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带四胞胎女儿出门,得知是去打针,小家伙们的反应让人笑喷了
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帮妈的同事大霞黑眼圈特别重,通过谈心后了解到,原来是孩子生病了,从小孩子就特别排斥吃药,而且打针好的快,但是怎么哄着孩子去打针都无济于事。好不容易骗成功了,孩子哭得满头大汗,当妈妈的心里也特别难受。

这让帮妈想起了前不久看到的视频,当时看起来觉得很有趣,但是直到现在才意识到原来孩子害怕打针是普遍的情况:视频中,爸爸有4个双胞胎女儿,模样、穿着打扮甚至行为举止都一模一样,有时候甚至爸爸都分辨不出来。

当催促孩子去洗漱时会发现几次去的都是一个人,好不容易哄孩子上床睡觉,爸爸刚转身孩子就又下床了。
这天,爸爸把四胞胎姐妹按照顺序排列好准备上车,但是这个时候孩子们一听到是去打针,全都扭头往回跑。留下爸爸一个人在原地苦笑……
@芝麻果:好可爱啊,又想骗我生女儿……
@绿萝:我家宝宝也特别怕打针,每次都特别费劲,四个孩子更辛苦。
@火烈鸟:我这么大了现在对打针还有恐惧,想必这些小姑娘,心理阴影面积也很大了吧,哈哈哈......
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内心会由柔软变得坚强,有时候宁愿与全世界为敌,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但是一旦自己的宝宝降生,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爸爸妈妈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恰好照应了“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话。孩子笑,爸爸妈妈会比孩子笑的更开心,孩子哭,爸爸妈妈们的心顿时感觉全碎了。你也是这样吗?

帮妈经过反思和总结后,发现吃药打针对于孩子和大人来说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不是苦涩就是疼痛,而对于这些感觉孩子是最为敏感的,就像孩子被火烫一下,就一辈子都会记得火是烫的,以后再也不会触摸。
细数家长那些哄骗孩子打针吃药的招数:带孩子去“医院”买玩具、在面包里夹“药丸”,或者是强硬的方法,而这些在刚开始可能会很管用,但是很容易产生两种副作用,一种是孩子不信任爸爸妈妈,另一种是孩子自身产生心理恐惧,而这种影响将可能会是跟随一生的。

因此,在打针之前,爸爸妈妈们要和孩子积极做好沟通工作,比如在平常经常给孩子普及相关的知识,打好“预防针”,比如打针前深呼吸,身体越放松就越不会疼,越紧张反而会越疼;打针不哭的孩子是最勇敢的宝宝,打完针就把病毒吓跑了,自己就不难受了,等等。另外,当家长打针时要利用好这个机会,积极勇敢的面对,以此为孩子做好“榜样”作用。把干净的针管留给孩子,教孩子模拟医生给布偶娃娃打针,体验换位思考等。而且,当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们很勇敢,自己也会变得勇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多关注孩子的小心思,勤于沟通,听听孩子的想法有时候会很重要。养孩子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帮妈认为可以尽量哄孩子,但是不要骗孩子。看完今天的分享,爸爸妈妈们有什么想法或感悟呢?请尽情分享给我们吧,为了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为了爸爸妈妈们减压增乐,初心不变,不见不散!
我是帮妈,两个孩子的妈妈,一名高级育婴师兼具插画师,有关孩子教育、生理、心理、营养、日常保健与护理等方面问题,问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