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能夸不让批评?是你的做法有问题!

文 / 涵妈育儿
2019-03-29 16:41

前几天,一位家长私信我说:

我家宝宝两岁左右的时候听到陌生人批评时会表现出很不开心的情绪,一开始是把这种不开心的情绪发泄到自己的亲人身上。比如我在看到他因为被别人批评不高兴时想要劝慰他,但他不会因为我的劝慰感到很依赖而是选择大力的推开我,朝我发脾气。现在会说话了,再听到陌生人批评他的时候他会有很强烈的抵抗情绪,会大哭而且一边哭一边让别人走开,而且别人批评他的事情他会更想要去继续,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引导一下孩子正确的对待别人批评他这件事情?

这位家长提到的孩子问题让我不禁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条新闻,说的是湖南省益阳市浣江三中发生了一起学生刺死老师的案件。“学生成绩很好,是班级里第一名”,就是这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学霸,却因为一次与老师关于是否要写视频观后感作业的问题争吵而最终酿成悲剧。

孩子不能接受批评这件事一定要正视!

尤其年纪小的宝贝们,受到老师的批评后,如果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很可能对以后学业造成不好的影响。

对于孩子不能够接受批评的这个行为,一般来说要不就是因为父母的要求太高,要不就是因为父母的表扬太多。

不过, 貌似我们这一代当爸妈后,因为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教养文章洗礼,所以我们这一代父母一般对孩子是鼓励多批评少,但这个时候也会发现,孩子貌似只能听好话了,不能接受对自己的批评甚至是建议。

在这件事情上我也一直在反省和改善我自己的方式,因为我也是那种鼓励式教育,在我的这种教育方式下,我儿子对自己那叫一个有自信,经常自己说自己是最棒的,最可爱的,是第一名的。偶尔被批评一下就接受不了,会反驳;自己做不好某件事情的时候,会生气。

于是我也一边改变我的方式、一边跟我身边的专家老师们交流请教,后来,我尝试把以前用在管理团队上的“三明治”法用在孩子身上,今天,把这个方法也分享给你,希望我们一起通过改变自己来培养出一个即自信又能接受批评、有抗挫折能力的孩子来。

所谓三明治法,就是面包-肉-面包,我们通过我们言行的改变,让孩子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能正视自己的短板。

先肯定孩子做的好、做的对的地方,欣赏孩子的进步。

然后指出如果能够改变或改进的地方,以及自己的建议是什么。

最后,再表达对孩子的信任,相信孩子一定会做到,支持和帮助孩子一起来做改变。

除此之外,孩子因为小,有时候他其实分不清楚什么是批评、什么是建议,甚至有时候孩子对于大人的表情背后包含的情绪其实也不是能够完全认知的。

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有机会就要带孩子去建立对情绪、情感这些社会属性的正确认知。也可以看一些情绪类的绘本,让孩子知道被批评、被表扬、受委屈等等这些情绪和应对方法。

甚至我们可以有意的扮演一些受到挫折、批评时的角色给孩子去看。

比如,前两天我炒菜时打破了一个盘子,儿子就来厨房“批评”我了,我就假装好委屈我说“我不是故意的,我也很害怕呢。”然后假哭。

儿子说“我原谅你了。”然后我就笑了说“那我现在要怎么做呢,是不是要把碎盘子收拾好呀。”儿子就像个“老板”一样的说,“对,你要把厨房收拾干净。”我一边收拾一边问儿子,“如果你以后做错事情了,妈妈批评你,你会怎么办。”他说“那我就不干了呗。”

你看,一个小游戏其实孩子就知道了下次面对批评时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了。

推荐阅读: