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老一辈育儿经验”都是错的,这些育儿经验也有科学依据

文 / 呵呵妈聊育儿
2020-04-20 08:00
"

随着时代的更新,科技的发达,我们在养育宝宝的时候往往对妈妈婆婆辈“老一套育儿观念”嗤之以鼻,更加偏重于“科学育儿”,不可否认,老一辈的很多育儿经验是旧时代下的产物,但有些经验却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谁说“老一辈育儿经验”都是错的,这些育儿经验也有科学依据

1、使用婴儿襁褓

从古至今,襁褓就是婴儿的代名词,小宝宝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使用襁褓包裹。

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解释道:“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玉篇·衣部》也提到:“襁,襁褓,负儿衣也。织缕为之,广八寸,长二尺,以负儿于背上也。”

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约长一尺二寸至二尺,宽八寸左右。用来背负或包裹婴儿。后来也用襁褓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小婴儿在刚出生后,因为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完善,加上突然脱离了子宫的包裹,会对突然出现的声音或动作会出现惊跳反射,出现惊跳反射时,婴儿会像被“吓到”一样,手臂突然伸直,手指张开,背部伸展或弯曲,头朝后仰,双腿挺直,甚至因此放声大哭。

为了防止惊跳放射对宝宝的睡眠产生影响,就发明了“襁褓”用来适度的包裹住小婴儿,为其营造一种类似子宫的包裹感和安全感。这种方法可行有效,而襁褓的使用,也一直沿用至今。

谁说“老一辈育儿经验”都是错的,这些育儿经验也有科学依据

2、给孩子穿肚兜

一直以来,很多老人都有给小孩穿肚兜的习惯,旧时小孩的肚兜多为红色,绣有虎头等图案,现在颜色花样也越来越多了,主要用来包裹住宝宝的前胸和腹部,既寄予了老人对孩子吉祥的祝愿,又能起到给胸腹保暖的作用。

清代吴珠泉在《续板桥杂记·雅游》中就提到了肚兜的作用:“至於抹胸,俗称肚兜,夏纱冬绉,小儿用者,今仍常见,惟一般无袋。睡眠时以免风吹肚脐。”

小婴儿由于腹壁薄,肠胃功能弱,如果腹部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会使宝宝出现腹痛、腹泻、呕吐、胃肠痉挛等病症,宝宝会因为身体不舒服而烦躁大哭,不单影响宝宝的饮食睡眠,还影响宝宝的健康。所以需要注重宝宝腹部的保暖。

然而小宝宝睡觉的时候都“不老实”,喜欢满床翻滚和乱踢被子,家长很难时刻照料,所以“肚兜”的运用就帮了家长的大忙,无论冬夏,都可以有效的给宝宝的腹部保暖。

谁说“老一辈育儿经验”都是错的,这些育儿经验也有科学依据

3、给宝宝穿手工布鞋

现在很多老人还会一针一线纳鞋底、绣鞋帮,为家里的小孩制作手工布鞋,但爸爸妈妈总是不能理解,觉得手工布鞋又难看还费时,不如市面上各种小鞋子好看。殊不知,给孩子穿手工布鞋也是很有好处的。

宝宝的小脚很多都是软骨,骨组织弹性大,很容易变形,加上脚的表皮角质化层薄,肌肉水分多,很容易受到伤害。在宝宝1-3岁这个时期,正是宝宝活泼好动学走路的时候,而也是这个时期,宝宝的小脚正在快速发育。如果鞋子选择不恰当,很容易损伤宝宝的小脚。

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通常使用棉布按着宝宝脚的尺码精心制作,柔软、透气、吸汗,相比于某些好看的小皮鞋,手工布鞋对宝宝的小脚能够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更有利于孩子的足部发育。

谁说“老一辈育儿经验”都是错的,这些育儿经验也有科学依据

4、给宝宝理“阿福头”

宝宝新陈代谢快,出汗多,头发长,汗湿后很容易滋生细菌,而清洗后头发长时间不干也很容易让宝宝着凉,很难打理,于是在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给宝宝理一个清爽的短发,很多地方在给孩子理发的时候,都喜欢在孩子头顶囟门处刻意留一片头发,俗称的“阿福头”,看起来也特别可爱。

宝宝出生后,囟门是没有完全闭合的,随着宝宝颅骨逐渐骨化囟门也渐渐变小,通常在1岁~1岁半闭合,在此期间,囟门处很容易受到损伤。而头发对囟门有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夏天防晒,冬天保暖,既能防止头皮损伤,细菌入侵,又能对无意间对头部的碰触起到缓冲作用。 

所以,为了保护囟门,大家才在理发治愈刻意在囟门处留一撮头发,并不单是为了好看,相比于剃光头,既能避免在理发过程中对囟门的伤害,又能让余留的头发继续保护囟门。

谁说“老一辈育儿经验”都是错的,这些育儿经验也有科学依据

其实,无论“老观点”还是“新观点”,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妈妈们在照顾宝宝的同时,可以多加筛选,挑选出有利于宝宝的育儿方式进行采纳,帮助宝宝能够更加健康舒适的成长。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收藏,评论,或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看到。如果有其他育儿问题,可以点击关注呵呵妈,更多育儿知识持续更新!

".jp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