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们注意啦!这12种育儿小常识竟然是错误的
宝妈宝爸都希望宝宝健健康康,日日夜夜悉心呵护,为此付出了许多精力。
广为流传的育儿经验在生活中也帮助宝爸宝妈们减少许多麻烦。但是,有些育儿经验还是错误的,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伤害。所以只有经过科学的调整,才能让宝宝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1.不论宝宝大小都要多喝水
对于大多数宝爸宝妈们来说,认为宝宝多喝水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给宝宝喝水,是要区分年龄段的。由于婴幼儿的肾脏功能要到一岁以后才能到达成人正常的标准。因此,一旦宝宝喝水太多,肾脏将无法及时排出体内的过多水分,进而积聚在血液中导致纳离子浓度被过度稀释,造成低血钠,引起水中毒,会影响宝宝的脑部活动。
钧妈小提示:宝宝在六个月以内一般是不需要额外喝水的,因为母乳已经富含充足的水分。如果夏季宝宝出汗多,则可以增加哺乳次数。六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这时候需要给宝宝适量补水,当然不易过量,以免影响食欲和增加肾脏的负担。

2.腹泻时给宝宝禁食禁水
不论年龄大小,即使不吃不喝,肠道的肠液还是会分泌,而且在饥饿状态下肠道的蠕动反而会更快。另一方面,腹泻本来就会造成营养不良,如果再禁食,孩子在短期内体重就会下降很多。宝宝因为拉肚子不吃东西,营养供给就会不足,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钧妈小提示:宝宝拉肚子严重,喝口服补液盐比吃药要重要的多。同时在宝宝腹泻的时候,需要给宝宝正常饮食,不要减少宝宝的水和食物,水还需要额外再补充的多一些,同时水中可以稍微加点盐,满足生理的需要,补充疾病的消耗,以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

3.给新生婴儿喂蜂蜜水
家里的老人会建议新手妈妈开奶前给宝宝喂些蜂蜜水,防止奶水分泌不及时饿着宝宝,还有的偏方建议如果宝宝便秘的话可以适当加点糖,喝蜂蜜水最好,因为蜂蜜润肠通便且营养丰富,是治疗便秘的首选。
钧妈小提示:出生后若不能及时哺乳,或腹泻、吐奶较为严重时,喂些糖水或糖盐水是可取的,但喂蜂蜜水对宝宝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地球上的土壤和灰尘中,有一种肉毒杆菌,蜜蜂采蜜时常常会把带有细菌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使蜂蜜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而宝宝的胃肠系统发育并不是很完善,肠道菌群并不能很好的处理肉毒杆菌,如果给宝宝喂蜂蜜水的话,极易造成肉毒杆菌中毒。一旦中毒,病死率极高,建议不要给1岁以内的宝宝喂蜂蜜。

4.孩子要多穿衣服,千万别冻着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会冻着,一降温就把孩子裹得像个粽子,却不知道衣服穿多了一样会损害孩子的健康。小孩子的新陈代谢本来就比成人旺盛,穿得太多,身体热量无法散发。孩子又小,热得受不了也不会说,严重时可能出现高热、脱水、缺氧、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也就是捂热综合征。
钧妈小提示:一岁以内的宝宝,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就好了。

5.天气热,还坚持给宝宝穿袜子
俗话说,有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很多小宝宝,在婴幼儿时期都被家长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即使是夏天,也还是会穿上小袜子,出门还会戴上小帽子,装备可谓是十分的齐全。
钧妈小提示:宝宝的脚部神经末梢非常发达,在温度合适的季节里给宝宝光脚,有利于宝宝触觉的发展和大脑的发育。

6.早早让宝宝学游泳
很多有条件的家长,都会在孩子出生没几个月就带去婴幼儿游泳馆,这似乎是个「不明觉厉」的「科学育儿法」。这么大的孩子无法掌握必要的游泳技能和水中生存技巧,在水中完全没有自救能力和意识。而且,不少父母给宝宝戴在脖子上的游泳圈,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造成宝宝颈椎关节的损伤,甚至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
钧妈小提示:据最新的美国儿科学会(AAP)指南,1 岁以下的婴儿不推荐学习游泳。做理性的父母,拒绝盲目跟风让宝宝游泳哦。

7.「把屎把尿」要趁早
在我国,有超过 80% 的父母在宝宝出生 2~3 个月就开始把屎把尿。而且,很多家长在「把屎把尿」的时候还有强迫定时定点的倾向,这可能会给宝宝造成心理压力。有大量的研究指出:排便这件事,应该听孩子的。
钧妈小提示: 推荐在孩子 1 岁半到 2 岁之间再训练排便,这个年龄的孩子身体和心理都准备好了,孩子学得快,家长也省时省力。

8. 用学步车帮孩子学走路
学步车不仅不能帮孩子学走路,还有巨大的安全隐患。在学步车中,孩子的重量全部集中在臀部,脚步并没有用力,就像是踮着脚尖「走路」。这样不仅学不会走路,还会影响孩子的腿部力量发育。而且,由于学步车的运动速度比孩子自己爬快很多,即使有家长在场,也可能有危险。就曾报道过学步车导致的翻下台阶、烫伤、溺水等儿童安全事故
钧妈小提示:帮孩子学走路,要循序渐进。当他开始试着站起来,你可以用小板凳或结实的箱子来帮宝宝练习;当他想要迈步时,你可以给宝宝一个带轮子的箱子慢慢扶着走。家长要始终记得在旁边看护。

9.胖意味着强壮,因此宝宝吃得越多越好
其实,胖和强壮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强壮是在合理营养搭配情况下,宝宝长得精神饱满、红润结实,而胖则是一种营养过剩的表现。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对宝宝的健康其实是一种潜在的危机。一醒就吃,吃饱再睡,卧床多于活动,导致宝宝自身生理节律和免疫功能得不到合理调节,虚而胖之,抵抗力减弱,疾病也就接踵而至。宝宝从小就开始发胖,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几率比健壮儿童大得多。
钧妈小提示:要合理的饮食、合理的膳食结构、合理的营养,宝宝才能健康成长哦。

10.宝宝满月,该剃光头
满月剃光头,是不少地方的习俗,觉得这样孩子长大后头发会粗黑亮丽。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头发的生长周期一般是 2~5 年,然后进入休止期,逐渐萎缩、脱落。满月时剃的头,即便催生出了更粗的头发,这些粗发也早在三五岁就自然脱落了,并不能对成年后的头发有什么影响。而且,婴儿皮肤薄嫩,对刮剃刺激比较敏感,容易在剃头后出现局部发红。满月的宝宝也往往难以安静地配合剃头,万一扭动挣扎,还容易伤着孩子。
钧妈小提示:如果不打算给宝宝蓄发,就买个儿童专用安全理发器吧。

11. 给宝宝穿开裆裤
宝宝穿开裆裤不仅不卫生,而且还不利于孩子学习保护自己的隐私。无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生殖器周围都是很敏感的部位,要特别注意清洁护理。因为三岁以内的宝宝很喜欢在地上爬、坐等,开裆裤让宝宝的生殖器暴露在外面,不仅非常不卫生也容易受伤。此外,不要以为宝宝长大后自然就有隐私保护意识,爱护身体的教育应该从出生后开始。
钧妈小提示:宝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月龄,采用不同的方法婴儿未满一岁,可以垫尿布;婴儿满一周岁,就可穿满裆裤了。在家时,可以穿开裆裤,便于爸妈为宝宝更换尿布,方便宝宝在便盆上练习排便。外出时,宝宝里面穿开裆裤(最好垫上纸尿裤),外面套上满裆裤,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宝宝,又方便爸妈,且在公共场合也显得更文明。

12. 给宝宝掏耳朵
不少父母看到宝宝耳朵里有耳屎,就觉得不干净,总想掏出来。其实,正常的耳屎是不但不会影响耳朵健康的,还能帮助隔离微生物和小虫子。而且,耳屎自己也会从耳朵眼里掉出来,父母们无需太担心。
千万不要试图用挖耳勺之类的工具自己解决,如果损伤宝宝的耳道,后果就严重啦。
钧妈小提示:如果耳屎没让宝宝不舒服,也没影响听力,就不用去理会。但如果宝宝因为耳屎太多觉得不舒服,比如总是拉扯耳朵,请交给医生处理吧

当然,如果宝爸宝妈们已经做了这些事情,也不要太担心。咱当父母的都是从零起步,自学成才,犯一两个小错很正常,以后注意避免就好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