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越表扬,越容易犯错?表扬时别让孩子会错了意
文 | 齐丽娟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见到这几个场景。宝宝做了一件小事,一群人围着表扬,夸着赞着,这个孩子真聪明、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等这类的话,不绝于耳。作为父母家人日常用语,对于孩子的行动与言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很多赞扬的初衷,主要是想激励孩子,譬如懂事、可爱与听话等。但长远角度来看,孩子像是一张白纸,思维逻辑非常简单,周围的环境怎么给他定义,他就怎么做,但孩子总会长大,对于一些事渐渐地就会有了小心思。而这些小心思,有好有坏,但来源确是非常肯定,主要就来自于周边环境给他的定义。
一个简单的小例子,就可以证明这个观点。一个长期生活在夸奖中的孩子,会对竞争与荣誉非常敏感。作为期盼他成才的角度,这样的敏感,是非常有用的。很多时候,我们作为父母,也非常希望孩子的这种表现。但这种情况如果往另一种情况发展,你会喜欢吗?

“后遗症”
这之中有一部分的孩子,会为了这一点荣誉不择手段,甚至为了博得一点赞扬而出现点欺骗的小心思,部分甚至会出现一定的小嫉妒。而这些不愉快的过程与结果,作为父母,肯定会生气甚至是批评,但对于孩子原本的思维模式来说,无异于一次变革。
通俗点,孩子会有点懵,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继而会影响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现。就是很多家长日常感觉中的“越来越差”。
因此,最佳的建议就是,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家长先冷静思考孩子的理解水平与当时环境。毕竟很多事情坚持久了,自己都不得不按照习惯做事,而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但却很容易忽视。

宝宝做了一件聪明事情,我们会怎么表扬?
估计很多人会直接说出孩子真聪明这句话。而宝宝是怎么接受这句话呢?父母的原意是为了夸赞这件事宝宝做的很好,但孩子很容易理解成我是一个聪明孩子。这种心理暗示短期内的激励效果非常明显,想必每位父母都非常会用这一招。
但这样的孩子往往对于失败与挫折非常的难以忍受,会出现一定的自我怀疑的倾向。而很多孩子往往喜欢把这件事情隐藏起来,通过什么心思呢?欺骗、突然间的暴怒以及情绪突然间的失控(大哭、攻击)。这种隐藏式的操作,让孩子轻易的输不起,但对于长远人格的塑造非常不利。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自己对于孩子的表扬说出来才不能让孩子误会呢,简单的,直说。很简单,宝宝你在今天的什么时候,做的那一件事非常好,办的很聪明等,重点不在于时间地点等,而在于让宝宝知道,夸奖是因为这件事,而不是因为“我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