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说成“小偷”,家长先别发火,了解事实真相别冤枉孩子

文 / 群美育儿
2020-02-29 16:00
"

唐女士前几天带着女儿去逛超市,当时女儿在零食区逛了很久,买了不少吃的,而她忙着选猪肉也没顾得上看女儿买了什么。两人结完账正准备走出大门时,突然听到大门发出警报声。随后两名超市的员工就赶了过来,说是他们携带的物品中有没消磁的商品。唐女士正觉得疑惑,突然看到女儿手上拎着一袋糖果。她记得刚刚付款的时候并没有看到过这袋糖果,于是告诉超市员工说是自己女儿忘记付钱了。然而超市员工的表情却不是很好,让唐女士好好教育女儿,毕竟是个女孩子,别做太脏的事。

孩子被说成“小偷”,家长先别发火,了解事实真相别冤枉孩子

唐女士听到对方这么说也很生气,她询问超市员工如果真的想偷东西为什么不放进衣服口袋里,女儿把糖果拽在手里应该是很喜欢这种糖果,没有付款只是因为忘记了。随后询问女儿为什么没有付款就拿走糖果,女儿很委屈地回答自己忘记了。此时超市员工也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有些严重,向他们道歉之后就让他们离开了。

回家之后,女儿表现得很开心,说她当时很担心被当作“小偷”。唐女士也很庆幸当时自己为孩子说了话,否则女儿的自尊心可能会被伤害。当孩子被冤枉的时候又有多少家长能像唐女士这样理智保护孩子呢?唐女士先了解整件事的起因,再做出判断,这就是解决误会最好的办法。她没有听到“偷”这个字就反应过度,直接批评孩子,而是理解孩子年纪小,对于购物的流程不太熟悉,所以才忘记付款。

孩子被说成“小偷”,家长先别发火,了解事实真相别冤枉孩子

其实孩子犯错也是个很好的教育机会,相信唐女士的女儿经历了差点被误会成“小偷”之后,将会把买东西要花钱这件事记在心里,今后也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了。但是也有的家长在孩子被误会时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法,比如部分家长会为了维护面子拒不承认孩子犯的错,直接逃避认错或是包庇孩子。这其实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不花钱拿走东西这件事没错,养成偷窃的习惯。

如果孩子是因为失误才做错事,家长首先应该维护他的尊严,而是不立即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明白倘若孩子无意间做错事、伤害到别人,这也会让他们觉得羞愧和难过。如果此时家长的维护会让他们拥有安全感,感受到被信任的温暖。但是如果爸爸妈妈的态度也是怀疑和指责,就会让他们很委屈和难过。

孩子被说成“小偷”,家长先别发火,了解事实真相别冤枉孩子

另外为了避免孩子再次因为失误而做错事,家长们也应该在他犯错之后多多指导和教育,让他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就像唐女士时候也要教会孩子独立购物,让她记住购物的流程,避免忘记付钱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总而言之,孩子的不正常举动并不一定暗示着他们的品行不端,家长要了解孩子做出错事的根本原因,才能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记得关注并转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