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吧哭吧不是罪,爸爸妈妈陪你流眼泪

“孩子,会对着什么样的人哭呢?”
当我问这个问题时,会得到很多家长这样的回答:对着我哭啊!
那么,你呈现什么样子时孩子才会对着你哭呢?
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四点:
1
倒霉样
一看你就是个不会处理“哭”的人,那孩子就会拿哭来对付你。
讲个故事先。
一次朋友聚餐,我看见一个3岁女孩,爸爸不在时,自己吃饭,即便吃的样子稍显笨拙。
可是当爸爸来了以后,她开始各种要求爸爸帮助,爸爸不同意,她就开始哭,爸爸招架不住,就一直照顾她。
爸爸一脸倒霉样,满嘴小抱怨,其实心里却很满足
这时候,哭是语言,也帮语言发育不是很好的孩子达到目的。
有人问,这是孩子对大人的威胁吗?
我说未必,这是大人和孩子共谋的结果。
这种哭的语言,一定是这位爸爸面对哭时,表现出的恐惧和惊慌,妥协和让步,教会了孩子这样对他的。
孩子学会了用哭来达到目的,长大后,离开爸爸,也会去找像爸爸一样的“倒霉脸”,吵架的时候,就比较善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法。

2
安全样
有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跟我交流,提到她最近的表现,说女儿转班之后很独立,会处理很多事情,也在尝试适应新环境,尤其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几乎没见她在幼儿园里哭过。
“我一开始都不太相信,居然还有不哭的孩子。”老师喃喃自语般的嘀咕着。
“怎么可能?她那么爱哭的。”我不相信,因为我每天都要面对女儿的眼泪,不论大小事情,她都有那么丰富的情感。“再说换班对她而言是个大事情呢。”
“对,我也感到奇怪,我那天还问她呢,糖,你从来都不哭的吗?”老师继续说,“糖回答我,“我很爱哭的,但是我只会在妈妈面前哭。”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融化了,同时腰也挺直了。
孩子,有强烈的,自己难以处理的情绪时,会找一个靠得住的人,在她面前哭。
这个人对孩子而言,是强大的,更是安全的。
一句“我只对妈妈哭”,说明了孩子对我们极大的信任,我们又怎么能辜负?

3
知心样
记得有一次在长沙,同事的孩子被要求时,很愤怒,有了很激烈的情绪反应,她没哭,只是不愿意任何人靠近。
好几个大人都上前试图搞定她,每一个都失败,然后傻眼地,尴尬地看着她生闷气。
她的妈妈像我发来求助的眼光,说:“我最怕她生闷气,哪怕哭出来也好啊。”
我走了过去,什么也没说,坐在离她一米多的距离。
几分钟后,她哭着扑在我怀里,然后又慢慢平复了下来。
事后她妈妈问我,“你刚才对她说什么了?”
“我什么都没有说,”我说,“我只是陪她的愤怒坐了一会儿。”
孩子会对着看见她感受的人哭,因为被看见,就很安全。
眼泪,会流向懂自己的人。

4
偶像样
如果你能懂孩子,看见他的感受,给他安全的陪伴和拥抱。
你会让他感受到舒适,就会成为他的偶像。
当他想成为你的时候,就会学着你的样子,去处理感受,拥抱自己。
有人如果问,那他会因此哭一辈子吗?
答案很简单,不会。
因为,成长,会让孩子能力得到完善。
我们都爬过,却不会一辈子都爬行,因为我们学会了走路。
慢慢地,他长大了,学会抱持自己的情绪,就会用其他更成熟的功能来代替哭,比如说话、写作、艺术、创作等等。

孩子,需要一个偶像,和他融为一体。
从偶像身上获得力量,再勇敢分离。
如果孩子哭了,他没有责怪你是否是好人,而是看见了你的柔软和安全。
抛开倒霉样。
让我们做孩子的安全、知心和偶像的家人吧。
孩子哭吧哭吧不是罪,让爸爸妈妈陪你流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