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长都该有“心计”:影响孩子一生的4个潜智慧
父母是儿童最初的世界,是儿童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因此正确的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养育观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
如何让每个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和那些最美好的东西相遇,找到自己成就他自己,是一种智慧,更是一门艺术。

1.帮助孩子消化“过度”赞扬
老一辈的“棍棒教育”已为我们所不齿,但它极端的反面“过度赞扬”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父母为了鼓励孩子,给与孩子过多的奖励和赞美,适当和适时的赞美的确可以激励孩子更好的完成一件事,但是过分的不符合事实的赞美只会让孩子的思想产生混乱,反而会扼杀他们对于事物本身的热爱。
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孩子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他们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尤其是3-6岁的孩子,他们还不具备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在肯定孩子进步的同时,让他们明白他们做这件事的实在的意义,而不是通过奖赏是他们形成一种不合理的依赖。并且,引导孩子分辨外界的“过度”赞扬,当别人称赞你的孩子时,不要忙着一味的谦虚,及时给予肯定,并且给予正确的赞扬,让孩子心理更好地发展,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

2.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自信洒脱品质的养成,离不开父母呵护与尊重。对于孩子来说,在生命之初,他们的心灵中充满不合逻辑的美好,这也正是孩子的纯洁无暇之处,如果你想做什么来保护这份美好那就是尊重,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这更重要的了。
“尊重”可能只是你无意中的一句话,当一个孩子结束了一天幼儿园的生活,一路小心翼翼的把一个拙劣却是费尽心思的作品当作礼物放在你的手上,你一句“这是我今天收到的最棒的礼物。”并把它摆在橱窗的行为,这份认同无疑会让他体会到价值感,让他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重要的事。
学会倾听,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与积极的开导。适当的向孩子示弱,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和被尊重的。

3.爱永远不会把孩子惯坏
有人说溺爱使孩子变坏,这是很可笑的,我们要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爱,爱本身永远都不会教坏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一种无条件的爱,每一位妈妈在辛苦的怀胎十个月中,每天都对这个将要来到世上的婴儿给与最美好的祝福。只盼他能够健康快乐,那时候的爱是无条件的,可是渐渐孩子长大,我们有太多的期待,希望他懂事听话,希望他干净整洁,希望他学习成绩好,希望他能够熟练的弹奏一句钢琴……
不要随随便便给孩子贴上“笨,懒,蠢”的标签,无论他做错了什么,正确的评价孩子,让他从心底感受到你对他的爱,这种爱是无条件的,是独一无二的,是他未来人生路上坚强的后盾。

4.用信任强大孩子的内心
心理学认为信任是人格特征和人际现象,个性不同信任程度也不同。信任是涉及交易或交换关系的基础,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信任,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一个孩子在成人以后对世界的态度。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父母这样的责备 “一定是你不对”“干嘛理那种人”“错了还要狡辩!”……有很多孩子成人之后,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会选择跟父母沟通,可能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爱说话了,可能只是因为一开始你没有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在生活中试着给孩子”辩解“的机会,跟孩子做朋友,平等的交谈,给孩子的承诺认真的履行,亲子之间,最重要的不是可以教孩子什么,而是永远相信他可以做到。

父母的价值、意义和他对孩子的影响是需要用一生去验证的,愿每位父母在一次次工于“心计“的教育实践中成长为智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