱心善解人意又诚信可靠的人,如果你是企业老板,你会选择哪个人加入自己的团队呢?如果你是父母会选择哪个人成为自己的女婿或儿媳呢?等你老了,又希望谁能够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呢?
公益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好方法和好契机,不仅能让孩子更受身边人的欢迎和喜爱,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还能还你一个温暖,体贴,懂爱也会爱的至亲骨肉,陪伴在父母的身边。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