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等待”,是你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家学宝主笔团 | 胖包
周末和表姐一起带小侄子去海洋馆玩。海洋馆门口人很多,买票的窗口排着长长的队。我们三人走到队伍末端排队买票。
没一会,前面便爆发了争吵声。细问原因才知,原来是一个孩子性子急,想要提前进入海洋馆,不愿意排队。
家长为了满足孩子,就带着孩子冲到队伍最前段,一直跟售票的姑娘软磨硬泡,希望达到目的。结果姑娘没同意,孩子哭了,这位家长便不乐意了,开始辱骂起来。
因为孩子缺乏耐心,家长便满足他的无理要求,这样不仅会助长孩子的急躁,更会让孩子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玻璃心”,难以面对挫折和失败。
巴斯德说:
“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等待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会孩子等待,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1
溺爱是孩子缺乏耐心的罪魁祸首
同事楠楠家宝宝非常喜欢哭闹,冲奶粉慢了一点就哭个不停,要买玩具没有立刻买也会大闹不止,日常表现就是想要的马上就要得到,得不到就会赖在地上不起来,哭闹不休,直至达到目的。
其实,这些坏习惯都是因为楠楠不注意造成的。楠楠是35岁的时候生的宝宝,所以格外溺爱,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宝宝的需求。
殊不知,就是这样的过分溺爱才导致了宝宝现在的行为表现。
孩子之所以会性子急缺乏耐心是因为他们缺乏自我教导,缺乏情绪、动机与积极程度的自我控制能力,才会使得他们表现得缺乏意志力或自律。
家长的有求必应会让孩子脑子里形成“我要什么就立刻有什么”的思维惯性,而由于家长的溺爱又无法让孩子获取自我控制能力,以至于当有与他的思维惯性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时,孩子就很容易情绪失控,也就是情绪上的暴力性。
有求必应就是一种纵容,这种纵容还会让孩子养成做事情三分钟热度的习惯。
孩子性子急缺乏耐心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散漫。由于没有耐心,他很难坚持去完成一件事情。
今天学舞蹈,明天又去学钢琴,最后什么都没有学成。而因为家长的溺爱,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予以制止,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就意识不到这种行为的危险性,那孩子长大后,谈何成功呢?
事实上,作为家长,理应扮演的是旁观者的角色。在孩子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再提供帮助并加以引导,而不是满足他所有的条件。
在家里,他是你的宝贝,你对他百依百顺。在外面,他只是个不守规则的“熊孩子”,没有人会无条件的包容他。
你的溺爱只会让孩子日渐失去耐心,变得越来越贪心,变成别人眼里的熊孩子。

2
愿意等待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调查: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Walter Mischel让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上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可以选择马上吃到1颗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15分钟回来后吃两颗棉花糖,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控制了自己的欲望,选择了两颗。
十几年后,Walter Mischel对当年的孩子们进行了调查,发现那些选择了等待的孩子和那些不愿意等待选择一颗糖的孩子相比,成绩更好,人缘更佳,抗压能力也更强。
爱因斯坦说过 :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当一个孩子学会了等待,就能更好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遇事不是只会哭闹。孩子的意志力会变强,不会那么脆弱,遇到困难挫折也就不那么容易放弃。这样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表姐家的孩子柚子从小就喜欢跳舞,表姐就给她报了舞蹈班。
舞蹈课上,柚子的表现却并不好,胆子小,放不开,韧带硬,形体差,老师都说她不适合学跳舞,让表姐给柚子换个兴趣班报。
表姐委婉地告诉了柚子老师的建议,本以为柚子会哭鼻子,谁知柚子却像个小大人一样严肃地说。
“急什么,我还是个小孩子呢,慢慢来嘛。”
表姐听了一怔,笑笑表示默许。
柚子就在这种不急不躁的心态下,日复一日的坚持着。三年过去了,柚子早已不是当时那个跳舞就害羞,不被老师看好的柚子了。
现在,经常有婚庆公司的人请她去婚礼现场表演节目,柚子俨然已经成了家乡的小明星。
成长的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学会耐心等待,才会让未来更光明。

3
如何让孩子学会等待
心理学上有一个关于儿童自控能力的词叫做“延时满足”,即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当孩子出现缺乏耐心的行为时,家长需要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孩子有自控力,学会等待。
1、学会习惯孩子的哭声
邻居颖姐家的宝宝闹闹是婆婆在带,老人家带孩子格外溺爱,只要闹闹稍微有点哭腔就立刻抱起来溜达,直到哄好为止。
有一次,颖姐和婆婆一起带闹闹逛超市,闹闹看上了一个恐龙玩具,颖姐说家里恐龙太多了,不买了。
闹闹一听妈妈不给买,立刻躺在地上,哭了起来。婆婆一看急了,抱起闹闹,哄道:“买买买,奶奶给你买。”还劝颖姐,说孩子都哭了,别让他难过。
颖姐非常无奈,吐槽道,“闹闹只要哭,婆婆立刻缴械投降,一哭一个准。”
孩子哭泣,家长心软这是必然,但是这也是孩子和家长较量的过程。
一旦你让孩子形成了“我哭就会有”的心里模式,那他就会把哭当作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他还是个孩子时,也许外人会对他多些谅解,但是一旦他长大了,在他人的印象里,他可能就是个只会哭的懦弱者了。
所以,一定不要被孩子的哭声所控制,要学会习惯,然后加以引导,告诉孩子,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2、告诉孩子“等一会”到底是多久
之前听过一个分享觉得很有意思。
一家房产公司的经理问下属小李,今年的计划是什么。
小李答道:
“要多完成业绩,要多看书学习业务知识,要多陪伴父母和妻子。”
经理笑了笑说:
“你今年的目标肯定不能达成。”
经理又问下属小黄,小黄说:
“我今年的目标是卖20套房,每月看4本书,每月陪妻子看两场电影,至少2个月回一次家。”
经理点点头,表示相信小黄能达到目标。
经理之所以认为小黄能达成目标而小李不行,是因为小黄把自己的目标量化了。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给自己定一个模糊的目标,其实是连自己都没有想好如何去完成,所以完成率就很低。
对于成人的我们来说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们了。
在你对孩子进行“延时满足”教育时,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等一会到底是等多久,这样他才会对你产生充分的信任,并且愿意去等待。
如果你只是抽象的告诉他等一会,他对于这个一会是一无所知的,内心就会产生抵触心里,从而失去耐心。
3、“延时满足”的结果是:满足
正如孩子会形成“我哭就会有”的心里模式,也可以形成“我乖就会有”的心里模式。在你教会了孩子等一会之后,一定要真正的满足他,并对他的表现给予鼓励。
同学小张是个没有耐心的爸爸,每次他家宝宝洋洋想要出去玩,他都会告诉洋洋等一会就去。
结果洋洋安安静静等了很久之后,小张却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久而久之,洋洋再也不愿意相信爸爸,只要爸爸让他等一会,他就会发脾气乱扔东西。
让孩子等一会并不意味着哄骗,你的哄骗会让孩子对你不再有信任感。一旦形成这种想法,孩子就会容易叛逆,当你再让他等的时候,可能会引起他更激烈的反抗。

4、通过书本培养孩子的耐心
书本是孩子最初接触外部世界的渠道,孩子的模仿能力强,看到书里人的行为,他也会去模仿,所以一本好书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对于孩子来说同样有效。
家长们可以陪孩子们阅读一些涉及秩序的儿童读物,比如说等车要排队啊,玩游戏要一个一个来啊等等,在看读物的同时告诉他一些道理,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了,孩子的心就会静下来,没有那么浮躁了。
巴尔扎克说:“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培养他们耐心等待的习惯,这样即使他们长大后遇到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因为他们明白,等待之后就是美好。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