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吃手指,是真的饿了还是心理问题,家长真的知道吗?

文 / 韩晓育儿经
2019-03-14 15:02

文|韩晓育儿经(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上周末和表姐逛街,表姐试衣服的时候,我看到4岁的外甥在吸吮手指,我告诉表姐,表姐说:“这孩子八成是饿了。”于是拿出饼干给外甥,但是外甥并不“领情”还是吃手指,表姐有点不耐烦了:“不吃就饿着你吧。”我感到奇怪问表姐:“你为什么觉得牛牛是饿了呢?”表姐说:“他一直吃手,不就是暗示我他饿了吗?”

相信很多家长都和表姐一样,觉得孩子吃手指就是因为饿了,在向父母“求食”,其实并不是这样的。2岁左右的孩子吃手指是正常现象,但是3岁以后孩子如果还吃手指就属于倒退行为,而出现这种行为是因为孩子内心感到恐惧和焦虑,并不是饿了。

▪ 幼儿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幼儿的心理素质与行为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幼儿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则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极少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心理也就更加健康;同样如果心理状态不好孩子就会表现出“异常行为”所以,孩子的行为大都是受心理情绪支配的。

▪ 4种幼儿常见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

现在的小孩子有很多动作、习惯让家长们一个头两个大,有的家长严厉制止,但更多的是无奈,家长不知道孩子怎么会有奇怪的行为和习惯,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帮助孩子改正。其实家长只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会明白孩子的这些行为是什么意思了,那么孩子的哪些行为反映了孩子怎样的心理呢?

1.啃指甲

除了吃手指,很多孩子还有啃指甲的习惯。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而焦虑沮丧的表现。家长长时间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忽视了对孩子的照顾,慢慢的孩子也会感觉到自己被父母关注得很少;除此之外,如果家长训斥了孩子,孩子感到害怕就会下意识地啃食自己的指甲。

这两种情况都是因为父母的行为让孩子感受不到被重视和关注的安全感,所以他们通过啃食指甲来寻求安全感,以此安抚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恐惧。说的直白一点啃食指甲就是孩子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呢?

​​

如果你因为工作,白天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可以用手机录制一些和孩子互动的小视频在适当的时候让看护人放给孩子看,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看护人就可以拿出家长哄孩子吃饭的视频;孩子把积木搭建得很好看,看护人就可以拿出家长鼓励夸奖孩子的视频,这样一来,家长虽然还是没有在孩子身边,但是却用另一种方式陪伴孩子,参与了孩子的一天。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也一样和爸爸妈妈互动了,这样的“陪伴”让孩子把更多精力转移到了视频中的爸爸妈妈身上,有了安慰和陪伴,啃食指甲的次数也会慢慢减少。

2.把玩具堆在床上

有很多成年女孩在睡觉的时候喜欢抱着大大的公仔,因为她们觉得那样很有安全感。和成年人的心理一样,孩子喜欢把玩具都堆在床上也是因为孩子们觉得有安全感。喜欢把玩具堆在床上是因为孩子的“归属感”和“获得感”比较弱,也就是说,孩子不确定自己属于父母属于这个家,他没有在这个家里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喜欢和成堆的玩具在一起,因为他知道玩具是他的,他可以和玩具一起玩。

​​

孩子有这样的心理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表达的爱不够。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你是爸爸妈妈的全部”“爸爸妈妈不能没有你”这样的话,让孩子感受到在父母身边强烈的存在感,孩子就不会再过分依赖玩具了。

3.模仿身边人

​​

4岁的牛牛喜欢模仿爸爸,看爸爸扎领带,牛牛就拿出自己的小围巾围在脖子上;爸爸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牛牛也跷二郎腿;爸爸端着碗大口大口吃饭,牛牛也狼吞虎咽的。孩子对于一个人的模仿是孩子对这个人喜欢和认可的一种表现。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经常模仿你,那说明他很喜欢你,这是好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喜欢就会模仿,并不会考虑对错,所以如果有经常被模仿的家长,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别让孩子学会自己不好的习惯。

4.抗拒吃饭,摔玩具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拒绝吃饭,已经喂到嘴里的饭,孩子还会吐出来或是扔在地上。家长都以为孩子吃饱了不想吃。其实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可能是吃饭之前你做了他不喜欢的事或者违背了他的意愿和想法,孩子发泄不出来,就会抗拒你现在让他吃饭的事。诸如此类:孩子无缘无故摔玩具,跺脚、在床上打滚等。

​​

当孩子突然有了“发泄”的行为,家长首先想一想刚才发生了什么事,会不会让孩子不开心,然后开始试探孩子“是不是妈妈没陪你洗手你不开心了?”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么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说出来“你说出来妈妈哪里做错了,妈妈才能改你道歉改正啊”慢慢的让孩子说出心里的不满,问题就解决了。

孩子在不同时期,行为表现会有所不同,因为孩子的心理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影响着他的行为表现。无论孩子做出什么样“惊人”的举动,都离不开心理。如果家长能够正确的把握了解孩子的心理,那么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

今日互动:孩子有什么行为是你“看不懂”的吗?你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关注【韩晓育儿经】,棘手的育儿难题和倍感幸福得育儿瞬间都能得到帮助和回应,经历和经验可能不同,但我们爱孩子的心始终一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