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抽烟酗酒就是好爸爸?缺席孩子成长的父亲,亲手造就丧偶式育儿
卡巴金说过:“为人父母就是一场修行。”
显然在这场修行中不是每一个父母都可以顺利过关的。孩子的需求既复杂又多变,这常让父母们感到手足无措,焦头烂额。面对这样的情境时,大多数家庭中母亲选择迎难而上,而父亲则成了逃兵,一手造就了丧偶式育儿。
法国的绘本作家吉尔巴什来出版了一部非常有趣的绘本,绘本的名字叫做《白兔夫人》。白兔夫人需要照顾六个孩子,虽然她有丈夫,但是丈夫却对孩子们的照顾毫不关心。白兔夫人总是想做得更好,但是却因为过于繁忙,常常把事情弄糟。

白兔夫人的六个孩子处于不同的年龄段,大女儿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却也常三分钟热情,对于妈妈为自己准备的美味菜肴,常常提不起兴趣。
白兔夫人的双胞胎儿子看起来乖巧一些,但是却有着超强的好奇心,总是趁白兔夫人不注意把家里弄个底朝天。
白兔夫人的女儿贝蒂面临着即将进入新学校的挑战,内心被巨大的焦虑感包围。
小儿子正处于性别敏感期,急需要得到妈妈相关的性教育。
而最小的小女儿还在小小的摇篮里,吃喝拉撒都得靠妈妈一手照顾。
看得出来,仅仅是照顾着六个孩子,就已经消耗白兔夫人所有的精力了。于是白兔夫人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替自己有所分担,哪怕是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也好。但是丈夫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不仅不帮忙,反而会指责白兔夫人没有把自己的马甲熨好。
白兔夫人的窘境是不是和很多家庭中的女性角色很是相像?
也正因为如此相像这本绘本在2017年的时候成为最佳少儿类图书。看得出来白兔夫人在每天焦头烂额的忙碌中内心其实是十分孤独的,她总是忍不住自我否定,因为她常常觉得自己把生活变得一团糟。
而事实上,日子过得如此混乱,更多时候是因为白兔先生的缺席。当夫妻中有一个人想要躲避逃离时,那么另一个人势必要承担丧偶式育儿所带来的沉重负担。
为何很多中国式家庭存在丧偶式育儿?不可置否的是女性们在家庭中承担着更多养育的责任,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付出会被当成理所当然。
就像绘本中的白兔先生,虽然在教育孩子方面是隐形的,但是社会并没有对他多加指责。因为它承担着为家庭经济贡献的重任,人们认为他在白天已经在为国王努力地工作了,回到家之后筋疲力尽顾不上也是正常。
人们会感慨白兔先生在《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出色表现,感谢他带着大家感受到了童话世界中的奇幻。进而选择性忽略他在家庭中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无暇顾及。
当然,白兔先生并非有意冷漠,只不过是过于繁忙。于是在受到妻子日记的启发后,他觉得自己不应该继续对孩子和家庭继续忽视,于是他跑到商店买了很多做蛋糕的准备材料。
然后回到家里,自己一个人笨拙地为孩子们准备了生日蛋糕。虽然蛋糕的样子很丑,但是厌食的大女儿却也想要尝一块儿。看得出来孩子们需要父亲的照顾,并且希望能够感受到父亲的关爱,而这是白兔夫人所无法给予的。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存在丧偶式育儿情况的家庭中的宝爸却没有像白兔先生那样对于自己的缺席有所领悟。

他们坚信自己在承担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自然有选择生活状态的权利。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缺席孩子的成长,毕竟孩子的面包牛奶都是自己努力工作挣来的。甚至于说整个社会评价一位男性是否成功,也并不把他是否愿意陪伴孩子这一标准列入其中,甚至于说只要没有抽烟酗酒类似这样的恶席就是好爸爸、好丈夫。
于是缺席孩子成长的宝爸们,即便是有时间也可以窝在沙发上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等到孩子长大后获得一定成绩了,缺席孩子教育的父亲仍然可以拍着胸脯骄傲地说“也不看看是谁的儿子?”
由此可见,存在丧偶式育儿的家庭中,宝爸们并没有意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意识到妻子在整个家庭教育中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
缺席孩子成长的父亲究竟在失去什么?曾经有一段公益广告中,一位父亲总是忙于工作,孩子渴望有父亲的陪伴,于是孩子问妈妈,爸爸每天工作一小时会得到多少钱的酬劳?
妈妈说了一个数字,孩子听后重重的点了点头。过了很久,孩子拿出自己的储蓄罐儿递到妈妈面前开心地说道“妈妈我的储蓄罐里有很多钱,可以买爸爸一天的时间。”
显然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父亲对于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关于孩子身上性格的培养,人格的健全,以及对于事物的看法。
每一个缺席孩子成长的父亲都在无意间给予了孩子疏离冷漠的家庭氛围。

就好像在孩子眼里,父亲总是坐在书房里工作或者是坐在沙发上玩儿手机,父亲就在那儿,但是却是孩子不能够轻易靠近的地方。充满距离感的父子关系,让孩子无法得到成长中应该获得的爱与帮助。缺席孩子成长的父亲正在亲手破坏自己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以及自身的榜样力量。
不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在孩子的养育照顾上的父亲一定也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充满争吵的不稳定家庭关系。当宝爸觉得自己不被理解身上压力很大时,不妨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是整个家庭中的压力制造者。宝爸觉得缠着自己玩耍的孩子很烦,觉得埋怨自己不做家务的妻子很烦,却没有想到这正是自身在家庭中被需要的体现。
合格的父亲从来都是左手有爱,右手有智慧缺席孩子成长的父亲,失去的是一段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的珍贵时光,失去的是一旦错过就难以再弥补的孩子的爱,失去的是原本亲密无间,如今却同床异梦的妻子的信任。
1.给予孩子更高效的陪伴
很多父亲会觉得只要自己陪在孩子身边,哪怕父子俩一人手里拿一个手机,这也是陪伴,但是事实上这样的陪伴毫无意义。
聪明的父亲角色总是能够重视陪伴的效果,宝爸们有必要知道的是20分钟的高效陪伴,远比一天的无意义陪伴更有价值。
2.与妻子做好沟通和分工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都占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只有夫妻俩配合好,在良好的沟通以及合理的分工之下,才能够给予孩子最为全面的爱和照顾。
良好的沟通可以让妻子明白丈夫对于家庭的重视,同时更加能够对孩子教育中的问题有所商量。
3.不吝啬于对孩子表达爱
很多家庭中父亲扮演着一种威严权威的角色,这使得自身与孩子间充满了距离感。
事实上教育远非威严和权威就能够实现的,懂得对孩子表达爱的父亲更加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信服感。
小结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当父亲远远不是只有播种那么简单,多一点家庭责任感,端正于自身对于孩子教育影响的态度,彼此有分担,有商量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有力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