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买贵的东西时,你的想法和做法,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小孩子总是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好奇心,有的小孩其实只是觉得一些东西好看或者想要,就会让家人买,真正买来了其实也不好好用,最终还全是浪费了。
但是如果生硬的拒绝小孩的请求也并不太合适,因为谁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想尽量满足的,但同时也担心无限制的满足会惯坏他们。

我们在一些小事上的抉择往往会向孩子们传递信号,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认知和习惯,从而让他们将来的性格可以变得更好,人格也可以更加完善。
我们分析一下常见的几种小孩哭闹要某种东西时的情形。
当你带他们逛街时他们往往会对那些非常贵但是不怎么有性价比的食物感兴趣,比如一小块漂亮的蛋糕,售价要二十五元一个,差不多一百块一斤。

你知道这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买了也只是图个新鲜,但孩子就是想要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生硬的拒绝他,大声呵斥他不会过日子,他会觉得很委屈的,因为他只是单纯的想要,单纯的喜欢,并不知道其中货币的价值,你的训斥会让她自责,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惹你生气了。这会在他们尚未有认知的心里种下一种自卑的印象。觉得自己很不懂事。
另一种情况就是大人训斥孩子后,孩子哭着闹着就是要买,然后大人恼羞成怒当着大街上就辱骂孩子,而孩子的哭声也越来越大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这个时候孩子会觉得很委屈,也会觉得心里及受打击,虽然你的本意是不想让他养成什么都被满足的坏习惯,但是通过哭闹和周围人的指指点点他会在心里与你产生隔阂,以后在你面前也会慢慢别的不敢提要求,从而阻断了亲子之间的交流。

还有一种是最不可取的,就是在孩子面前哭穷,骗孩子说妈妈没钱,妈妈每天多么多么可怜,你看咱家这么穷,你要懂点事,等等等等这类的话。你觉得是对他讲道理了,实际上他会信以为真,觉得很没有自信,也会觉得自卑,对妈妈心疼但是他自己又无能为力会让他觉得有压力,对以后的成长极为不利。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你告诉他我们买这个没有太大用处,不买了好吗?或者带你去买点别的有用的。孩子如果同意最好,不同意你也不必真的一百块钱去买一斤华而不实的蛋糕。你可以尝试买上一个让孩子尝尝,告诉他只能买一个,孩子想要的是东西,而不是看最终的数量。

当他发现这种昂贵的蛋糕其实并不好吃但还要二十五块钱一个的时候,他的心里也就明白了并不值得,也更加会算经济帐。这种做法下的孩子更容易成熟,成熟的过程也非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