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五线城市早教市场初步探索
"人生0-3岁的发展,要胜过以后发展的各阶段,胜过3岁以后的总合。" -------著名幼儿教育思想家 蒙台梭利

早教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至关重要。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大脑细胞约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是在三岁以前形成的,智力水平也有一半是四岁前形成的。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多年来对一千多人进行长期跟踪研究的结果表明,若十七岁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为一百,那么四岁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为五十,八岁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为八十,剩下的二十是从八岁到十七岁的九年时间里获得的。这就是说,人在最初四年智力的发展等于以后十三年的总和。因此早教对儿童智力、潜力、性格等各方面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早教至关重要。
由此,早教至关重要和人们在早期教育上的观念的提升,中国早教市场的萌芽期开始于大概1998年前后,随着近20年的观念传导和市场摸索,近五六年时间,早教市场中欧美,本土及线上的各类早教机构,亲子app和知识付费等层出不穷,早教市场蓬勃发展且渐已成熟。而这些年早教机构和有关于早教品牌度较高的机构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五线城市的市场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一,宏观层面早教行业的市场规模逐年上涨,市场体量较大,且一二线城市早教品牌较多,有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三四五线城市将是未来五年竞争激烈和高速增长的市场区域。2018年《中国早教蓝皮书》2011年到2017年间,我国城镇化人口从6.91亿增长到8.13亿,城镇化率增加7.25个百分点。其中,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会超过60%。预计未来城镇人口将达10亿。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无疑扩充了早教市场的目标客户群体,预计2025年我国早教市场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
而根据2018年《中国早教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一线城市占全国比例达15.1%,而北上广深人口数仅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左右。这意味着一线城市人均早教中心数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而三四线城市早教中心缺量庞大。可见,我国三四五线城市早教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也呈现出不同于一二线城市的市场特征。
二,三四五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但随着互联网和当地引导就业慢慢的教育资源会不断增加,随着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在子女教育意识上的不断变化,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和支出会不断的增加,早期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不断的会被认识到,而且在这一部分的投入和支出也将会有更大程度的增长。 相对于一二线市场因为收入状况一般,年支出费用较高,房贷和车贷的压力也较大,在孩子教育方面支出的弹性也较高,但抚养与教育支出在家庭总支出占比在15%-20%之间,若三四线城市的家庭年收入为12万元,则在教育方面的花费大概在2万元左右。大部分家庭对于价格和受教育意愿方面,更偏向于价格方面。一个因素是市场没有值得信赖的早教机构,一个是因为时间的规划和安排上并没有过多侧重于孩子的教育,但对于年轻一代的家长观念上的改变也越来越明显。
三,普惠性教育的政策支持也将更大的促进普惠早教行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教育部2012年5月发布的《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将发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列入当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16年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布《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6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性早期教育,推进国家早期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教育方面的工作任务中也提到教育公平化发展和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在财政资金吃紧的状况下也不会减少。
四,三四线城市市场现有早教和托管机构质量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也并未在当地的市场内出现领袖型的认同度较高的品牌优势。大多线下早教机构都是以加盟的模式进行,过于偏重于盈利,加之师资和服务人员的水平有限,三四五线早教教育的科学性和质量并不是很高,且市场上很多托育机构不规范经营较多,小规模投入基础设施也较差,教学的科学性和体验感并不能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而且未出现比较有市场认同度的早教品牌,也可谓是鱼龙混杂的局面。

早期科学化引导是孩子的需要,不是家长的需要,但家长却决定了孩子能否接受更好的环境和教育。
三四五线城市的年轻一代基本上都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受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对于早期孩子的科学化引导是缺失的,虽然爱孩子,但在专业程度上来说并不知道如何去更好的去抚养教育,且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照顾一个孩子的基本生活某种程度上就耗费家长的很多精力,便也无心关注孩子的认知水平提升及性格习惯方面的塑造,在孩子抚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基本是束手无策的或者都是遇到问题才去找各种方法去进行补救,责任心较强的家长除了照顾基本生活方面之外会学习一些抚养和教育的知识,但缺少一个值得信赖的机构给予更好的全方位的知识渠道和养教体验,如果有值得信赖的机构,他们更会愿意把时间安排到位和消除距离限制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家长也会更愿意与孩子一起成长。
早期科学化引导的“隔层纱”式的需求特征。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个小单元,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要素,而小城市里大部分年轻人价值感的缺失会把自身生活的重心慢慢的回归到孩子的教养问题上来,也只有孩子更好的成长和孩子的成就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比大城市的年轻人更有时间和精力,但也安于闲逸。随着物质生活的更加充裕和乏味的日常工作和活动,孩子早期科学化引导的需求会出现爆发式和持久性的日常需求。需要一定的外在刺激和观念引导。
较低层次的认知能力与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随着年龄的增长形成巨大的阶层差异
认知能力滞后是因为孩子早期没有进行科学化的引导和干预,尽管基因因素有一定的影响,而认知能力滞后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加之教育资源地域分配差异,造成一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和乡镇孩子之间的社会竞争力出现交叉放射式的较大的阶层差异,而早期科学化引导会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成长和未来,这种需求的重要性,是需要家长能够更充分的认知的,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去力行的,也应该相信每个家长对于孩子的关爱和责任是其他事情无法并论的,少生优生也是年轻一代每个家长所认同的,也相信家长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在这方面做出努力的。
六,微观层面对于早教机构的教育理念和时间有不同的需求,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家长在亲子陪伴或早教的时间安排上也有很大不同。对于教学理念和孩子的体验更加注重,要求更加严苛。不同行业工作人员在早教和托管方面时间敏感度也不同,比如医生或者护士,他们的工作时间非固定的早九晚五,银行从业人员在内勤工作人员的时间敏感度也较高,教师的时间敏感度较低。教师行业的家长更关注科学化教育,对早期的教育要求较高,但也更依赖于家庭教育,因为工作,重心并没有进行完整的早期教育的学习和实践,而且过度相信自己和家庭成员的能力。个体经营者和务工人员的时间敏感度相对于公职人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敏感度较低。
因为收入相对较为薄弱,所以大多数三四五线城市的家长更希望在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能够带来更好的教育和体验,加上市场上很多不规范的早教和托育机构给家长带来的印象和不安全感让家长对于相关教育或服务的要求也更加严苛。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早期教育又是重中之重,而中国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三四五线城市及乡镇农村,而这些地方的孩子的认知能力相对比较滞后,若能有更普惠更优质更符合当地市场的早教机构的出现及早期科学化的引导,将对孩子们的成长和整个社会发展将带来更有意义的改变。
(若有更多见解,欢迎评论和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