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早晚预示智商?千万别在逼孩子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本文为小贤爸爸育儿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发、收藏”
宝宝出生后,我们有很多是要做,要提前准备,也有很多担心不断增加,只因为我们是父母。
我们小区有很多小孩,但大部分都是老人带孩子,进进出出总能听到他们的闲聊,在这群老人中也存在着一种攀比——“比孙子”。

因为老人有过育儿经历,和比较信奉一些民间传统育儿说法,于是这些说法就成为了那些还只是咿呀学语的宝宝们比较智商的依据。
比如:“宝宝头越大越聪明”、“宝宝头上的‘旋’越多智商越高”、“宝宝走路越早说明宝宝智商越高”等等。

孩子走路早晚预示智商?这是个“误会”
孩子智商的高低与孩子学会走路的早晚是没有关系的,宝宝的智商与父母的遗传基因和后天的物质基础有关。
●智商与基因的关系
孩子的先天智商与父母的智商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父母的年龄。
男性和女性的年龄直接反应了精子与卵子的质量,优质的精子与卵子是基于宝宝健康的先决条件。
一般男性的精子质量的最佳年龄在30-35岁,女性卵子质量的最佳年龄在25-30岁。

●智商与后天物质
在良好的基因遗传基础后,宝宝的大脑发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就尤为重要了,这里的物质条件包括:饮食、教育等。
充足的营养可以提供胎儿和出生后宝宝大脑发育的营养基础。要注意远离污染,保证空气、水源的干净,如吸烟喝酒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威胁非常大。
而后天孩子大脑的智力发育就需要营养和教育的共同实施,良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的刺激是孩子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

如果将先天基因与后天物质的关系打比方,先天基因就是一个固定容量的容器,而后天物质就是容器中东西,往往后天物质很难将“容器”装满的。
因此遗传基因是先天决定的,但是影响我们以后的智力能力的更多的是后天物质的较量。

千万别在逼孩子学走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决定因素是这些
⑴性格因素
宝宝的性格形成普遍是从宝宝开始有自我意识时,宝宝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是胆大还是胆小?对宝宝学习走路的快慢有着影响。
外向好动的宝宝会更热衷于行动,在学习走路的情绪上也会更加积极。因为宝宝胆子大,所以不会因为初学走路因为不可控和摔倒而感到害怕胆怯,对于学习走路变得逃避。
因此内向胆小的宝宝在学习走路时常常会比外向胆大的宝宝学会得更晚。

⑵腿部肌肉因素
宝宝学走路的时候虽然很小,但是身体还是有一定的肌肉基础的,但因为基因原因,每一个宝宝的肌肉发育程度时不同的。
宝宝学走路需要腿部肌肉的支持,腿部肌肉发育较早的宝宝更容易学会站立和控制肌肉进行行走。
家长可以在宝宝学会爬行的时候,帮助合理锻炼腿部肌肉,可有助于宝宝的站立行走的学习。
⑶协调性因素
行走虽然是腿部的运动,但也是全身协调运作的,都过身体的协调性保证身体的平衡。
身体协调能力较好的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会越早。
贤爸小结:
其实宝宝的健康成长就是爸爸妈妈们最大的心愿,平时的胡乱攀比很多都是不科学的。
不要过于计较宝宝学习站立、走路等等的时间,只要在正常的时间范围内学会就是值得鼓励和开心的事情。
【今日话题】你的宝宝学习走路时,让你感到的瞬间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