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抢小朋友的玩具,家长很尴尬,怎么教育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
文/可馨育儿
案例:亮亮1岁10个月了,在外面玩的时候,总是要别人的东西。一天,在公园里玩的时候,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一个小恐龙,就走过去抢。还说:“那是我的。”妈妈赶紧过去说:“那不是你的,你的在家里呢。”可不管妈妈怎么说,亮亮就认定那是他的。又一次,当别的小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妈妈就把玩具车给小朋友玩。亮亮见了,非要拿回来,妈妈说:“旁边不是还有吗,你去玩那个。”可亮亮就不,非要玩小朋友手里的那个,弄得妈妈很是尴尬。

宝宝抢别人的玩具,家长很尴尬,怎么教育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一、好奇心所致
孩子在一岁之后,稍有自主意识后。会去要别人的东西,就算两个人拿着同一种东西,也会觉得别人的好。大人也不必太过这件事,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实是因为孩子的好奇心以及缺乏相应的常识导致的,并没有什么坏心思。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二、孩子更喜欢感官上的分享
孩子在1岁以后,同伴在孩子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他就会很乐意分享自己的东西、食物等,这成为他和别的小朋友交往的基础。但是孩子更愿意是感官上的分享,而不是实物。即孩子有了新玩具,可以让小朋友看看、玩玩,但不是给别人。

三、孩子喜欢有相同的东西
幼小的孩子喜欢和别人玩相同的东西,如别的小朋友在玩小汽车,自己也要玩,要是没有就去抢。所以小孩子之间很容易出现争夺东西的现象。而且孩子在自己的意愿下,更容易做出分享个其他人的行为;若是因为父母命令或强迫而做出的分享行为,他会感到不情愿和厌烦。
父母应该怎么做
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他要别人的东西的时候,若是家里有相同的,可以耐心地告诉他,家里面也有,而且更好看等。若是他坚持去要别人的东西,可以转移下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宝贝走,去小河里看鱼,那里有很多金鱼。”“旁边有很多白白胖胖的鸽子,我们去喂鸽子。”等等
二、不要压制孩子,要耐心引导
当孩子想要别人的东西时,千万不要去强烈压制,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想得到那个东西。可以耐心地引导孩子想一想,以前是不是玩过同样的东西,在哪里玩的,什么颜色等。可馨育儿强调,因为孩子的认知表象很活跃,这种做法有助于解除孩子的强烈要求。

三、可以引导孩子交换玩具
在带孩子出去玩时,可以带上一两件玩具,这样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想要时,可以让孩子拿着自己的玩具去和小朋友去做交换。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交往能力,也满足了好奇心,防止产生独霸心理。
四、培养孩子的分享能力
在家庭中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当家里来客人了,可以把最好吃的和客人分享;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读一些主人公因为分享而得到快乐的故事;当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时,可以把水果切小块,让孩子去分享给小朋友。当孩子懂得一些分享的技巧时,父母可以帮助他进行总结并鼓励他再接再厉。
孩子在小时候常会因认知不足,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做父母的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不要急切焦躁,要耐心的寻找问题的成因,帮助孩子改正过来,让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起来。如果您有什么育儿高招,欢迎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