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宝妈怒摔手机,深夜打骂儿子,只因\家长群\里的一则通知
最近大家因为网课的问题被愁得焦头烂额,孩子们发愁,家长也发愁。
对于孩子们来说,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盯着屏幕,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觉得比平时上学还累。
而家长们也不轻松,"辅助孩子学习"这种事,无论是上网课还是现实里开学上课,家长们都要接收家长微信群里无休止的"骚扰"。

吴莉莉是一位34岁的宝妈,这两天就因为家长群里的事情,引发了一场"家庭大战"。
原因就是宝妈这天晚上正准备睡觉,就看到家长群里老师@了自己,说今天的网课上上课不认真,有偷偷玩手机游戏的情况。
宝妈看到老师这么说,而且是在家长群里公开批评,顿时气火攻心,却还要忍住怒火向老师道歉。
之后宝妈来到儿子的卧室,看到他在床上睡得正香,愤怒之下什么都来不及想,一脚就踹到床上的儿子身上,将他踹醒后又拖起来打骂,还把儿子的手机给摔坏了。
家长们总说"家长群里是非多",一看到群里有新消息就很郁闷,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认为老师除了一些和孩子有关的重要事情的通知之外,不该总是给家长们增加负担。
还有很多其他家长也总是干扰其他人的生活,种种因素,让家长们渐渐讨厌家长群。

其实家长们厌烦家长群,主要是因为以下3点原因
1. 硬性指标太多,家长一打开微信就头疼
每次老师在群里@全体人员的时候,家长们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想着这次是要收钱还是要捐东西?是要完成互动作业还是要拍视频?
辅导孩子写作业是让绝大多数家长最抓狂的一件事,可是老师却在家长群中给家长们安排了更多的辅助作业。
最可怕的是,有些家长还会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发生理解性的错误,在和孩子一起做作业的时候完全摸不着头脑,做不出来作业,然后也不好意思去问老师,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了作业。
孩子第二天去上学的时候,结果就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了洋相。深挖这种的事情背后,家长做作业的失败和错误,其实也会让孩子"丢脸",从而对家长产生抱怨和不满。

2. 与学习无关的"骚扰"也太多,"不识趣"会被孤立
家长群里除了写作业的问题之外,还有很多存在着乱收费的情况。
有些"心怀鬼胎"的校方,隔三差五就会找机会收钱,而且有些正当理由的收费,价格也会提升到很贵的程度,比如有的学校甚至一套校服能收将近1000块。
有的学校很过分,之前曾经有家长吐槽有的学校搞校园大楼翻修,居然让家长们每人给学校交一些钱用于装修。还在群里客套地说:"教室的美观,关系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希望各位家长理解。"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也有苦难言,根本不可能学校不合理的地方,毕竟孩子还要在那上学,万一自己图一时嘴上爽快吐槽完了,转天老师给孩子"穿小鞋"怎么办?
再者,就算家长豁出去了,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其他家长们的赞同,毕竟家长们大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孩子的学业最重要",反而会对挺身而出的家长表示反感和批评。

3. 其他家长闲聊太多,影响看"正事"
以前家长群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家长们还算比较拘谨,在群里发言的时候也会很谨慎。可是近几年很多家长会在群里闲聊,这严重影响了其他家长对家长群的使用。
试想一下,老师发出群内通知之后,过了一会儿就被几个家长闲聊的99+聊天记录刷得找不见影,第一次点@成员还能找到,之后想再去看就很难找了,截图存在手机里再去翻找也很麻烦。
面对家长群里的种种,家长们要调整自身态度和行为
1. 教育好孩子是老师与家长的共同目标
有不少家长表示,白天工作时最怕看到微信群里老师分享家长们帮忙做的作业,有时候万一自己理解错误了,做错了,那简直就是"公开处刑"。
而很多时候老师专门@一个家长,要么就是他家孩子做错事了,或者是手工作业做错了因此会对老师有一些情绪,在心中会埋怨老师,将自己放在了老师的对立面上。
如果师是专门表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家长内心往往是比较得意、炫耀的心情,而其他家长也会"眼红",内心想着"我家孩子最近也有不少优秀的表现,老师怎么不表扬?"从而认为老师是偏心眼,或者收了其他家长的礼物,产生一些负面想法。
其实,家长对于老师的工作不太理解,并不知道老师每天工作非常忙碌,有很多时候看到孩子有优秀的表现,也是有空就发,没时间就不发,并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另外,家长对于教育心理学大多不太了解,对于自己孩子的了解也停留在行为的表面,并不能完全理解孩子的内心,更无法找到正确的处理办法。
因此家长们不要被这些琐事左右自己的想法,更不要消极应对老师的建议,应当和老师积极互动,共同帮助孩子面对生活和学习的难题。

2. 家长无需"拍马屁",应以平常心与老师交流
家长们还害怕一种的情况,那就是"老师拍你们家孩子的小视频,只是为了给你看看你家娃"。
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们必须赶紧出来纷纷"拍马屁",张口闭口必说"老师辛苦了",如果自己有什么原因没有看到消息,没有及时回复的话,老师就会很尴尬。
虽然老师分享了视频,可以让家长白天也能看到自家孩子饿可爱,可是很多家长心里却充满了疑惑:"我是不需要赚钱工作养家的吗?难道我必须一天24小时看着手机等老师分享吗?"

没能及时回复信息其实并不算什么大事,但因为家长与老师的身份关系,导致交流的时候气氛往往过于紧张。
家长们习惯性"拍马屁"但背地里嫌弃老师,是不可取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对老师的评价。
孩子受到家长的影响,可能也会背地里在同学之间议论老师、散布一些负面评论,从而损害了老师的形象,也影响了老师对于学生的情绪。
迄今为止仍然有不少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任务,家长可以做"甩手掌柜",只需要验收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好了,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老师和家长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应当共同努力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孩子从小是在家长的陪伴下长大,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力贯穿了每个人的一生。

另外,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一些规范,教育部表示会对品行不端的教师追究他们的不当行为,并且会进行严肃处理,一些行为太过分的教师还很有可能禁止再进入教师群体。
这些优秀的行为规范对于教师群体是一种约束,同时也警告了那些心怀叵测的校方,这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是一大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