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说“最爱妈妈,不爱爸爸”,一定要警惕!
本文:围炉夜读(weiluyedu_)
中国人讲究言传身教,家庭教育是孩子第一个乃至受益终生的学校。所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之深,超乎你想象。
1
有一次回老家看父母,家里还有很多其他亲戚。长辈们围坐一旁,带着孩子,边嗑瓜子边聊天。
有个长辈问我一个表哥的儿子:“小肖,你爱爸爸还是爱妈妈啊?”
表哥的儿子不假思索道:“爱妈妈!”
表嫂立马将他搂在怀里亲了亲,给了一颗糖,夸奖道:“宝贝真乖!”
表哥当时站在我身边,对我无奈的笑了笑。说这小崽子,都被她妈妈教坏了。
原来,她妈妈平时就会告诉他,家里妈妈最好,妈妈一天到晚陪着他,给他洗衣服做饭,一定要爱妈妈。
爸爸每天都要工作,有时候还加班晚回,妈妈有时候会问“爸爸更爱你还是妈妈更爱你?”,小朋友都会说妈妈更爱他。问更爱爸爸还是更爱妈妈的时候,她也会回答更爱妈妈。
每次答案是妈妈的时候,表嫂都特别开心,会奖励儿子一颗糖。
表哥向我倒苦水,你说每天早出晚归,拼命赚钱养家,每次休息还会带孩子到处去玩,怎么就没有妈妈爱孩子?凭什么每次孩子都说更爱妈妈?
他也跟表嫂说过这个问题,表嫂理直气壮地说:“本来就是我一天到晚带孩子,说爱妈妈怎么了?再说,也就是开个玩笑,你跟孩子较什么真?”
现在不跟孩子较真,孩子就会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他们会相信父母的话,默认父母说的是对的。
家庭教育中,最要不得的,就是这种玩笑。
因为父母以为的玩笑话,孩子往往会将其奉为真谛。

2
“最爱妈妈,不爱爸爸”传递出的危险信号,是家庭里爱的不平衡。
现代的很多家庭,家内事都是妈妈做的比较多,爸爸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少一些。这时候,父母双方万万不可在孩子面较真,谁为这个家付出的多一些。
爸爸加班工作是爱,妈妈洗衣做饭也是爱,为什么要权衡爱的大小、多少呢?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家庭的爱。
“最爱妈妈、不爱爸爸”这句话说明,孩子默认妈妈对家庭的付出,已经忽视爸爸为家庭的付出了。长此以往,孩子只会越来越忽视爸爸。
一个家庭中,孩子若是只看到一方的付出,就会被“缺失父爱”的表象所骗,这绝对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对丈夫来说,听到这句话也难免“气难平”。同是为家庭付出,怎么得到这么“不公平”的回报呢?
妻子眼中的小玩笑,却是对父亲为这个家所做的努力的最大忽视。
所以父母双方,不要只看到眼前的“更爱谁”,要看到自己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对于孩子的影响。

3
孩子面前说话,最是不能随意。
小孩学话的能力特别快。同事有次开车送孩子去幼儿园,路上等红绿灯的时候,孩子随口说了句脏话。他特别吃惊,问孩子从哪学的,孩子也说不清楚,自己顺口就说出来了,也没人教这个。
回家他和妻子说了这件事情,妻子特别不好意思,说自己之前送孩子上学,等红绿灯特别烦躁的时候,会忍不住骂一句,没想到被孩子学了去。
后面夫妻两人都格外的注意,再也不会在孩子面前说脏话了。
有位朋友在要二胎的时候,非常忐忑,担心自己家大宝会不会不开心,不愿意。有天大宝回到家果然问了:“妈妈爸爸,你们有了小宝宝之后,会不会就不喜欢我了?”
朋友特别认真严肃的跟他说:“爸爸妈妈会一直都爱你的,等妹妹出生之后,她也会爱你。”
他们一直给大宝灌输妈妈爸爸永远爱他,妹妹出生不会分走他的爱,并且会多一个人爱他的观点,所以,大宝一直都很期待妹妹的出生。妹妹出生之后,他也会帮忙照顾,两个人感情特别好。
上一次聚会,有人问大宝,爸爸妈妈是爱他多一些,还是爱妹妹多一些。他就会说,爸妈两个人都爱,他也很爱妹妹。
有时候,他和其他小朋友聊天,都会说自己妹妹怎么怎么样乖巧可爱,其他小朋友都表示非常羡慕。
这位朋友和他妻子的做法久很正确,孩子的正确观念的建立一定少不了父母的引导。而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就是成长的最好榜样。

4
《请回答1988》里,德善在家里排老二,餐桌上的煎蛋总是留给弟弟,漂亮的衣服每一件都属于姐姐。就连过生日,也是姐姐过生日时,她顺带着一起过。
在又一次想要单独过生日被拒绝后,终于忍不住大哭了起来。
晚上回家的路上,她在路口看到爸爸在等着她,手捧一个蛋糕。
爸爸说:“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们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很多孩子看着德善,可能都会想起,自己与父母相处过程中,被忽视的一些心思,以及自己不被父母理解的地方。
朋友曾跟我说过一个故事,他有个亲戚,人其实挺好,但是脾气太急。情绪上来就控制不住自己,经常会打孩子。
每次他提起来,都说自己第一次当父母,不知道怎么管孩子,只有打才听话。
谁不是第一次当爸妈?但有些人就是比你做得好。好父母不在于金钱,而在于对孩子的“用心”。
那个父亲,在孩子面前连自己脾气都控制不住,怎么能言传身教,让孩子做一个克制、理性的人呢?
育儿即育己。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要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
请记住:孩子的成长一定离不开父母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