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可以对任何人生气
生活中,每当孩子遭遇挫折时,都容易生气、发脾气,比如需求不被满足、做一件事没做好、等待时急躁没耐心。
他们动辄打人、扔玩具、哭闹撒泼,场面一度失控,家长看着焦头烂额,一肚子鬼火。
于是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生气、发脾气,这项不成文规定也被从小贯彻到大。
这位爸爸温和而坚定的告诉孩子3点信息:

你可以生气,生任何人的气,接受它、承认它,然后慢慢放下,不要让自己处在愤怒的情绪中太久,因为时间太久就会出问题;
如果你做不到,那就顺其自然,我们依然爱你,你的世界依然一片光明;
生气了没关系,重要的是把话说开,这样的话我才能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我会尊重你的底线;
所有家长应该明白的是:愤怒不会伤害到别人,不正确表达愤怒的方式才会。
越是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越要允许孩子表达愤怒,及早教会他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

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举个例子:
孩子放学回来告诉你:我举手了可是老师没有喊我!
你可以回答:这样啊,好遗憾,失去了表现的机会,所以你很生气、很委屈吧?
首先可以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大概我知道了,结果不满意。
其次暗示他,结果是既成事实,没法改变,很遗憾;
再次提醒他,接下来首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结果:
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其实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

接着引导孩子从中学会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全班45个人,你举手45次才有1次被叫到的机会,不要灰心,继续举手才有机会。
最后引导孩子从中学会换位思考,有所收获:其他同学也是每举45次手才有一次被叫的机会,你得到了别人就会失去,以后被叫到“得意”的时候不能忘形,免得引起他人嫉妒。


帮助孩子寻找原因,允许他表达情绪
首先询问孩子生气的原因,其次表达对他心情的理解,然后告诉他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表达自己的情绪。
可以打打枕头、在路边踢踢石头、听听音乐平静一下等等,只要是不伤害自己和他人,都可以来使自己好受点。
让孩子不要长时间出于负面情绪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注意力放到如何解决问题上来。


帮助孩子认识各种情绪表达的方式
高兴了可以笑但要照顾到他人的感受,不取笑他人、不把自己的笑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生气了可以“拉脸”或直接告知对方我生气了,但不动辄拿友谊做代价;
悲伤了可以哭但要分场合、知道羞;
害怕了就大声叫但别总是一惊一乍……
希望每一个发脾气、有勇气表达自己真实情绪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温和的接纳、正确的指引,发展出正常的人格,找到真实的自我。
来源 | 微信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家长必读”、“首都教育”等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亲子智道
与您一起分享不一样的育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