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你抱抱我就好了

文 / 养育男孩
2019-03-13 07:07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小偷家族》截图


1


周末的上午。

带小小鱼一起来到楼下的小广场练习轮滑。

我们刚刚坐在椅子上换鞋子的时候,一个三四岁模样的小男孩就凑了过来。

看着小哥哥一件件穿上装备。

我知道他是好奇又想尝试的。

但是他的爷爷推着婴儿车里的妹妹,正唤他回家了。

看到他没动,老爷子自己推着车走了。

然后设想着孩子会跟过去。

没想到小家伙还是一动不动站在那。

爷爷没有法子,又推着车返回了。

但是抱着小孙女去避风了,因为风越来越大。

我想孩子应该过一会也会走。

就带着儿子开始练习。

这时孩子开始看爷爷的去处。

然后爷爷叫唤,他不听,就在那开始发脾气。

起初是哼哼唧唧,没多久就大哭起来。

这时老人就站在墙角那边,远远地看着他。

任他坐在地上,搓掉鞋子,嚎啕大哭,差不多有十几分钟。

看到孩子这个样子,我过去安慰他。

给他穿上鞋子,然后抱到椅子上坐着。

可是无果。

没多久他直接躺地上哭,几近绝望。

这时我看到爷爷那边试着把婴儿放在车子里,又怕吹风,不好过来。

我又过去给他看护婴孩,要他去抱抱哥哥。

老人过去了。

然后从地上抱起孩子,就那么一瞬间,他停止哭泣了。

爷爷说,“你是哥哥,我怎么抱你,还要带妹妹。”

这时他也没意见了。

过了一会,跟在婴儿车后边,快步地回家去了。

其实,在开始的时候,爷爷能看到孩子的想法。

跟他谈谈轮滑,满足好奇心,然后一起走,就不会这样了。

要么在中途能及时给他一个抱抱,安慰他一下。

也不会让孩子哭了几十分钟。

我能感觉到那种几乎绝望的哭泣。

真的让人难受。

就好像漂浮在汪洋大海中,渴望有人能拉住自己。

孩子这不是发脾气。

因为那哭声是发出的求救信号。

他只是在呼唤你的一个抱抱,希望你看见他的感受。

因为很多时候,一个抱抱是理解,是共情。

2


你会发现很久没有见到妈妈的孩子,总是会扑倒妈妈的怀里,得到一个爱的抱抱。

这是一种内心的渴望。

孩子渴望跟父母有亲密的互动,就好像按一个确定键。

确定你是爱我的,而我是多么的爱你,想你呀!

所以,爱我,请紧紧抱着我好了。

而不是说责备我是爱我,打我是爱我,忽视我是爱我。

那都是父母的谎言。

在电影《小偷家族》里有一个小女孩由里。

她是治和祥太从垃圾站里捡回来的。

因为每次她被父母虐打或者遇到父母发疯似吵闹就会逃到这个避风港。

后来她的新“妈妈”信代抱着由里说:“如果说是因为爱你,才打你的,那一定是说谎,如果爱你,就会像我这样紧紧抱住你”

看到这个场景,真的催人泪下。

要知道我们有多少的父母,打着爱的幌子,却面目狰狞地伤害孩子。

一次又一次。

像所有的父母那样,我很爱我的孩子,非常非常爱。

孩子应该是父母在这个世上可以毫不犹豫豁出生命去保护的人。

但是我也骂过孩子,也打过他。

我发现99%的原因是我自己没有管理好情绪。

而不是孩子的错。

很多人说我是一个好爸爸,其实我做的远远不够。

只是我一直在努力地改变,努力修行自己。

很多父母觉得“骂孩子是爱,打孩子是亲,不打不骂不成材“”。

甚至成为教育孩子的座右铭。

但是,你可想过,孩子挨了多少不该挨的打和骂,是不是被你当做情绪的出气筒使了?

当你第一次怒吼着告诉孩子,“我骂你是爱你”。

孩子抬起头望着你那狰狞的脸,他们理解的爱原来就是这样的。

长期这样,他们真的不会表达爱。

就好像很多人成年后无法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而是用那种狂风扫落叶一样的情绪表达自己的爱:“多穿一点啊!多吃一点啊!

为什么这个剩菜你还要吃,我不是说要倒掉吗!

你不怕生病吗?”

其实内心是爱,可说出来却生硬而伤人。

吓得老人瑟瑟发抖,正如同当年孩子那瑟瑟发抖的心一样。

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


3


很多时候,孩子犯了错,是有缘故的。

比如孩子尿床,会让爸妈发脾气。

好好的被子被毁掉了。

情急之下就对着孩子的屁股一顿打。

可你有没有去找原因呢。

记得过年回老家住的时候,小小鱼也尿了两次床。

因为换了新的房间和新的被褥。

第一天晚上,我们半夜给他换衣服,觉得没什么。

跟他说不要再这样了。(说实话,谁会想这样做呢?)

可是第二天还是这样。

我们也没有发脾气。

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我们也傻傻地发过脾气,但是没有任何的改善。

他有时是喝水太多,睡前没有撒尿。

有时是换了环境导致,过几天就好。

其实,那些经常尿床的孩子,往往是被父母长期忽视,但是尿床却能得到父母关注的孩子。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父母的关注。

假如父母能用心地陪在孩子身边,给他足够的爱和关注。

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4


父母的理解和拥抱产生的教育效果胜过打骂和压制!

在医院、广场、商场、游乐场,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哭的撕心裂肺,但是父母还是板着脸,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认错。

所以就常常看到父母在前面走,一个孩子跟在后面哭。

我也曾这样做过,有一次带儿子去动物园,本来玩的很好。

但是回来的时候,他在路边的商店看到了恐龙玩具,这下子就不得了。

一定要买才肯走。

我也不知道那天是累了还是什么原因,火气很大,坚决不买。

然后他就哭,我就站在那看着他哭。

老板就不停劝说“买吧,买吧,也不贵,孩子喜欢就好。“

“就是不买,不要说了。”声音很大。

“你这个当爸的,怎么这样啊!”

我牵着他的手走了。

一路上还是哭。这可不行啊,好像人贩子一样。

我也是手足无措,最后还是压制火气,蹲下来跟他说:

“爸爸给你选一个更好的,我们去前面挑一个。”

后来给他买了一个更好的剑龙模型。

现在都当作宝贝疙瘩。

庆幸我没有用吼叫来吓住他,胁迫他。

因为他并不是一个什么都要买的孩子。

就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置之不理,强硬拒绝?

陪着儿子一路成长过来,看着他从一个蛮横着索要的孩子,变成一个愿意商量,遵守规则的孩子。

从那以后,每次他看到店里有恐龙玩具,也会去看看。

但他也明白,自己真的需要,爸爸也会买的,但是不可能把所有想要的玩具都买回家的。

而我也开始变得成熟,当孩子再次有情绪的时候,我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用情绪去压制情绪。

而是蹲下来,理解他,安慰她,抱抱他,转移他的注意力。

让他感受到我的坦诚的心意,这就能得到他内心的支持。

我发现自己变好了,孩子也变好了。

孩子真的能让父母不断变好。

对一个孩子来说,父母的接纳和理解是最大的幸福了。

经常得到爸妈理解的孩子,也会学着理解自己的父母。

很多亲子间的矛盾和风波往往就能在理解中化解了。

记得,遇到事,先别发脾气。

而是蹲下来,拍拍孩子的小肩膀,摸摸他的头,认真倾听他的话,内心理解他,行为上接纳他。

(本文为鱼爸原创, 图来源网络,公众号转载可联系授权,欢迎个人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新书《刚刚好的养育,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热售中)


支持原创就在文末点赞,赞赏鱼爸,欢迎留言!

您所见到的,也许就是朋友需要的!分享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